中國風黑板報設計
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或東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中國元素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那麼關於中國風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國風黑板報圖片與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風黑板報圖片:
中國風黑板報圖片一
中國風黑板報圖片二
中國風黑板報圖片三
中國風黑板報資料一:
1. 霧散,夢醒,我終於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2.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3. 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4. 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5. 經流年夢迴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6. 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7. 看那天地日月,恆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8.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9.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10. 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1. 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12. 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13.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14.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15. 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16.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17.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18.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19.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20. 終於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中國風黑板報資料二:
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的。中國沒有經歷過西方的大工業時代,也沒有一個文藝復興時期,因而中國的音樂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著農業時代的原始形態。這恰恰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作曲家與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擁有廣闊而豐厚的未開墾的處女地。
因此,前輩作曲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視對中國民間音樂的開掘和研究,儘管各自的途徑和方式大不相同。蕭友梅、黃自等前輩,就曾倡導用民歌的素材來創作外來形式的器樂音樂。肖友梅先生所說的“從舊樂及民樂中搜集素材,作為創造新國樂的基礎”,就是這個意思。在四十年代,賀綠汀根據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編成同名管絃樂《森吉德瑪》,馬可根據一組陝北民歌創作了《陝北組曲》,冼星海以五首中國民歌為素材在蘇聯完成了管絃樂《中國狂想曲》。
與此同時,另一些從歐洲、日本回國的作曲家,如馬思聰、丁善德、譚小麟、鄭志聲、江文也等,也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民歌旋律同西方作曲技法的結合。馬思聰的《思鄉曲》就直接引用了《城牆上跑馬》這首內蒙民歌,他的《迴旋曲》主題用的是另一首內蒙民歌《你走那天颳了一陣風》。江文也的《臺灣舞曲》不僅在和聲方面,同時也在節奏組織和管絃樂配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探索,為後來中國民族交響音樂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經驗。
交響音樂***這裡指的是用交響樂隊演奏的各種形式和體裁的器樂音樂***是伴隨歐洲工業革命產生和發展的西方現代文明的精華。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偉大創造,它已經成為西方音樂中表現力最豐富,適應性最廣泛的音樂藝術形式。在同世界各民族獨特的傳統音樂相融合的過程中,又產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會生活,表現不同民族心理素質的風格多樣的交響音樂作品,併成為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
但是,我們所說的包括交響音樂在內的歐洲專業音樂,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地理疆域產生的人類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蓋地球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極其豐富的音樂遺產。歐洲專業音樂是從西方宗教音樂發端而以嚴格的節拍記譜法和統一的和聲理論為基礎的,它一方面拓展了音樂的多聲部張力,完善了音樂的邏輯性結構,另一方面卻使旋律、音色和節奏的發展以及音樂的個體表現力受到了制約。
而這些方面,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則有著西方專業音樂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神韻和豐富積澱。這些未被現代文明異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恆生命力的燦爛音樂遺產向我們展示了無比廣闊的藝術創造天地。
“中國風”的宗旨,就是以交響音樂這種開放的藝術形式,作為聯結東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間差的橋樑,作為聯結古代與現代不同時代審美需求時間差的橋樑,使中國傳統音樂開啟同世界文化隔絕,同現實生活隔絕的封閉狀態,從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匯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取得開放性發展。
運動黑板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