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進行語文素養的積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教師積累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習中必須要養成的習慣,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梳理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

  

  作為一個長期耕耘在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我深知提高語文素養非一日之寒,需要從細微處入手,從培養學生勤於積累的習慣開始。通過近十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接觸過形形色色因積累不夠而導致在閱讀理解時出現失誤的案例,使我認識到:提高語文素養,必須從積累抓起。

  語文素養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顯形積累,是事實性的、知識性的。它包括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知識、素材、典型的語言運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例項,有代表性的錯誤用例和語言修改範例,通過運用、積累成為自己的“語言庫”。二是隱性積累,包括思想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感的體驗,生活的經驗等。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指導學生積累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方法一:誦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成誦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典範的語言材料,包括古今詩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須記誦。因此,我充分運用課前吟誦班訓的機會,讓學生吟誦名言警句。並通過詩文朗誦等方法促進學生積累。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記誦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方法二:做筆記、記卡片、剪報紙。老師幫助學生分類歸納,指導學生運用做筆記、記卡片、剪報紙的方法進行積累。學生通過摘錄美文句段,歸類做成卡片;或蒐集報紙上的美文整理成冊,隨時拿出誦讀,久而久之,自然達到了積累的效果。

  方法三:閱讀。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去感受、體驗,並在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思考。當然,指導學生有選擇、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如,在教學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小說《孔乙己》時,我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少年閏土》、《祝福》、《社戲》等其他作品,去感悟特定環境下的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徵,更深層次地剖析小說的主旨。

  方法四:測試。測試也是一種較好的積累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專項整合,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單元檢測、月考等,都是對相對應時期學生積累掌握語文素養情況的一種檢測。通過檢測,梳理所學知識,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自己的學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便查漏補缺,不斷進步。

  總之,教師要教會學生積累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累、梳理的良好學習品質。同時要注重方法的歸納,不能泛而無序,亂而無章。引導學生對具體語言材料、素材、規則、方法等觀察、歸類,不宜搞成學科知識條紋識記。要讓學生寓學於樂,習慣性梳理,自主積累,在不斷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把學習語文當成一種樂趣。這樣,也就讓語文教學的意義在不斷積累語文素養中折射出理性的光輝!

  一.積累的範圍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語文素養的積累涵蓋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的點點滴滴。哪些可成為我們積累的物件呢?小到字、詞、句,大到段、篇、章,語感、情感,世界觀、人生觀等,都可成為我們積累的物件。社會交際、言語表達,缺少這些積累,我們表達就可能言之無物,言之無文、言之無情、言之無思想。語感,是一種通過閱讀積累而逐步形成的能力,同一段文字閱讀後能否馬上知其意、明其情,就是因為存在語感差異,而這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感悟,掌握知識,積累情感,理解和積澱語文學習的內蘊,完善和豐富自己的生命,寫作才會言之有內容,言之有思想,世界觀、人生觀形成也就會正確、客觀和高尚。所以要多讀聖賢書,做有心人,聞窗外事,通天下情,知天下理。這對健全人格的培養和良好行為心理習慣的形成是十分有意的。

  教師語文素養的積累渠道

  美國教育家科勒涅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的每時每刻、每事每地都印刻著語文的痕跡,只要稍加留意,細心積累,定會有收穫。那麼積累的渠道有哪些呢?

  1、教材、名著、媒體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是語文素養積累最通常的途徑。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包含了各個時代不同風格和流派的作品,具有典型性、規範性。課文大多文質兼美、語言規範,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教學中,應以語文教材為本,充分發揮語言的示範功能。“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這就道出了學習語文的真諦。教材一般由結構優化的幾個板塊組成,有選文、誦讀欣賞、寫作、口語交際或“語文實踐活動”等,這樣編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培養其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名著是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結晶,通過增加學習資源,可以培養提高閱讀教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書到用時方恨少”,“少”:一是讀的少,二是記的少。研究表明,只有“博覽”,才能給人的大腦皮層以多方面的語言刺激,使大腦中原已形成的聯絡系統更為完整嚴密。魯迅曾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了。”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班級圖書角以及網際網路等,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名著,如寓言、童話、小說、詩歌、散文、科普著作等,以滿足學生課外閱讀需求,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媒體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是當今社會風雲、人生百態的反映。各種欄目眾多,篇幅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多彩,語言優美,形式新穎,便於吸收消化,讓學生多閱讀瀏覽,可培養語感,增強寫作能力,也有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同時,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要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選擇,如報刊雜誌可選擇《讀者》《青年文摘》《格言》《語文報》《作文報》等等。

  通過這些閱讀,收穫是全方位的:既有字、詞、句、段、篇等知識的積累,也有語感、情感和思想的積累。比如讀了一段或一篇好文章,文字觸動了心靈,心裡有了感慨,然後把這種思想火花、靈魂觸動以札記的形式寫下來,就有了思想感悟的積累,這就是積累的收穫。

  2、生活,是語文素養積累的重要途徑。

  生活即語文。語言文字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我們應巧妙引導學生到生活中進行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積累語言。

  葉老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瞭解才越見深切。”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獲得直接經驗。這些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積累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跳出“小語文”的思維定勢,樹立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帶領學生走出文字,走出課堂。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樂於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體驗,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首先,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發生的真實的故事以及學校的建築及校園環境等都可以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還可以結合語文教學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舉行遊戲、比賽、主題活動等,讓學生進行演講、講故事、課本劇表演以及寫作,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其次,社會是一個大的熔爐,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如教學生識字,就可引導學生關注電視中的廣告,商店門前的招牌,食品包裝上的說明書,學校的每一塊標語,家裡社群等一切有字的地方。   這樣的認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是生動的、形象的,也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又如寒假裡,讓學生收集春聯,向家長求證相關春聯的寓意,上網去了解春聯的有關知識,開學初讓大家在課堂上交流,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等活動,學生不但積累了多條春聯,又較好地瞭解了春聯這一民俗文化的特點。平時,還可利用學校組織的外出遠足的機會,不失時機而又恰到好處地教給學生一些知識。

  另外,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教育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回去採訪父母,瞭解他們的職業特點;跟父母上一天班,學習一點勞動知識和技能;還可根據學生的家庭特點巧妙設計語文作業。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些知識,孩子們在書本中又怎能學到呢?

  總之,生活是個大課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義遠遠大於我們的課堂教育。生活時時處處都充滿著真善美,生活中到處都洋溢著愛,把你的這份感動、瞬間的領悟記錄下來,這就是積累,這是生活饋贈給我們最好的財富。
 

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養有哪些
領導幹部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本領
相關知識
教師如何進行語文素養的積累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如何提升語文素養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專業素養
物理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體育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中年女人如何進行卵巢保養的方法
開學前老師如何進行收心教育
如何進行語氣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