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用藥的安全性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是藥三分毒,總會出現不良反應的時候,那就要看你怎麼判斷了,以下是小編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不良反應是藥物固有的,合格藥品也很難避免。對於藥品不良反應,患者如能做到及時、有效地自我判斷,就有機會防患於未然,將可能產生的危害降至最小。掌握並判斷藥品不良反應的簡單知識,最為關鍵。總的來說,藥品不良反應與患者原有疾病症狀並不相同。比如,乙醯水楊酸或吲哚美辛等引發哮喘,慶大黴素、鏈黴素或卡那黴素等引致耳聾,青黴素或碘製劑等導致過敏性休克……當然,也有部分藥品不良反應與原有疾病的症狀近似或相同。

  身為患者,如有能力事先甄別藥物不良反應,便可極大地減少藥物對身體的損害。

  以下:

  1、從症狀表現來判斷。如用藥後出現不適,症狀與疾病表現完全不同,在排除心理、精神因素的干擾後,則要高度懷疑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除了有特別醫囑的,此時應考慮及時停藥觀察。如停藥後症狀緩解,則基本可判斷為藥品不良反應,但短期內不要再用這類藥物。

  2、用藥後,如原有疾病症狀出現明顯加重跡象,或起初緩解,隨後不適症狀加重,這可能是藥物劑量偏大,或體內藥物濃度較高所致的毒性反應,如苯妥英鈉、地高辛等。患者切勿把“中毒”看作病情未控制好、繼續增加藥量。

  3、從用藥和出現不適症狀之間的時間關係、劑量關係等進行判斷。有的不良反應在用藥數秒鐘、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比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固定***疹、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口服藥常在用後0.5至2小時發生噁心、嘔吐、胃部不適等胃腸道反應。有的起始不良反應輕微,能較好忍受,但增加藥量後,不適反應加重,甚至難以忍受。

  藥劑師溫馨提示患者在用藥之前也要認真閱讀用藥說明書,以免使用禁忌造成嚴重後果。

  老人如何安全用藥

  1、老人不適用藥物

  老人應慎用麻黃、甘草和大黃。麻黃有中樞和交感興奮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壓升高、心絞痛,男性老人還易引起尿瀦留;甘草易引起血壓升高、浮腫、血清鉀降低等,而加劇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時,服用利尿劑可使血清鉀降低,與甘草方劑並用時要注意。要減少大黃的使用率,一旦使用,應從小量開始,否則可引起腹瀉和腹痛。

  2、用藥要五先五後

  a、先用中藥,後用西藥。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

  b、先用內服,後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劑病好得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因此,能用內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c、先以外用,後用內服。為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面板病、牙齦炎、扭傷等等可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藥。

  d、先用成藥,後用新藥。近年來,新藥、特藥不斷湧現,一般地說它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較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被人們認識,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最終被淘汰的新藥屢見不鮮。

  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成藥,確實需要使用新、特藥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藥物尤其要慎重。

  e、先取食療,而後用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雙得。例如喝薑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鍼灸等方法,最後選擇用藥物治療。

  3、用藥時忌重複用藥

  老年人因肝腎功能減退,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等能力減退,所以其不良反應率要比年輕人高2~3倍,只有充分認識這一問題,合理用藥,方能達到用藥安全有效和防病治病之目的。

判斷用藥的安全性方法
銀行業求職信範文3篇
相關知識
判斷用藥的安全性方法
判斷用藥的安全性方法
兒童用藥的安全線
新手開車判斷車距的技巧與方法
合同預防***的安全小方法
老年人預防***的安全小方法
關注中藥的安全合理使用推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
怎麼提高電腦硬體的安全性
怎樣提高加密資料庫的安全性
如何提高加密資料庫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