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的實際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太極推手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武術對抗專案之一,是民族的瑰寶,進入高校體育課,對於太極推手的傳承具有一定的意義。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歡迎閱讀!

  1、傳統推手法和競技推手法的訓練目的

  傳統推手法和競技推手法並列出現在我國太極拳運動的領域內,但此二種推手法的訓練目的不同: 1、傳統推手法:傳統推手在太極拳中是作為過渡到太極散手的一箇中間過渡訓練方式。現在作為相互切磋武藝,增進友誼,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拳藝水平的作用。 2、現代競技推手:目標明確,爭輸贏、拿獎牌。

  2、傳統太極推手的功能

  推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與太極拳架是體與用的關係,互相補充。對練推手的功能如下:1、對所練拳架的檢測與校正。2、訓練知已知彼、陰陽相濟的懂勁功夫。3、進一步深化生理技能。4、提高彼此的心理素質。5、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6、增快練功進度和提高練拳層次。7、提高強身健體的質量。8、刺激經絡穴位末梢神經。9、鍛鍊判斷選擇能力。10、在運動中尋求合理的不平衡點。11、增加練拳興趣,增進友誼。

  3、傳統太極推手的學習目的

  是訓練學習太極拳者,進入“懂勁”階段的一種訓練法。採用“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兩種主要的練習方式,藉由兩人對推的練習形式,來體會如何控制自身平衡,並同破壞對手的平衡。也是為了提高練拳的層次和檢驗拳架練法的正確性,在推手過程中,雙方都可以用心去體會拳架中一些拳勢動作的虛實轉化、勁道體現等等,從而提高對拳架的認識與理解,比如:摟膝拗步、倒攆猴等很多拳式都有往回往後捋的動作,通過推手一是可以知道這些動作要有“引進落空”的實戰效果;二是可以校正回捋的動作。再如:太極拳的真鬆與假鬆,其實是一個明明白白的簡單問題,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功夫真正練到了身上,通過推手對練,才能辨別鬆功的真偽和層次。

  我認為,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三大內家拳之一,推揉打輪中應不宜脫離中國傳統武術的攻防格鬥內涵。是武術功夫就要在推揉打輪中想到打人家和被人家打的攻防格鬥內涵,雖然推手中沒有踢、打、摔、拿的技術與動作,但作為散手過渡階段的推手,也得有技擊意識的準備啊!比如有些人在對練推手時頭部挨近對方容易得手的位置,是想擁抱親吻還是秀牛頭前拱?我恩師林墨根先生說:“喂到口上才吃。”喂到人家口上都不知道也沒技擊意識,那是對練什麼武術功課哦!

  4、傳統太極推手的對練形式

  太極推手是以上肢、軀幹為攻擊部位,運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技法以達到借力、發勁,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的一項具有傳統性、對抗性、競技性、健身性、娛樂性的太極拳運動。對練形式有:定步單推平圓、定步單推立圓、定步雙推平圓、定步開合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推手、爛踩花推手。還有:據說是楊少侯先生傳下的“開合推手”,二人合練,進者為“摟膝打學”,退者為“倒攆猴”,雙臂沾粘纏繞,攻防成備。師承武匯川的張玉創編了合步進五退五雙推手。師承武匯川的吳雲倬創編了以掤、捋、擠、按四正手開始,四正手結束,中間夾雜十二路散手的雙推手。有些拳師創編了梅花步推手、九宮步推手、圓型步推手等。有些地區的傳統太極推手,允許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纏繞對方關節,但多數地區禁而不用。

  5、懷著以拳悟道證道的平和心態去對練傳統太極推手

  太極拳愛好者相互交流,都是為研究個道理,並非是為了分出我高你低。故或進或退,或你把他放出,或他又把你打出,都很自然。打的人並未覺著自己就比對方高,被打的人亦未覺著自己如何丟面子。常常打的人某一手走得漂亮,被打的人跟著一起欣賞。更有,打的人並不知道自己這一手到底是怎麼用的,要求被打的人再挨一次,以找出剛才那個勁的走法。

  有些拳師之間、同門師兄弟之間互不服氣,為了抬高自己,不惜貶低他人,相互之間面和心不和,影響了團結,限制了拳藝的交流與提高。凡此種種流弊,我輩當戒。

  6、指導傳統太極推手的經典理論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十三勢歌》、《十三勢行功解》,武禹襄的《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四字祕訣》、《十三勢說略》,李亦畬的《五字訣》、《撒放祕訣》、《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陳鑫的《太極拳經譜》,尚待考證作者姓名的《八字歌》、《十六關要論》、《功用歌》、《抬頓歌》、《太極拳法歌解》,楊澄甫口述陳微明錄的《論太極推手》。

  7、傳統推手的要領

  我恩師林墨根談到推手的要領時指出:“推手的要領在於沾連不脫、步活身靈、纏繞拿跌、順勢發放、以柔克剛、恃巧不恃力。太極推手要出手無形,不能拖泥帶水;要乾淨利落,脫得開,放得遠”。

  8、傳統太極推手的基本特徵

  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在談到太極拳推手時有一段精彩論述:“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其臂如綿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疾乾脆,毫不費力。被跌出者,但覺一動,而並不覺痛,已跌出丈餘外矣。其粘人之時,並不抓擒,輕輕粘住,即如膠而不能脫,使人兩臂痠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極拳也。”從這段話就可大致看出傳統太極推手的基本特徵了。我看過幾次省級和國家級的推手競賽,看到參賽隊員中較多的“抓、樓、抱、摔、頂、抵、抗、鬥”,這些動作行為展示在太極拳推手競賽場地中,容易誤導人們對太極拳推手的理解與認識。

  9、傳統太極推手的感覺

  我師爺李雅軒先生說:“過去與楊澄甫老師推手,我有一種很特殊的感覺,今特記之如下,以供研究。我與楊老師推手時,只是一搭上了手,我便感覺沒有辦法,身上各部都不得勁了,楊師雖很鬆軟的向我臂上不沾,不知怎的,便覺得各部都被其吸住了,如同對我撒下了天羅地網一樣,我無論如何動總是走不開,無論如何動都是對我不利。楊師之手雖是輕輕的往我身上一放,我便感覺到這一手來得非常嚴重,使我動也不行,不動也不行,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快動不行,慢動也不行,用剛勁不行,用柔勁也不行,無論如何動,總是不行。如同與高手弈棋一樣,對方一下子,我就沒辦法。楊老師雖是很穩靜的神氣,但我不知怎的,就覺得提心吊膽,驚心動魄,有如遇萬丈懸崖,將要失腳之感;又如笨漢下水,有氣節填胸之感;自己似草扎人一樣,有隨時被其打穿打透之感;有自己的性命自己不能保障之感。但楊老師確並未緊張,也並未用力,只是穩穩的一起一落,一虛一實的跟隨而已,我就捕風捉影,東倒西歪,如立在水上,自己之動與不動操之於人,自己不能自主。”

  據說楊健侯親傳弟子胡星齋先生的功夫純正,在胡老的身上才能體會出原滋原味的楊氏太極拳功夫,即:來力貼身滾,處處空蕩蕩。外力內化,內力外放。吞其三合勁,吐之鬼神驚。和胡老爺子推手試勁時,他讓你起,你必起,讓你下你準下,讓你腳跟離地,那你必離地。挺大個人在他手裡,像小孩似的,也像喝多酒似的總是站不穩。你想和他較勁,可你就是使不上勁,如你真的使上勁時,瞬間又空了,如掉進萬丈深淵,你的心都跟著蹦。

  10、各種形態、內涵的太極推手模式

  太極拳名師葉式史在《太極拳推手的幾種形式》文中說:“我曾經與不計其數的拳友,進行過太極拳推手的切磋和探索,我個人認為有五種形態、內涵的太極拳推手模式:一、輕靈、鬆柔、虛幻、神奇、不動聲色、將對方掌控在自己的意氣之中,隨心所欲地撥動對方的重心,使之束手無策。此乃太極拳推手中老法師,真正的行家。他一抬雙手,就將對方的雙手,輕輕地、毫不費力地微微粘敷著,只要意念一動,就可以輕描淡寫地拿捏住對方的重心,使對方腳跟離地,玩與股掌之中。二、沉重、剛韌、柔裡裹剛、時時攻防、靈犀、多變,太極拳推手中鏗鏘有力的高手。他一接觸到對方雙手時,就象鉗子般地,沉沉地抵壓住對方雙手,大有欲將人硬生生地拔起或撼動的巨大威懾力.使人感到對方的雙手剛硬和力大無比。其實,對方的雙手,不是僵硬和蠻勁,而是,對方雙手的腕關節和肘關節鬆沉、挺拔,他的肩和胸部,剛韌而鬆沉,命門微微後突,支撐住整個人體,丹田深沉而飽滿,整個重心全在胯部以下,鏗鏘有勁。渾身柔中裹剛,中正而堅韌,勢不可擋。三、輕、靈、鬆、柔,自身、中定相當不錯,聽勁尤佳,一般對手奈何不了他,被他玩與股掌之中。可惜,他們鬆、柔有過、剛韌稍欠。尤其,碰到強硬、剛烈之士就心有餘力不足,無可奈何,只能溜、滑、不粘、不連,三十六計、走、化為妙。對方的雙手,用輕靈、鬆柔的姿態,緩緩的誘導自己的雙手,似乎產生吸鐵一般的引誘力,隨之而移動。但是,沒有真正起到拔根、產生強大的威懾力。四、以力量為主,抱摔,頂抗,蠻打蠻闖的推手形式:他們崇尚力量***實力***為王、力大壓力小。對於鬆沉、不以為然。具有相當的實力,腿部穩定性也相當不錯,有一定、多變的手法,腰部力量相當渾厚。五、兩個人雙手相搭,毫無章法、隨心所欲、如同划船搖擼、推磨一樣地,進行推手。雖然,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推手了,但是,對於年邁體弱、老年的太極拳愛好者,是一種不需要場地、器械、任何附加條件的有益活動。”

太極推手的實際問題
練習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相關知識
太極推手的實際問題
太極推手的實際問題
太極推手的勁力原理與發力原則
太極推手的練習技巧有哪些
太極推手的三種訓練方法
太極操太極推手的不同練習方法
傳統太極推手的韻味
提高太極推手的六大技巧
太極推手的戰術運用
太極推手的發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