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決策的方法步驟和依據
財務決策的目的在於確定最為令人滿意的財務方案。下面小編和你一起看看。
財務決策方法
財務決策的方法分為定性決策方法和定量決策方法兩類。
定性財務決策是通過判斷事物所特有的各種因素、屬性進行決策的方法,它建立在經驗判斷、邏輯思維和邏輯推理之上,主要特點是依靠個人經驗和綜全分析對比進行決策。定性決策的方法有專家會議法、德爾菲法等等。定量決策是通過分析事物各項因、屬性的數量關係進行決策的方法,主要特點是在決策的變數與目標之間建立數學模型,根據決策條件,通過諸處出決策結果。
定量財務決策的方法主要有:適用於確定型決策的本量利分析法、線性規劃法、差量分析決策法、效用曲線法、培欣決策法、馬爾可夫法等;適用於非確定型決策的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後悔值法等。
財務決策步驟
進行財務決策需經如下步驟:
1確定決策目標。指確定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的。
2進行財務預測。即通過財務預測,取得財務決策所需的業經科學處理的預測結果。
3方案評價與選優。指依據預測結果建立若干備選方案,並運用決策方法和根據決策標準對各方案進行分析論證,作出綜合評價,選取其中最為滿意的方案。
4決策過程的結束,還需進行具體的計劃安排,組織實施,並對計劃執行過程進行控制和蒐集執行結果的資訊反饋,以便判斷決策的正誤,及時修正方案,確保決策目標的實現。
財務決策依據
管理人員在做出決策前必須權衡比較各個備選方案。列出各個備選方 案的正反效果包括定量和定性因素,確定各個備選方案的淨效益,然後比 較各個備選方案的淨效益,選擇一個效益最好的方案實施,這就是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成本效益分析”貫穿始終,成本效益分析的結果就成為選擇決策方案的依據。效益最大或成本最低的備選方案就是管理人員應採取的方案。成本效益分析需要兩方面的資訊:
財務資訊
所謂財務資訊是指與特定決策相關的能夠用貨幣計量的因素。如在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中,自制的成本和外購的價格因其能用貨幣進行計量,就屬於財務資訊。管理會計關注的主要是定量化因素或能用貨幣計量之因素的成本效益分析。其基本規則是,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用貨幣計量的效益最大或成本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在管理會計中,成本效益分析比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更為系統化。系統化研究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保證在成本效益分析時與決策有關的所有成本和效益因素都不會被遺漏。如被遺漏,就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在成本效益分析時,最困難的是在所有的資訊中識別出與被選方案有關的成本即 相關成本和效益因素。在成本效益分析中,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是簡單的,首先,考察所取得的全部資訊,並識別備選方案中與決策有關的成本和效益。然後用表式列出所有的成本及相關的效益。最後將效益減成本,兩者之差就是某個或某系列備選方案的淨效益或淨成本。如何列示成本和效益因素沒有固定的形式,但是,在陳述相關資訊時,必須保證這些資訊容易理解,所有備選方案的最終比較結果是在一個相似的基礎上得出的。這樣有利於最佳方案的選擇。
非財務資訊
儘管管理會計主要關注的是決策方案的財務資訊,但非財務資訊或稱定性因素對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決策,其重要性決不亞於定量因素或可用貨幣計量的因素。大多數備選方案中都隱含著非財務性因素。這些非財務性因素中包括決策中的人際因素如僱員士氣、公共關係、質素以及不能用貨幣確切計量的長遠影響等等。管理人員在做出具體決策前,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定性因素。
財務決策的目的
所有決策的目的都是如何使企業目標最優化。例如,營利企業就是利潤最大化,非營利慈善組織就是令某種非定量化目標最大化。對於財務決策來說,由於決策的影響是短期的,對於戰略的因素考慮較少,而主要注重收益最大化,或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尋求成本最低。
財務決策的第一步就是確認最優化的目標:收益最大或成本最小。
第二步就是在目標的制約下,根據資源和機會,設計備選方案。
第三步,運用各種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各方案的影響及其能夠達到的目標。最後,比較各備選方案,選擇其中最優的方案。這一最優的方案就是使目標最優化的方案。
決策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含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因此良好的預測是決策的基礎,是決策科學化的前提。沒有準確科學的預測,就不可能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決策。同時,決策是規劃的基礎,沒有具體的決策結論,就無法做出相應的計劃和預算,也無法進行相應的控制和考核。
淺議財務論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