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美食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離開熟悉的故土,離開熟悉的人,也遠離了從小吃到大的家鄉風味美食,才幡然醒悟家鄉的一切都是如此親切美好,那麼耐人尋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家鄉的燒餅

  曾經有遠方的朋友這樣向我發問,假如他們去到我的家鄉,我拿什麼款待他們?我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東鄉餅子”。 東鄉是古時家鄉那一帶地域的別稱,製作燒餅是家鄉流傳千年的一道獨特的民食風情,燒餅是家鄉特別饞嘴的風味美食。家鄉的燒餅有其獨到的特色,連載了家鄉的古往今來,包羅了家鄉的新意舊念,故我拿來招待遠方的客人更能彰顯我待客的熱情和厚道。

  家鄉小鎮的燒餅鋪子,是家鄉一道千年不變的風景。家鄉的燒餅,是對家鄉千百年歷史陳情的最好回味。

  家鄉的燒餅已流傳千年。製作燒餅的手藝究竟起源於何時無從考證。家鄉的小鎮西晉時就已設定縣郡,民情遼遠,家鄉很多古舊的風物早已塵封在蒼茫的遙遠的記憶裡,唯有家鄉的燒餅,是家鄉歷久彌新的風情。

  近日欣聞家鄉的燒餅被授以本土一絕,家鄉的燒餅享有這樣的美譽是名副其實的。那些制賣燒餅的鋪子,至今還沿襲著傳統原始的製作技藝,整個製作過程不借助任何現代工具,純手工製作出的燒餅,外殼乾脆酥香,內在綿軟爽口,老少皆宜。

  甘肅中部的東鄉族也有喜食燒餅的習俗,原以為家鄉的燒餅是遠借他鄉的外傳,細究與其沒有半點淵源,家鄉周邊如今都是“楚民實川之詔”遷徙而來帶有濃郁客家民俗的移民,先前也沒有過移民棲居的歷史,實無回民聚居。無可厚非,家鄉的燒餅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勞善慧的先民們獨創的民食風情。

  每逢趕集的日子,小鎮東南西北四個場口,都會擺架起炊煙裊裊的燒餅鋪子。那些燒餅鋪的師傅,鄉民們無需去知曉他們姓甚名誰,他們沿襲著傳統的手藝,讓家鄉燒餅千百年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在他們手中代代相傳。他們把一身的心血傾注在小小的燒餅上,讓小小的燒餅有了萬人渴求的念想。家鄉的燒餅,能讓人咀嚼出千百年來家鄉人間煙火淳樸的味道,是家鄉一個豐潤圓滿的傳說。

  細細品味,家鄉的燒餅沉澱著故鄉純正濃厚的麥香,那是一種深沉的氣息,飄蕩在每一個虔誠的子民心裡,濃烈的無法抗拒,難以釋懷。

  家鄉的那一方山水裡,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尋常百姓,無一不喜愛家鄉有口皆碑的“東鄉餅子”。

  家鄉脆香便攜的“東鄉餅子”,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征途上將士們果腹的軍糧,是金牛古道上行商坐賈勞累時打尖的伙食,是爹孃嬌慣兒女的歸家捎帶,是家鄉那一方多情的土地對它的子民最真切質樸的恩賜。

  小小的燒餅是家鄉子民醉心的念想,那些遠走他鄉的子民,無論天涯海角,重重遠山,擋得住山,擋得住水,擋不住他們對家鄉的思念和家鄉燒餅的無窮回味,外出奔波離開故土時行囊裡總忘不了要揣上幾個家鄉的燒餅,帶著那一份淳樸的家鄉的氣息遠行。歸鄉的遊子,踏上故土總會熱切地奔向燒餅鋪子,迫不及待的親嘗一口久違了的家鄉的味道。那些行經家鄉小鎮的過客,也會在家鄉的燒餅鋪子駐足,貪戀一份異鄉奇美的民食風情。

  家鄉的燒餅是它的子民古往今來一貫的喜愛。今天家鄉的燒餅依然在那原始的煙火浴烤下成就它一貫固有的氣息。小小的燒餅,已無法翻閱出它歷經了多少代人的傳承和受用,家鄉的燒餅是祖先給我們最為珍貴的饋贈和恩賜。家鄉的燒餅,是家鄉農耕文明的一個厚重的縮影,帶給我們無盡的驕傲和景仰。

  二:家鄉小吃

  要說我是個吃貨一點也不過分,因為我一看到好吃的東西就兩眼放光,呵呵,所以長得圓乎乎的,怎麼也苗條不起來。人家都說我富態,管它呢,只要健康快樂就好,身材好壞嘛,順其自然吧。

  說起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到我的故鄉,一個湘西的小縣城,地方不大,民風很淳樸,人文氣息很濃厚。離碼頭不遠的市場上熱鬧非凡,經常是人潮洶湧,窄窄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攤販。我最喜歡跟著母親去趕集了,因為這一天比往常都要熱鬧,商品也比往常豐富許多。

  這裡的人們心靈手巧,能想出許多巧妙的食譜,製作出很多令人驚奇的美食。最出名的是本地的酸蘿蔔,別小看這道不起眼的小零食,口味獨特,十分暢銷,現在甚至出口了呢。很多人買來送給親朋好友,大家品嚐過以後都讚不絕口。

  我來介紹一下簡要的製作方法吧,本地出產的紅皮蘿蔔個大又圓溜,挑選個頭中等的蘿蔔洗乾淨了,切成片,放進罈子裡邊用酸水泡個十天半個月就行了。當然這酸水是特製的,裡邊還得擱上冰糖,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還很脆爽。記得大姐結婚的時候,家裡買了很多這種蘿蔔招待客人,都被一掃而空。

  糯米蓮藕是一道甜食,我們那裡的農戶到了夏天喜歡種蓮藕。蓮藕有很多種吃法,大家熟悉的吃法有素炒藕片,蓮藕燉排骨,白糖涼拌。我們這裡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把蓮藕切成一段段的,清洗乾淨,把裡面的空隙處塞上糯米,然後放進油鍋裡炸,炸出來的口感很好,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早餐小點心就是金黃的糯米餈粑,小販把糯米切成三角形,放進油鍋炸成金黃色澤,整條街都能聞到那濃濃的香氣。五角錢一個,拿在手裡還燙手呢,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燙的齜牙咧嘴的同時又很滿足。你看這餈粑外邊金黃酥脆,裡面的糯米香甜綿軟,香味始終在口中回味無窮。哎,不騙你,絕對是人間美味。

  小孩子就是嘴饞,到了市場上光想著吃了,呵呵。也怪不得俺麼,那麼多美食讓人眼花繚亂,肚裡的饞蟲四處亂躥,不安分麼。上躥下跳了半天,肚子餓了吧,來上一碗米豆腐好了。軟軟的米豆腐加上特製的辣椒醬,強烈的辛辣味刺激了味蕾,胃口大開,常常一碗都不過癮呢。

  要知道我們這裡的辣椒醬也是特色食品,我老媽是製作辣醬的能手。她會挑選上好的乾紅辣椒,洗淨晒乾水分,油燒熱,把辣椒放到鍋裡去炸香脆,火候要把握好,不然辣椒就燒糊了。炸好的辣椒撈出來放到陶製的擂缽裡用木錘使勁搗碎,還得加上蒜子和生薑,這樣搗出來的辣醬才特別香。搗碎的辣椒末裝在玻璃瓶裡邊,上面淋上一些香油,這樣儲存的久,要吃的時候勺一點出來做調料,是很好的調味品額,涼拌菜味道好不好,就靠這辣椒醬調味了。

  到了清明時節,去掃墓的人們還會製作一道特色美食用來祭祀。是什麼呢?當然是蒿菜糯米飯了。說起這糯米飯,因為工序麻煩,而且需要一道特殊食材,所以平時是吃不到的,算一道時令小吃吧。四五月的時候,田邊地頭的蒿菜四處可見,綠油油的一片,散發出特殊的艾蒿氣息。拎上籃子,半個小時就能採滿一籃子。回家以後,把蒿菜洗乾淨,用鹽水把苦水揉搓掉,加點兒鹽,和上糯米,拌上切碎的臘肉一起煮熟。哇塞,煮出來的米飯是亮晶晶的綠色,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很養眼。而且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因為裡邊的食材有蒿菜,糯米,臘肉。你想想,這三種香味混合起來,相信全世界也沒有幾個人不喜歡這道美食的。

  過年北方人喜歡煮臘八粥,而我們這個南方小鎮喜歡做糯米餈粑。我姨媽住在大山裡,他們家住的是木製的吊腳樓,冬暖夏涼,十分舒適。過年,地裡的糯米豐收了,為了慶祝這一年風調雨順,大家會把上好的糯米煮熟,放到自制的石臼裡,派上十幾個壯勞力輪流把糯米搗成餈粑。這可是個苦力活,把幾百斤的糯米搗成餈粑要從大清早一直忙到天黑才能完工。

  我有幸見過搗餈粑的過程,場面十分壯觀。男子漢脫光上衣,背上流淌著汗水,胳膊上的肌肉有節奏的一鼓一鼓的,在冬天的白色霧氣中升騰著熱氣,彷彿一尊尊大力神,比那些健美教練更具有原始奔放的美感,可惜那時候沒有照相機,不然能拍到幾張好照片。

  糯米搗好了,用手工做成一個個圓形的餈粑。我試著稱量過,一般的餈粑四個一斤。當然還有最大的,這種餈粑比一般的餈粑個頭要大,有臉盆大小,中間留一個孔,晒乾後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切上一塊煮熟就行了。除了白米餈粑,還可以新增綠豆,做成綠豆餈粑。或者加上晒乾的蒿菜,做成蒿菜餈粑,都十分美味。吃的時候,可以加上豬油白菜煮熟,加點鹽;喜歡吃甜食的可以放白糖。也可以用油煎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了,包上鹹菜或者白糖就可以了。烤的過程十分有趣,用火鉗放在炭火上烤,等到餈粑中間鼓起來,變成一個圓鼓鼓的大胖子,就熟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取下來,中間填上各種食材,很美味。

  圓圓的餈粑象徵著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寓意吉祥,吃起來美味可口,烹調又簡單,所以這個風俗一直流傳了下來。用糯米制作是因為口感好,每年姨媽都要送我們家幾十斤餈粑,平時不吃的時候用冷水泡在盆裡就行了,可以儲存很久。

  離開熟悉的故土,離開熟悉的人,也遠離了從小吃到大的家鄉風味美食,才幡然醒悟家鄉的一切都是如此親切美好,那麼耐人尋味。偶爾在夢裡與我的故鄉邂逅了,這份感覺竟然也甜蜜如往昔,彷彿又變成了那個貪吃的小姑娘。

  三:故鄉的美食

  燒肉粽

  很小的時候每天都有位老婆婆踩著三輪車,車上放著兩個大的煤爐,煤爐上又架了兩口大鍋,鍋裡沸水滾著熱騰騰的肉粽。走街串巷用閩南語喊著:“燒肉粽,燒肉粽”!“燒”字並不是強呼叫火在燒,而是閩南語裡“熱騰騰”意思的普通話諧音。聽著是不是特別來胃口,十歲前家住在街邊的店面,所以每天婆婆註定要從俺們家門口經過,隔些日子老爸老媽就會為我和弟弟小聖買一次,一個粽子一元錢,這在十五六年前就小朋友的花費來說可是奢侈品。更喜歡寒冬被這麼溺愛,想想就來胃口,冬日裡來個熱騰騰的大肉棕,坐家門口饒有興致地細細品嚐,看著街上的人來人往,有點晒幸福的意思,看吧,夥伴們,我在吃燒肉粽,哈哈!鄰里很多同齡人,所以呀一般一家的大人給小孩買了,其他家的小朋友註定也要鬧騰著,然後婆婆就會忙好一會兒才離開,為小朋友們一個個剪下串在繩上的肉粽。吃這燒肉粽是不要套塑料袋的,就是要雙手捧著被燙得撲騰撲騰然後開啟粽葉抓著粽葉兩頭趁熱吃下去的,當然小屁孩免不了要惹些麻煩,偶爾就是有人把整個粽子翻江倒海般栽地上,那樣不好意思,你就看著大夥兒吃吧,哈哈!

  不過粽子做得最好的當然還是媽媽牌的,這可是個麻煩活兒,所以呀除了端午老媽是輕易不做的。粽葉要一片片用布擦洗乾淨,力氣小了擦不乾淨,髒了包粽子當然不好,力氣大了又要搞破的,而且也可能把粽葉的清香都給磨耗殆盡。糯米呢我看媽媽都是泡上會兒功夫,然後瀝乾放鍋裡用油炒香,接著要炒餡料,我們家的餡料幾十年不變,哈哈,應該說味道也是幾十年始終如一的美味,廋肉、牡蠣、香菇、蘿蔔乾、蝦米按比例調好然後和拍碎了的藠頭混好,下油鍋爆炒出香味,然後再加鹽醬油等調料,炒出來的餡料在大街上都能聞得到,所以剩下的餡料媽媽就會給我們當早菜,就著白米粥,真是味美無比。餡料裡還有一味就是滷蛋,可以是大的滷雞蛋滷鴨蛋,我們家用的是鵪鶉蛋,我和弟弟喜歡因為鵪鶉蛋滷起來吃著著實比其他蛋要香多了。包粽子時就是先一層糯米,然後擱餡料,最後再一層糯米然後就可以封起上繩纏繞,其實老家用的都不是什麼繩,是一種什麼草搓的,我也說不上,就像我們那裡菜市場買菜經常是用水稻秸稈來打包的,當然包粽子的不是稻稈。同樣的家裡的粽子最好吃的也是剛出鍋的,因為不像買的一次只能吃一個,所以呀一次都是剪兩三個,小聖還喜歡把它們都放到大碗裡,用勺子剜著吃。汗滴滴,我才不喜歡這樣呢,就要就著粽葉的香味吃才有味道呀,哈哈!小時候只有端午節媽媽才會包粽子,不過在我們上大學之後就沒在家裡過過端午節,所以每次端午媽媽都要存些粽葉,在我們回家那天早早起床,把所有東西備好,其實是把粽子都包好了,就等我們到家下鍋煮瞭然後很快就能吃上熱騰騰的粽子了!外邊呆久了越發覺得家裡的肉粽那才是人間美味,在學校裡雖然有店鋪賣肉粽,不過那算什麼肉粽中間就一小塊五花肉,比起我們家裡的實在看不上!所以寒暑假回家我和弟弟很牛叉的每人一天可以吃十幾個粽子,老媽就樂呵呵地告訴別人我們是多麼喜歡她的粽子,別人就會說看來這兩孩子真的很喜歡吃粽子呀,嘻嘻,媽媽就不樂意了,什麼叫喜歡吃粽子是喜歡媽媽包的粽子好不,接著她就會帶上一大串鄰里大家分著吃,評價當然是相當不錯,哈哈!

  麻餈

  這玩意貌似大江南北都有,不過只是叫法相近,或者材料都有用到糯米,味道可是完全不一樣,浙江貴州等地的這種糯米做的甜食俺都吃過,真心的我們閩南的麻餈走出閩南就看不到了,更具體甚至可能是我們漳州的麻餈走出漳州就不一樣了,廈門中山街有個什麼某氏麻餈,每天都是遊客排長龍,普遍都是看網上攻略呀介紹呀慕名而來的,但是說實話,味道比起我們小鎮的麻餈真是差遠了!麻餈這說法官方了些,我們閩南語音譯過來是“麻薯”,當然和紅薯呀馬鈴薯呀八竿子打不著。可惜我沒親眼看過人家打麻薯煮麻薯,我看到的都是已經煮熟了的一團團麻薯,鎮上只有在大廟口那裡有人賣,小時候是個老奶奶,現在是個三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大姐,不知道她們是不是一家人。我們小鎮麻薯的特色就是現包現吃的,大姐抓一團煮熟的麻薯,雙手把它撐開成巴掌大的麵餅狀,然後往裡面塞炸得酥脆的豆皮,白糖,黑芝麻,花生碎,豆粉,接著又利索地把它們包成一球狀,最後在炒熟的糯米粉***怎奈我光會吃卻五穀不細分,這玩意是不是炒熟的糯米粉我也不確定***上滾一圈就裝袋給顧客。香甜、酥脆、柔韌,咬一口滿嘴飄著芝麻花生的香味,拳頭大小一個,小時候是五毛錢現在也就一塊錢,每次回家我和小聖隔三差五都會去買七八個,回去和老爸老媽一起共享,讚歎這可真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呀,哈哈!無論是老奶奶還是大姐都是駕輕就熟,包一個麻薯都是十秒左右的事!事實上我們小鎮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會做麻薯,尤其是隔壁其他偏遠些鎮的村子,小時候每年秋收之後***秋收之後吃麻磁是我們閩南人的傳統,而且有指定的日子的,不好意思俺不記得了***姨媽都會給我們捎來一大罐的麻餈,家裡做的麻餈不同於街上賣的,因為是自己要吃的,所以不用把餡料包起來,想吃的時候筷子撬起一坨蘸著白糖芝麻花生碎就行了,因為包了餡料的都不能久放,時間長了裡面的糖要化得一塌糊塗的,哈哈!也就是這個原因吧所以我們漳州的麻餈就走不出漳州,只能便宜我們閩南人了,嘻嘻!

  滷麵粉條豆腐花

  說起我們大漳帝國不能不提的首當滷麵,麻餈的做法應該說是全國各地都有就是花樣各異,可這滷麵真就是出了閩南無處尋,漳州滷麵滿大街,其他閩南地方廈門泉州有些店面也掛著漳州滷麵的招牌,味道嘛就不知道地不地道了。滷麵不同於北方的打滷麵,雖然聽著挺像的,呵呵,不過打滷麵只能是打滷麵絕不是滷麵!滷麵的面是我們那裡特產的一種黃色鹼面,尤以湯坑面最有名,小鎮的村子裡家家戶戶普遍會做,遺憾老媽不會,哈哈!滷麵一定要用這種面才好吃,在湯汁裡久泡不爛,過節時小朋友都喜歡抓一把然後裹著五香吃***五香又是我們那裡獨有的一種美味,待會兒細說***。湯頭是滷麵最關鍵的,滷麵好不好湯頭佔了六七分功勞。黃花菜、香菇***切丁***、豬肉***七分廋三分肥,切丁***,蝦米一鍋熬湯,湯燒開了之後往裡面打入蛋花再加各種調料,最後把澱粉汁倒入熬成稀羹,這樣的湯頭滑口細膩香甜,回味無窮。吃滷麵時就是抓一把面往沸水裡迅速燙過,然後撈起放碗裡,再大勺撈湯進碗裡,最後就是加配菜和自選的蔥花辣椒油芫荽等調料。所以呢,配菜是什麼,哈哈,配菜就是我們當地特色的滷味和五香,我們的滷味不像其他地方熟了就撈起鍋晾涼,而是一直鍋裡熱著保溫著越煮越發入味香飄巷裡。種類那可多了,肥腸、五花肉、豬肺、油炸豆腐、筍片、雞蛋。。。在北京吃滷煮火燒的時候覺得就有點像我們家鄉的滷味,不過到底是不一樣的。五香是我們閩南和臺灣特有的油炸小吃,鋪開大張的金黃色豆皮,把調好的餡***豬肉、蔥花、馬蹄等剁碎加調料和五香粉、澱粉攪勻***鋪成一長條然後像裹春捲一樣滾好成長條狀,一般二三十公分長度,然後放熱油鍋裡炸至金黃色變暗黃色即熟可出鍋,這玩意不只是吃滷麵為配菜平日裡街上也好多店鋪菜場也好多攤位賣的,就米飯就麵條就饅頭都好吃!外酥裡嫩,有肉有素搭配相宜,熱吃涼吃都好吃,可惜就是帶不走呀,離了家了就只能念想了!往滷麵里加配菜那也是一功夫活,不用刀切我們都是用剪刀剪的,說句“要豬肺筍片豆乾”老闆就麻利地剪刀嗖嗖地剪一大塊豬肺,往碗裡噼裡啪啦三下五除二剪剪成一小小塊,接著是筍片剪成一釐米寬的條狀,豆乾剪成一塊塊,然後放到顧客面前,剩下調味自己看著辦看是蔥花還是辣椒隨便啦!我們這裡的滷麵店和粥吧一般都兼賣油條,一定要來幾條,哈哈,可以叫老闆也給剪成一小段段,蘸著滷麵或者粥的湯汁吃油條,別有一番風味,可以很好地解油條的油膩又多了幾分湯汁的鮮香!滷麵的回憶可不僅僅是因為它美味,還有很多兒時的回憶,比如和老爸的回憶。我們家在縣城,小時候老爸每次去市區辦事都會帶我或者小聖,臨近中午他就會找家看著不咋地實則有些年頭的滷麵店為我們點上一份,然後他坐在一邊靜靜地看我們吃,而他自己呢什麼都捨不得直到辦完事回家已經下午三四點才吃點家裡的剩菜剩飯將就著。時間真快呀,那是多少年前呀,都是我十歲之前的事兒了,老爸牽著我或者小聖的手走在那時還未繁華破舊的城裡老街,找個店坐下來為我們點一份熱乎乎的滷麵,那時候真覺得是天大的享受,可能還因為是和老爸一起吧,哈哈。。。

  粉條豆腐花是一起賣的,我們這裡的粉條也不同於別處的,廣西粉的種類千奇百怪,味道也都很好,可是就是沒有吃過我們老家那種粉條,不知道到底是哪路材料做的。這種粉條是一直鍋裡煮著的,但是久煮不爛,而且吃起來一直都很Q,所以小時候和小聖一起吃粉條一口吸起跐溜跐溜總是容易被粉條彈到臉或者彈到別人的臉。顧客想要的時候就撈起一把,然後也是剪刀剪配菜滷味,最後再加大勺的一直熬煮著粉條的熱湯,這種湯淡淡的很爽口有點像下完餃子後剩下的那麵湯,但是不像麵湯那般濁,它可是清澈見鍋底,加完粉條湯還得再來一小勺滷味湯,立馬整個湯頭就好味***好味還是講閩南語通暢些***極了!蔥花辣椒什麼也是看個人口味隨意加減了,哈哈!豆腐花是放在很大的什麼缽裡我也不懂,要吃的時候就用一個大蚌殼舀碗裡,可以鹹吃也可以甜吃,鹹吃就和粉條一樣加配菜加滷湯等等,甜吃就是加白糖,甜吃簡單但是更能品嚐到豆腐花的原汁原味!老爸就喜歡甜吃!小時候是一個阿姨踩著三輪車走街串巷賣粉條豆腐花,就像買燒肉粽一樣每次一戶小朋友的爸媽給買了,其他家家戶戶也得跟著買,現在那個阿姨不賣了,但是鎮上有不少家店面賣的,當然粉條店不比滷麵店那麼滿大街,味道最好生意最火爆的當是那家“胖妹粉條豆腐花”吧,不過真也感慨今不同昔,小時候一塊錢的滷麵、粉條或豆腐花都能吃得飽飽的,現在吃個七八塊錢都感覺才六分飽!不過小時候我還是很羨慕大人們吃兩三元的粉條,總想著兩三元的料那該放多少呀,一定可以幸福地像神仙一樣,嘻嘻,小時候雖然很混蛋但也是不會鬧著爸媽要這麼奢侈吃點心的,現在長大了想吃多大分量都可以了,反倒覺得也沒什麼,最好還是老媽親自操刀的最有料了!以前家裡那麼忙媽媽自然不會做這麼繁瑣費時間的東西,現在我們都是難得回家幾天,想吃什麼都是張個口就OK,再麻煩老媽也很樂意顛簸,只是過嘴癮的時候別忘記誇幾句讓母親大人心花怒放一下,哈哈!

  煲湯

  貌似所有華人都以為只有廣東人會煲湯,其實我們閩南人煲湯那才是絕活呢,滋補的、去火的、養這養那的,花樣那叫一個多的,不說別的,就說四物湯、八珍湯,大家就傻眼了吧,臺灣地區十有八九的人祖籍都是我們閩南,所以他們的飲食、風俗和我們也是大同小異,現在淘寶網上一搜就有一堆說什麼臺灣特色四物湯,發貨地點卻是廈門,漳州,灑家笑了。。。家家戶戶每天都要煲一次湯,一般是早上煲上,中午晚上吃飯時就著飯菜一起吃。如果是藥材煲的湯,一般媽媽會建議飯後喝,如果是蓮藕、筍等煲的清湯,我就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喝湯,經常臨近中午媽媽還沒回來我和小聖就會偷偷舀兩碗幹掉,哈哈!藥材煲湯一般有枸杞紅棗,參腳***不知是啥參***,巴戟天,百合,石斛,蟲草花還有些閩南地區特有的藥材,像什麼豬母奶,虎尾輪,好多我都想不起來名字了。具體補啥我也不清楚,有什麼補血補氣,潤腸養胃,反正媽媽懂的,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湯她心裡有數著呢,至於其他的有苦瓜鹹菜花生骨頭湯、玉米骨頭湯、香菇蘿蔔骨頭湯、海帶骨頭湯、荸薺骨頭湯、青筍鹹菜骨頭湯、蓮藕骨頭湯等等,看出來了吧,這些“素材”主要都是和骨頭這“葷材”搭配熬湯的,哈哈,看來家庭婦女們很注重為全家人補鈣呀。不過也可能用其他的葷材,藥材煲湯的話我媽媽可能會換掉骨頭用豬心,豬肚、豬小腸或者是小鮑魚,具體誰搭配誰我就不怎麼懂了,母親大人自有一套,很牛叉的是那豬小腸煲湯,媽媽會把幾條套一起然後和薏米百合煲湯,燙好了再把小腸拿出來剪小段就著湯吃,套小腸的理由媽媽說是更入味吃著也更緊實,貌似吃起來是更有嚼勁了,哈哈!香菇骨頭湯是我們年三十必吃的一道菜,而且為了過年期間方便吃一般都是做巨無霸一大鍋,用的排骨就有十幾二十斤左右,不知道是不是特大鍋熬煮的時間變長了更入味了,反正我覺得一年到頭就這時候的香菇骨頭湯是最好喝的,肉也是最好吃的!我最喜歡的就是苦瓜鹹菜花生骨頭湯了,我覺得在苦瓜鹹菜湯水裡熬過的排骨別有一番香味,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擬的,湯也很鮮很美味,甘苦很好相融,每次我要求要喝苦瓜骨頭湯媽媽就納悶說怎麼小孩子這麼喜歡喝這“苦窩窩”的東西,哈哈,因為俺不覺得苦呀,覺得味道一級棒!夏天的鮮筍煲湯也是我所甚愛的,這可就一點也不苦了,而且是很清甜,不加一點味精就很鮮美!這兩種湯下飯我就是吃撐了還是不願意罷口,隔個一兩時辰又會偷偷摸廚房大湯碗打一碗,紫砂鍋熬的湯涼得慢此時還是溫的,然後放入一小碗剩飯拌著大口大口吧唧吧唧地吃,媽媽看到了都要訓說拌乾飯吃太硬傷胃不許這麼吃,咦,這麼好的湯頭拌著飯吃是何等享受呀,媽媽真是不識貨,哈哈!

  現遠在家鄉幾千裡之外,念想家鄉的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東西,美食很大比重,哈哈!

不敢觸碰的散文
豐子愷散文選讀後感3篇
相關知識
關於有什麼美食的英語口語
關於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關於家鄉百脈泉的文章
關於家鄉為話題的作文
關於描寫唯美愛情散文精選
關於名人讚美荷花散文
關於家鄉美食的作文4篇
三年級關於家鄉美食的作文
六年級關於家鄉美食的作文
關於家鄉的美食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