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方法
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大部分集中在課堂上,而課堂時間卻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併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
1.分組合作學習
在初中英語詞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主學習,讓發音標準的學生進行示範,之後組內其他成員跟讀,同時互相糾正發音錯誤之處。在英語口語的教學活動中,每個小組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對話的主題,然後組內成員實施角色分配與扮演。在英語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預習課文,尋找課文的重點與難點。同時,教師適當地提出語言點的問題,引導各小組成員展開討論、解答問題。總之,在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注意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幫助與引導,並結合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有較強的針對性,並具有指導性、全面性及激勵性。
2.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
藉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讓英語課堂的容量得到一定的增大,同時相對傳統的板書而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節約時間並傳遞更多的教學資訊。值得一提的是,多媒體技術僅僅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教師要儘量避免被多媒體技術牽著鼻子走,從而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時,應避免一味地追求花哨的課堂教學形式,而應立足於學生對於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側重英語教學內容設計的有效性。教師還應做到善於藉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向學生展示英語的本土文化、社會文化以及文學藝術等一系列有益於英語教學背景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更輕易地理解與掌握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和諧氛圍的營造無法脫離趣味性這一重要因素,趣味性教學能夠幫助教師營造一種輕鬆快樂的英語教學氛圍。所以,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應受英語教材的限制,而應引進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與課文密切相關的輔導材料。譬如,在對“goose ***鵝***”進行講解時,教師可讓學生先猜猜“goose bumps”的意思,學生也許會對“鵝疙瘩”感到疑惑,此時教師可適時解答學生的各種疑問,告訴學生中國人碰到了恐怖的事物時會起 “雞皮疙瘩”,而美國人則是起“鵝皮疙瘩”,同時補充一個例句:“I know that most snakes are harmless,but I can’t help it―every time I see a snake,even in a zoo,I get goose bumps all over! ***我知道大多數的蛇是不咬人的,但是每當我看到蛇,我全身就會起雞皮疙瘩,哪怕是在動物園裡看到蛇也是如此,真是沒辦法。***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對這一單詞有更深刻的印象,並且還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趣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便會釋放出巨大的熱情。
2. 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
教師應精心設計好每一個英語教學環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促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更好地學習,從而確確實實地增強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英語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有一些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也一直想要努力學好英語這一門學科。然而,語言的學習是在一個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慢慢進步的,倘若學生付出了努力與汗水,卻遲遲未收穫學習的甜美成果,無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學習的進取心與自信心,甚至還會對學習英語產生出一種厭倦的不良情緒。所以,在學生有了好的表現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發現,並及時對其進行鼓勵及表揚,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促進與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與積極性。譬如,教師可以經常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Good”“Great”“Excellent”“You are Well―done”“ You are so smart”等。學生在付出了艱辛勞動後得到相應的鼓勵,他們的進取心以及自信心便能得到增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慾望也就會促使學生大幅度地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總而言之,增強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需要初中英語教師不斷探究、調整的過程,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教材的相關特點對其仔細分析、認真加工、積極探究,從而正確把握初中英語教材的重點與難點,並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精心設計能令初中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幅度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英語課堂環境
課堂是英語學習的主陣地,我們應營造出富有濃濃的英語氛圍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真正有學語言的感覺,能夠無拘無束、輕鬆愉快地展開交際活動,交流思想感情。例如,讓學生自制單詞“標籤”;牆壁上貼起包含英語文化的圖片、文字介紹;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開闢出學生喜愛的日常英語交流角、異國風景區、節日介紹、名人角、生物角等,為他們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
二、引導學生感受英語文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英語文化的滲透,來自異域國度人們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風情習俗,定能起到激發興趣、營造氛圍的雙重效果。
1.在教學中直接利用本國文化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如對“Thank you”的不同迴應,對詢問生活狀態的不同看法等。
2.對教材中涉及到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內容加以圖解和講述,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西方文化。例如,一個學生突然打了個響亮的噴嚏,教師可作祈禱狀並隨口說:“Bless you!”在課堂中,體現平等與開放,學生可以直呼教師的名字,可以不必站起來回答問題。
3.運用相關的教學材料,讓學生直接融入英語文化氛圍。卡通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那些生動活潑的卡通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人幽默、樂觀的性格。如Mickey Mouse、Donald Duck、Snoopy等,這些名字更是家喻戶曉,教師可將它們適時引入課堂,運用一些面具、木偶手套、頭飾等,進行情景式對話練習。
三、採用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方法
1.看看聽聽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15%。如果兩者結合起來,則能記住內容的65%,而不是兩者數字的簡單相加。因此在新授課時,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將使教學效果大為改觀。如在教“What time did you see him?”一課時,先根據多媒體課件,結合已有的知識談論職業,引出本課的關鍵詞――thief,再用錄音機以聽新聞的形式輸入語言材料,並讓學生聽新聞完成相關的對話,把語言使用的環境同時輸入給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逼真的生活情景,在看、聽、說、寫的多維環境中儲存、建構自己的語言。
2.做做記記
讓學生在付諸行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牢牢印下所學知識的痕跡。比如:教學家庭成員的詞彙時,教師可讓學生帶來“全家福”照片,並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教學人體部位的詞彙時,可讓學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遊戲;教學表示顏色的詞彙時,教師可讓學生談論各自服裝、學習用具和手錶等物品;如操練“fat”時,師生同做動作:雙手手心相對,手指併攏,說一聲“fat”,雙手向外各移一點直至最後手臂伸直,無法再“fat”為止。對於“thin”則相反。
3.說說編編
以前,我們總認為學生只要能跟著讀、照著說,把教授的內容全記住也就行了,所以教師的做法使學生總處於機械學習的被動狀態。結果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實踐中更是不會用。語言是用於交際的,學習英語要靠學生自己實踐,在交際化活動中掌握英語的特點。因此,可以定期組織一些活動,如:每週兩次“口語秀”。剛開始由教師指導,以課本內容為素材,表演小品、講故事、說笑話,再慢慢由學生自己去編、去發現、去表演。以及每週一歌。發動學生每週學唱一首英文歌曲,日積月累,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學會不少英文歌曲。為了使每一位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口語,每天課前2~3分鐘可安排一名學生做值日報告,用英語說出當天的日期、星期、天氣、出勤、新聞等情況。這樣,既可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起到課前“熱身”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賽賽猜猜
初中生都有爭強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只要有競爭專案他們的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學“When is your birthday?”時,我引入了這樣一個話題:猜猜我的兒子有幾歲。我告訴學生:I have a son.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old he is?Can you guess out how old he is?Let me see who is lucky enough to guess it out first。在同學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激情中,我讓他們猜我兒子在哪年、哪月、哪日,是上午、下午、晚上,是雨天還是晴天出生的。在他們猜的過程中,學會了新句型“be born”,介詞用法的難點也一一攻破。幾乎全班每個同學不止一次運用上述句型和介詞短語參與了這個話題的討論。當學生猜錯時,我又提示或比這大、或比這小,讓學生感受了比較級句型。學生和我始終興趣盎然,感受著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也在這和諧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出來。
當然,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方法還很多,如嘗一嘗、演一演、辯一辯、畫一畫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我們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以新鮮感,讓他們猜不著、摸不透下次會怎樣做,他們會對以後的課程充滿期待,同時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學英語的畏懼心理,課堂自然會充滿活力。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單元同步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