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什麼穴位治療婦科病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特別是治療慢性疾病療效顯著,婦科病是女性疾病當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那麼婦科艾灸取什麼穴位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艾灸治療婦科病的穴位
1、中脘穴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祕、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2、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
3、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4、子宮穴
子宮穴,經外穴名,出《鍼灸大全》。原說在“中極兩旁各二寸”,今據《鍼灸大成》定位於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5、歸來穴
中醫鍼灸穴位之一,隸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
6、八髎穴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裡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痺,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8、三陰交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鍼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顯著。直刺1~1.5寸。
婦科炎症的症狀
1、白帶異常
症狀:無色透明粘性白帶,白色或灰黃色泡沫狀白帶,凝乳狀白帶,豆腐渣樣白帶,水樣白帶,白帶有血絲或白帶增多、減少、有異味。
病因: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炎、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以及盆腔炎等。
2、月經不調、痛經
症狀:月經週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
病因: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
3、私處瘙癢、潮溼
症狀:外陰瘙癢多位於***、小***,也可波及大***、會陰甚至肛周等皮損區,長期搔抓可出現抓痕、血痂或繼發毛囊炎。常系陣發性發作,也可為持續性的,夏季天熱還會潮溼。
病因: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不良衛生習慣,面板病變、擦傷,尋常疣、皰疹、溼疹、腫瘤等。
4、陰道不規則出血
症狀:出血可來自外陰、陰道、子宮頸和子宮內膜但以來自子宮者為最多。長期持續陰道出血,停經後不規則出血,性交後出血,經前經後點滴出血。
病因: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功血,子宮內膜癌,流產、宮外孕、葡萄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癌或粘膜下肌瘤等。
5、腰痛、腹痛
症狀: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內傷症狀。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痠痛。
病因:輸卵管炎、盆腔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囊腫,膀骯炎,宮外孕,闌尾炎等。
艾灸治療便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