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這天有哪些風俗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除夕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我國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除夕的一些風俗習慣,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除夕的風俗習慣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貼春聯

  春聯也叫貼、對聯、對子等,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

  在中國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祭祖先

  我國古時祭祖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其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除夕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裡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裡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

  除夕的時間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猜你感興趣:

豇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立春吃什麼好傳統食物和養生常識
相關知識
除夕這天有哪些風俗習慣
除夕這天有哪些風俗傳統
除夕這天有哪些風俗傳統
除夕之夜有哪些風俗習慣
除夕這天有什麼風俗傳統
除夕夜有哪些風俗習慣
除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寒食節有哪些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