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養生術
房中術,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道教
道教房中術是在神仙方術及醫學成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黃帝內經》從醫學和養生學角度論證了“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戶太甚”以及“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的危害,設計了一套以節慾、恬淡、守靜等為主的養生原則。
晉代葛洪較為全面地闡述了房中術的有關理論和問題。《抱朴子•內篇•微旨篇》指出:“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逸虛熬而已。……人不可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剛伐年命。善其術者,則能卻走馬以補腦,還陰丹以朱陽,採玉液於金池,引三五於華樑,令人老有美色,終有所稟之天年……玄素諭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於能用與不能耳,大都知其要法。”
葛洪從陰陽調和平衡的角度出發,認為人既不能完全絕欲,也不能恣情縱欲,否則對於人體健康長壽都不利。他在《釋滯篇》又反覆指出“人復不可都絕陰陽。陰陽不交,則坐致壅閼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任情肆意,又損年命。惟有得節宣之和,可以不損。若不得口訣之術,萬無一人為之而不以此自傷煞者也”。也就是說房事不可杜絕,否則有可能發生生殖系統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只有用一定的方法,才能達到養生目的。這種看法基本上代表了道教的特點。
道教房中術是一個較完整的體系。道教房中養生學主要包括房中養生、房中療疾、優生優育三個方面。道教房中養生學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反對禁慾
道教房中養生否定那種禁慾的做法,認為這不合乎自然之道。葛洪認為人不可陰陽不變,否則要產生疾患。《素女經》載素女回答黃帝“今欲長不交接,為之奈何”這一問題時說:“不可。天地有開闔,陰陽有施化。人法陰陽,隨四時。今欲不交接,神氣不宣佈,陰陽閉隔,何以自補?”陶弘景《養性延年錄》載彭祖語云:“凡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交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失精,而一當百。”這種反對禁慾,從陰陽學說角度肯定男女性關係的合理性的觀點,是道教房中養生學的基本前提。
2***反對縱慾
這是道教,也是中國傳統的基本原則。《黃庭經》雲:“玄膺氣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固。”又云:“長生要慎房中急,棄捐淫俗專子精。”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御女損益篇》雲:“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則陷欲以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損不覺多,故疲勞而命墮。天地有陰陽,陰陽人所貴,但當慎無費。”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養生學中,反對禁慾和主張寶精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性就表現在承認和肯定男女性關係的前提下,主張必須有所節制,反對無節制地縱慾。
中國古代的養生家認為,合理有節的性生活可以保精養神,有益於健康;反之,若毫無節制地縱慾,則必傷身害體,折壽損命。這就叫:“房中之事,能殺人,能生人,故知能用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3***房中要“適時”
《黃帝內經》指出,人體內有一種由“腎精”衍化而成的與人生殖機能密切相關的物質,叫“天癸”,它是隨著人體的不斷髮育而日趨盈滿的,人若“天癸”未滿就早行“房事”,就會傷身害體。《上古天真論》認為:女子“二七”即14歲左右有了月經的週期變化;男子“二八”即16歲前後“天癸”成熟。而男子64歲、女子49歲以後,則“天癸”竭,漸漸喪失了性功能和生育機制。
這種說法與現代科學對人類性生理的研究結果頗為契合。當然,“天癸”滿盈,並不意味著就應該馬上婚配,人們若想由“房中術”達到養生的目的,還必須講究“以時婚配”。南齊時著名中醫褚澄指出:“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之氣完實而交合。”否則,過早地婚配交合,對男子而言就是破陽太早,此會傷精氣。對女子來說就是破陰太早,會損傷血脈,從而影響到身體健康。
在“”看來,人們須到一定的年齡再婚配,才能達到性生活的和諧,並因性交時的分泌盈溢而相互受益,並享受到性快感,這就能夠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堅瓠七集》雲:“女子十五至二十五,補陽和血,美顏色,悅精神,節而行之,能成地仙。二十五至三十五,我施彼愛,雖無裨亦無大損耗。四十已上,能致疾。若天癸既絕,如枯枝吸水,不異鬼交,殺身而已。男子精血,少如膏雨,壯如露零,枯嫩含滋,春芽吐潤,老大如霜雪,使紅顏萎黃凋謝耳。”
《廣嗣紀要•協期篇》雲:“男女未交合之時,……男有三至者,謂陽道***即陰莖***奮昂而振者,肝氣至也;壯大而熱者,心氣至也;堅勁而久者,腎氣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悅也。若萎而不舉者,肝氣未至也,肝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壯而不熱者,心氣未至也,心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也。堅而不久者,腎氣未至也,腎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骨,其精不出,雖出亦少矣。此男子之所以求子,貴清心寡慾,以養肝、心、腎之氣也。”這段描述把性心理、性生理和病理現象聯絡起來,具有極高的養生價值。《廣嗣紀要》又寫女子的性興奮狀態:“若夫女子有五至者,面上赤起,眉靨乍生,心氣至也;眼光涎瀝,斜視送情,肝氣至也;低頭不語,鼻中涕出,肺氣至也;交頸相偎,其身自動,脾氣至也;至戶開張,瓊液渾潤,腎氣至也。”指出,人們須把握性慾的時機,使神和意感,既能由快樂達到身心健康,又可益壽延年。為此,《養生方》提出了所謂“十修”,即性生活要注意的十條準則:“一是房事既要養腎氣,又應維護精氣;二是夫婦有性交興趣時才進行交合;三是性交要有節制;四是房事一定要避免過勞、過頻;五是性交雙方要掌握性興奮的恰當時機;六是要互通情志,敘綢謬,申繾綣;七是男女交合時宜輕徐緩動;八是性交雙方都應保持精力旺盛;九是夫婦應達到兩精互養,齊求長生健樂;十是性交事後宜靜息以養神全形。”
房事養生四季有別
1、春季
陽氣上升,萬物欣欣向榮。在這樣的季節裡,人也應和萬物一樣,勿使思想意識和身心活動受到任何壓抑,應讓其充分地發生,儘量使身心保持一種暢達的狀態。此時,房事次數應當較冬季有所增加,至少不對其加以過分的制約。這樣才能有助於機體各組織器官的代謝活動,增強生命的活力。
2、夏季
各種植物繁榮秀麗,人們也應該心情愉快,使體內的陰陽不受任何阻礙地向外宣通發洩。因此,此季房事亦應是隨其意願,不過度約束,使機體在“陽氣浮長”之際,保持茁壯旺盛之勢。需要注意的是,大熱天氣,人體臟腑功能相對減弱,暑氣易進入人體陽氣,此時房事應適量減少。
3、秋季
天氣轉涼,萬物蕭瑟,人也該寧神靜志,收斂精氣。此時性生活應加以收斂,剋制慾望,減少性生活的次數,使體內的陰陽不再向外發洩。
4、冬季
百蟲蟄伏,陽氣藏封。此時,人們的性生活要加以嚴格控制,儘可能減少性生活的頻次。如果在此季屢屢恣情,頻頻縱慾,則容易導致氣弱腎虛,難免於病。
修心方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