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兒童故事是兒童成長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小編為大家整理兒童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學習!

  ***一***:對症下藥

  東漢末年,有一個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倪尋,都得了頭痛發熱病,找過很多醫生也沒治好,於是來找華佗。華佗經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藥方。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散藥,給倪尋開的藥方是瀉藥。他們倆一看,心裡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麼用藥完全不同呀?便問華佗這是什麼道理。

  華佗說:“吃藥要看具體情況,你們症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尋的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卻是從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藥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藥,病果然很快好了。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對症下藥”。“症”指病症。現在這成語的用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採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對症下藥”強調的是要根據客觀情況採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強調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李代桃僵

  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兄弟情義,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愛,互相幫助,家和才能萬事興。有的人卻不懂這個道理,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謠《雞鳴》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不講兄弟情義的。

  有一戶富貴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餘四個兄弟卻不聞不問。為了不喪失自己既得的權利和富貴,他們竟互相攻擊,醜態百出。於是《雞鳴》作者借百姓之口諷刺這幫沒心沒肝的兄弟,全詩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

  樹林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詩的意思是:桃樹生長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樹又傍依在桃邊生長。蟲子來咬吃桃樹的根。李樹挺身而出,替代桃樹忍受蟲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樹木尚會以身相代,而人類卻將兄弟情義相互忘掉。詩人熱情讚揚桃李共患難的美德,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不講兄弟情義的人。

  後來,人們由此而概括出“李代桃僵”,以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互愛互助。後詞義轉變,現用來比喻以此代替彼或代替人受過。

  ***三***:失斧疑鄰

  有人丟失了一把斧子,怎麼找也沒有找到。後來他認為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他注意到鄰居的孩子的言行,神情怎麼看都象是一個小偷。於是他斷定是那個孩子偷去了,心裡還對說,“我早就看出那個傢伙不是個好東西。”

  第二天,他上山砍柴時在一棵樹邊上發現了丟失的斧子。現在他才想起來,原來是前天忘記在這裡了。他後悔隨便的懷疑鄰居的孩子。回家後,再看那個孩子的言行和神情,根本不象是偷東西的人。於是他又對說,“我早就想過,他不是那種偷東西的人。”

  後來人們就用“失斧疑鄰”形容主觀臆造、胡亂猜疑。

  ***四***:置之度外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打敗了王莽的新朝,又鎮壓和收編了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東漢建立之初,國內尚未統一,許多地方勢力佔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都仍舊保留地盤,並不甘服。而部分比較強大的農民軍也相當活躍。劉秀花了5年多時間,才算打下了一個基本統一的局面,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企圖把連續苦戰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一下再說。據《後漢書·隗囂傳》載,當時劉秀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姑且把這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後來,劉秀終於發兵,先消滅了隗囂,接著又把公孫述的獨立王國攻破。

  上述《後漢書》所載劉秀那句話,就是成語“置之度外”的來歷。

  ***五***:一筆勾銷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小時候就很有志氣。他十幾歲時便辭別母親,外出求學,夜以繼日地勤奮苦讀。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時,就用涼水洗臉;吃的東西不夠,就喝粥充飢。經過刻苦學習,他終於考中了進士。

  慶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為參知政事,他和同時任命的韓琦、富弼等一起,進行了一場以改善吏治為中心的改革,史稱“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減冗官。范仲淹取來官員名冊,一個個檢查他們的任職情況。凡是不稱職的官員,他都在名冊上一筆勾去,撤掉他們的職務。空出的職務,則從下一級能夠勝任的官員中委任。富弼平時十分尊重范仲淹,對待他像自己的長輩一樣,他見范仲淹對這些不稱職的官員這麼毫不留情,擔心地說:“你用筆一勾,就撤掉了他們的職務。他們一家人都要傷心得痛哭流涕了!”

  范仲淹回答說:“他一家人哭,總比他們禍害千家萬戶,讓那些人家全部悲傷好得多吧。”於是,他把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全都罷免了。

  但是,由於新政觸犯了當時貴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貶到陝西任四路宣撫使。也就在這一年,他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後來,“一筆勾銷”演變為,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帶馬的成語故事
兒童的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寫給兒童的成語故事
兒童的成語故事
兒童的成語故事
兒童版成語故事
兒童學成語故事
適合兒童的英語故事大全
兒童聽成語故事大全
幼兒講的成語故事
關於適合兒童的英語故事
適合兒童的英語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