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必考點
對於高考政治,有哪些知識點是必考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的基本特徵。
掌握系統優化方法,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的;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整體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掌握系統優化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思維的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所各部分、各要素聯絡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形成關於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發展的實質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事物發展的趨勢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對舊事物進行了“揚棄”;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舊事物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進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進。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援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二
唯物辯證法的部特徵
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也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聯絡及其特徵
聯絡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聯絡具有普遍性。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絡之中,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絡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聯絡具有客觀性。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絡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事物的聯絡可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絡和人為事物的聯絡。自在事物的聯絡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當然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絡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一經形成便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也是客觀的。聯絡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聯絡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絡,建立新的聯絡。
聯絡具有多樣性。事物的聯絡是多種多樣的。實際生活中,人們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絡,而往往忽視了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絡,忽視了相互聯絡的中間環節。因此,把握聯絡的多樣性,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聯絡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即使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的活動,也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要把握各種各樣的條件,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及其方法論要求
唯物辯證法的聯絡的觀點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絡、密不可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三
在實踐基礎上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的反覆、無限和上升的過程。
1認識的反覆性。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和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的無限性。認識的物件是無限變化發展的;認識的主體是世代延續的;認識的基礎實踐是不斷髮展的。這就決定了人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並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迴圈運動。“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這就是認識的辯證運動規律。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覆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並沒有被推翻,而是在不斷向前發展。可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使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四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起決定作用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在實踐中完成。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總是不斷提出新問題、產生新要求,推動人們去研究,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實踐為認識活動提供認識工具,促進人的認識的發展;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作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必須具有把認識與客觀事物連線起來的特徵。而只有實踐才具有這種“主觀見之於客觀”的特徵。任何主觀的東西都不具備這一特徵,都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即使是科學理論,也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真理及其屬性
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水平不一樣,對於同一事物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或者說形成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於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