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新聞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時事新聞是高中重要的政治資料,學生如何分析相關新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時事新聞背景:

  日前,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各大三甲醫院門口,出現了代開醫療發票的票販子。提供一張身份證影印件,不看病也能在一天內做出全套假材料。讓人吃驚的是,這些報銷材料以假亂真,一些監管機構都無法發現其中的破綻。

  時事新聞分析:

  近年來,醫保騙保屢見不鮮,不乏因此獲刑者:陝西省安塞縣4個尿毒症家庭的成員,因無力承擔鉅額治療費用,鋌而走險,購買假髮票騙取住院費用補助共計43萬元,6人被判處3年至5年5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被稱為“最悽美北京愛情故事”的主人公廖某,為了給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做透析,涉嫌偽造醫院收費單據,騙取北京醫院醫療費17.2萬餘元……

  無論是“走投無路”的騙保,還是惡意的套現,都或多或少暴露出醫保監管的漏洞。新醫改實施以來,我國全民醫保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為所有人撐起了健康“保護傘”。去年全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百分比為6.0%,人均衛生總費用2952元。過快的醫療消費水平上漲,既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也給醫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帶來很大壓力。不少地區醫保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餘出現赤字。與此同時,去年全國醫療衛生總診療人次77億人次,入院人數2.1億人。如此海量醫保資料,只靠人工全程監管,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

  異地醫保騙保容易得逞,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醫保監管缺乏統一的平臺。我國醫療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各自為政,有點像資訊的“孤島”。要讓每一筆醫療消費都可查詢可追溯,需要拆掉全國醫保的圍牆,打通省內結算的渠道,讓異地醫保互聯互通。為此,今年出臺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實施方案》要求,在完善國家和省級平臺基礎上,加快建立全國新農合異地就醫資訊系統,使其具備轉診、結算等管理功能。織密健康“安全網”,杜絕有限的醫保資金跑、冒、滴、漏,需要藉助網際網路實現精細化管理,構築統一高效的監管之網,從源頭上堵住監管漏洞。

  醫保報銷的公開透明程式,還有待結算流程的變革。醫保報銷結算是患者先墊付後結算,出院結算時要支付全部費用,然後由經辦機構稽核票據來報銷。《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實施方案》規定,患者異地看病只支付自付金額,其他結算資金由醫療機構結算處理。如此變革,患者不用墊付醫療費用,不用去報銷費用,由外部結算改為內部結算,不只是減輕看病負擔,重要的是讓醫保資金封閉執行,從制度上壓縮騙保玩貓兒膩的空間。

  在今年健康時報社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王曉飛說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話:他每天門診要接待20多個患者,其中1/3是看完片子等著醫生說“沒事兒,回家吧”;1/3是在省市級醫院就能夠治療,不需要來北京的;最後1/3才是應該來的。當前許多異地醫保騙保,鑽的都是大家愛上“大醫院”的空子。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補齊基層醫務人員水平的短板,不僅可以讓患者在家門口方便地看病,對堵塞異地醫保漏洞更有釜底抽薪之效。

  二

  時事新聞背景:

  沸沸揚揚的“羅爾事件”,幾經反轉之後,當事者將部分微信使用者贈予款原路退回至使用者零錢包,但事情並沒有結束。一部分人繼續深挖羅爾的各種歷史,吐槽他的求助資格乃至人品;還有一部分人在收到退款之後,再找到羅爾的另一篇文章,重新打賞給笑笑,很快上限又滿了。

  時事新聞分析:

  很難評判哪一種做法是對的,因為人們接受的是不同的“真相”,而且都有道德上的正確依據。有時候,我們的道德觀念具有複雜的內涵,這一方面能夠讓各種不道德都及時遭受譴責,另一方面則是導致做好事的人要儘量高尚,被幫助的人必須很無辜,這客觀上抬高了道德行為的成本,讓人們的洶湧愛心潮水無法安靜地引向需要的地方。

  除了針對道德話題的激烈爭論,輿論中自然地出現了要求法律出面來管,要求法律跟上時代變化的呼聲。“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句名言人人皆知,但在包括“羅爾事件”在內的不少案例,都是在道德進退維谷之後,才想起來用法律來找底線,而不是先用法律定好空間,剩下的事情交給道德。很多人在國外都填過各種資格申請表,“你是否吸過毒”“你是否有酗酒史”……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這種預設的條件,是獲得相對信任的前提。而且一旦出事後發現有隱瞞,法律就可以嚴厲地出面解決。

  法律確實具有滯後性,但是也有強大的確定性。“羅爾事件”發生後,很多法學專家提供了細緻的分析,從慈善法對個人募捐和個人求助的區分,到民法、合同法、刑法對欺詐的定義和處置,可以說,現行的法律其實是夠用的,只是我們沒有主動加以運用。很多不夠規範的個人求助,之所以最後引發了社會信任的陣痛,根本上是因為沒有發揮法律的社會行為疫苗作用,沒有把“醜話說在頭裡”,最後還是依靠道德的免疫作用在痛苦地自愈。

  發起求助的個人、釋出求助的平臺,都是有法律責任的。特別是相關平臺,作為相對更有能力、更有義務的相關方,應該主動地去適應新法新規的精神。實際上,在慈善法開始實施的9月,國家四個部門還曾推出《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在各種平臺上釋出求助資訊時,平臺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範提示,告知其資訊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資訊,真實性由資訊釋出個人負責”。各類平臺如今都在爭搶注意力、使用習慣、使用者黏性,對內容提供傾向於從寬。然而,如今公眾其實更需要可以簡單核實和信任的內容,從而可以傻傻地去愛。即使一時做不到,也可以像《管理辦法》所要求的,對資訊風險進行必要的提示。看不到這一點,就看不到平臺下一步的發展未來。同樣,對於各級治理者來說,以傳播平臺、社會組織為重點,把現有的法律充分用好,也是需要跟上的課題。

  我們還是要對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信心,更應該瞭解自己的法治進步。電影《烈日灼心》中,警察伊谷春說過:我很喜歡法律。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給道德與法律一個清晰的邊界,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很多事情就沒那麼複雜。當法律分解掉不必要的社會協作成本,道德自會去洗刷人們的內心。

  三

  時事新聞背景:

  古人講,習俗移志,安久移質。人文風俗無論好壞,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群眾喜歡什麼,反對什麼,都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對推進社會治理和文明現代化而言,移風易俗無疑是重要的一環。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時事新聞分析:

  中國長期是一個人情禮法社會,婚喪嫁娶、生兒育女、養老送終等民風習俗,看上去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儀式和習慣,卻對百姓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也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根植於傳統農業社會的那些風俗,並未隨著現代社會的轉型而自然升級,而是作為一股習慣力量發揮著複雜的作用,亟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治理文化予以重塑。

  人文風俗背後,一般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在支撐,但更重要的是,它經歷了一個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因此,移風易俗,要以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去打敗錯誤、低俗的價值觀,但這個過程必須以人民群眾認可的方式去推進。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把握好這一對關係,移風易俗才不至於變成一廂情願。

  比如,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頭:生子、當兵、升學等,都要大操大辦;結婚彩禮要“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以及50元鈔票若干、要“一動不動”一輛汽車一套房等,講究越來越多。這種物質生活豐盈之後帶來的不良風氣回潮,其實是因為新時代的生活規範尚未形成,被舊有的惡風陋俗鑽了空子。許多群眾也苦不堪言,只不過囿於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難以掙脫。像這樣早已與時代脫節,變了味、走了樣的習俗,以及一些迷信化、低俗化的風氣,既不符合現代文明,也並非人們內心真正的嚮往,就應該以更堅決的態度反對,而不能被“紙老虎”嚇住。

  當然,這不等於一簡了之、一禁了之,而是以可行的新風俗取而代之。比如近年來,山東大力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在農村普遍建立紅白理事會,取締“二次裝棺”、庸俗表演和吹鼓手,一些吹鼓手轉而加入或組織莊戶劇團,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去了。有的農民說,過去一家有喜事,全村忙活,表面風光、內心叫苦;現在隨禮不坐席,隨禮最多50元。個別村堅持“一元禮”,更是帶了個好頭。一位基層幹部說,一開始感覺千百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改變起來很難,但只要有人領頭頂住閒言碎語,群眾的支援度超出了基層幹部的想象,說明匹配現代生活方式的習俗文明乃是人心所向。

  社會治理一定程度上是人心治理,制度對人產生剛性約束,文化調適人的心靈和精神。對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移風易俗應與基層治理、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構建新的文化環境的角度在更高層次上予以考慮。只有構建一個更健康、更文明、更現代的文化環境,才能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抵禦低俗之風,讓人民群眾在良風善俗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的人還:

高中政治時事議論文
高三政治時事評論作文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分析範文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分析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集錦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彙編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總結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材料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素材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素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