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事故案例給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教育課,使我深受啟迪,受益匪淺。下面小編整理了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供你參考。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一

  六月份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以來,陽澄西湖服務區按照公司要求布暑,開展各類安全生產月活動,如消防演練、食物中毒演練等等,在6月中旬,又組織了全體員工觀看了安全責任重大事故警示片,看了後從內受到極大震憾,真是值得人人們深思,一起又一起的重大安全事故觸目驚心,瞬間奪去了鮮活的生命,實在令人信感痛心,事故案例給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教育課,使我深受啟迪,受益匪淺。同時也有諸多方面的感想。

  一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進一步抓好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教育。許多慘劇的發生,無一不是安全知識的缺失,安全責任心不強,安全措施不到位,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違反日常管理規定,不能及時洞察,並排除現場隱患,因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要讓每一位員工安全常記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關鍵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每個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安全技術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產勞動中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

  二是切實加大對重點人員、重點部門的安全管理力度。緊緊圍繞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觸電等工作開展。加大投入,改善提高作業環境,加大安全檢查力度,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切實落實整改安全隱患到位。對特殊工種人員加強管理力度,重點部門、區域重點檢查制度,每個管理人員都要牢固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理念,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消除僥倖心裡,做到時時自查,時時學習,刻刻注意。

  三是努力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結合企業特點,制定事故應急預案,並開展各類演練。一旦發生事故,迅速拔打“110、119”電話求救,及時如實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並組織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切不可盲目施救而擴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二

  2014年8月7日,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工廠組織職工

  觀看了《中國爆破器材行業2014年“安全生產月”宣傳教育片》,視訊針對行業內發生的3.11、3.21、5.20、3.07爆炸事故,進行回顧、分析和總結,事故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一幢幢整齊的工房化為廢虛,一臺臺生產裝置只剩下焦黑的殘核,事故案例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事故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要堅決預防和消除安全生產的麻痺思想。我們是高危生產行業,抓好安全生產是我們的頭等大事,然而,長期沒有大的安全事故發生,一些人滿足於現狀,認為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已經做到了最好,我們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是可靠和萬無一失的,安全生產事故和災難只會發生在別的企業和別人身上,離我們遠得很,危機意識缺乏,不願意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對安全生產形成一種習慣性的麻痺、麻木,對一些小的違章和隱患司空見慣或視而不見,過分的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習慣,看似是一起很小的違章作業,實則是鋌而走險,看似習以為常的習慣實則是我們最大的安全隱患。觀看的四起事故都是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也就是說都由違章作業引起,視訊上前一秒還在生產作業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工友,在死亡的危險來臨時毫無查覺,鮮活的生命在瞬間化為烏有,給曾經一起幸福生活的家人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傷痛,面對血淋淋的事故案例,就發生在我們的行業,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難到還不足以刺痛我們麻木的神經。安全生產當警鐘常鳴,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生產工作看似大同,但時時刻刻都有新的情況在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上時時刻刻保持警醒,認真負責的對待和處置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異常,自覺的遵守各項安全生產規章管理制度,生產一分鐘,安全六十秒,這是對自己和它人的生命負責。

  安全生產,還要重點加強一線生產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強對應知應會知識的學習,普及安全生產的科學知識。事故中一線的生產作業人員是事故的重災區,工房可以重新蓋建,裝置可以重新購置,而職工的生命卻不可挽回。一線的生產作業人員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和保障,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水平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基礎不牢固,再富麗堂皇的宮殿也必然轟然倒塌。在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科學管理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重視對一線生產作業人員安全生產能力的培訓和考核,完善各生產崗位危險因素的辨識、防範處置體系,加強工序應知應會知識的培訓普及,有針對性的對各種緊急情況進行應急演練,提高職工處理各種潛在危險和隱患、突發事件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打好基礎,築牢安全生產防線。

  實現安全生產,還要強化安全生產法制意識,切實落實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國家安全生產法的實施,是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是指導各個行業進行安全生產的根本大法。我們在對安全生產責任進行經濟責任考核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普法教育力度,加深理解“責任重於泰山”的深刻內涵,提升到法律責任的高度清晰認識安全責任、理解安全責任,切實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從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雙重層面對安全生產責任進行分解落實和考核,加強對生產過程各個層面、環節的控制和管理,將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融入到安全生產管理當中,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從法律的高度增強對安全生產責任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從行動上保證安全。

  通過觀看教育視訊,這四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都引人深思,我們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將安全生產的意識貫徹到工作和生活的點滴當中,安全警鐘長鳴,自覺遵守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積極整改職責範圍內的事故隱患,堅決杜絕類似的事故在我們的身上發生,珍愛生命,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三

  從今天開始,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生命不能重來——安全生產典型事故案例解析》的安全警示教育片。這部安全教育片,給我們展示了幾個事故案例,由專家講解這些事故是如何發生的及事故發生的真正、深層次的原因。當我看著這些事故,心裡非常難過。這些事故的受害者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家裡有父母、妻子和孩子,他們因事故而離去,給家裡的親人帶來多麼沉重的傷害,老人要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孩子的成長缺少了父愛。

  分析這些事故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安全隱患,發展成為一個不可挽回的事故時,這使我想起了曾經學習《HSE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裡的軌跡交叉理論。該理論依據是:傷害事故是許多相互關聯的事件順序發展的結果,這些事件可分為人和物***包括環境***兩個發展系列軌跡。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人的運動軌跡與物的運動軌跡發生意外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相遇時,則將在此時間和空間發生事故。實質上,人的不安全行為是由於教育培訓不足等的管理上的欠缺原因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於工藝缺陷、設計上的失誤、維修保養上的缺失、使用上的缺陷和作業場所環境上的缺陷造成的,管理的重點應著重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然後將注意力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上,即消除“起因物”,砍斷物流連鎖的事件鏈,使得人的運動軌跡和物的運動軌跡不相交叉,就消除和避免了事故的產生。

  細讀軌跡交叉理論的原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應用這個理論預防事故,採取對策來干預安全風險隱患進行到事故的路徑,使得人流與物流能量的運動軌跡沒有交叉。因為沒有交叉,也就不存在事故了,故生產操作也就達到了安全狀態。

  在安全工作中,防止軌跡交叉,我們可以採取三種措施:

  1、防止人、物的運動軌跡在時空中交叉。

  ***1***我們可以在生產中,採取一些自動化監控系統,比如說:火災報警器、可燃氣體報警器、及機械操作的安全裝置。

  ***2***在機械裝置、工藝流程和電器檢修作業活動中,我們可以採取掛牌上鎖制度、作業許可制度等措施,使得人、物的執行軌跡不在一個時空裡,自然就可以避免事故發生。

  2、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

  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提升裝置和機械、工藝的本質安全,增加工藝改造投資和安全投入。

  3、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事故形成過程中佔有著主導位置,人的行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改變人的認知,干預人的行為,需要從企業的文化入手,建立企業員工普遍接受的文化,為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為改變人的不安全行為,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1***根據崗位選擇合適的員工匹配,對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重要的作用。

  ***2***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首先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積極向上的集體精神。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盡一切努力消除工作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使得機械、裝置、環境適合人的工作,使工作環境真正達到安全、舒適、衛生的要求,從而減少人的失誤,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

  ***3***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員工的文化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安全知識和技能,與事故的發生密切相關。企業的管理者通過創新形式,採取大家普遍樂於接受的形式,逐步提升員工安全素質,消除不安全行為。

  ***4***嚴格管理,健全制度,形成人人愛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工作氛圍,才能有效防止三違現象出現。

  相信經過企業領導和員工的齊心努力,安全生產、安全事故是可以實現的。這也是我通過觀看安全警示片的一些想法。

小學生交通安全記心中演講稿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3篇
相關知識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3篇
安全生產案例觀後感範文3篇
安全生產月學習總結範文3篇
安全生產標準化報告範文3篇
安全生產標準化彙報範文3篇
安全生產法工作計劃範文3篇
安全生產教育觀後感
安全生產事故觀後感
安全生產責任書精選範文五篇
安全生產責任承諾書範文三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