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人日常怎樣護理注意什麼
肝炎是一種很普遍的肝病,相信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那麼肝炎病人應該怎樣護理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肝炎病人的護理方法吧。
肝炎病人的護理方法
1、要注意適量鍛鍊
肝炎病人出院時,一般僅是臨床全愈***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病變並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後6個月才能完全康復,出院後,可先做些輕微活動,然後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再逐漸增加運動量。但以不疲勞為原則,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半年內要節制性生活,女性還應避免懷孕,肝炎病人痊癒後,可以恢復正常工作。但病情穩定的慢性肝炎和代償期肝硬化病人不宜擔負重體力勞動。適量的鍛鍊,會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2、要按規律服藥
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出院後,一般為鞏固療效和防止病情反覆,醫生會讓病人出院帶些長期服用或應急的藥物,按照醫生的醫囑規律服藥,考慮到肝臟的負擔,一般藥物品種不宜過多,用藥具體問題,應根據病史、體徵,以及現用藥的情況加以選擇,切不可擅自濫用藥物,以防肝臟損害。
3、肝炎患兒的房間要定時開窗
如果孩子得的是傳染性肝炎,最好讓他獨住一室,無條件的可用床單把房間隔離成汙染區和清潔區。患兒只能在汙染區活動,他的一切用品必須消毒處理後才能進入清潔區。隔離的時間從發病日起,一般為30天,如果肝功能仍未恢復正常,可適當延長。
4、急性肝炎須臥床休息
因為急性期肝細胞腫脹、部分壞死,充分休息可以減輕肝臟負擔,有利於肝細胞修復,待黃疸消退、症狀減輕後,可逐漸起床活動。如隔離期滿,症狀逐步消失,肝功能正常後1個月,病情穩定的話,學齡兒童可以回學校學習,但半年內不應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
5、每兩週或1月複查肝功能
當兒童患上肝炎之後,會導致精神很差、黃疸不斷加深、食慾銳減、鼻出血以及時而煩躁不安、時而嗜睡或出現不易控制的狂躁情緒,很可能是進入肝昏迷前期,應及早送醫院治療。
經調查發現,肝炎在青少年身上的發病率比較高,因此,家長朋友在平時就有必要多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要教導孩子不要吃不乾不淨的食物,另外,還應當多鼓勵孩子吃五穀雜糧,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這樣也可以防止肝炎發病。
治療肝炎的食療方
1.泥鰍豆腐羹
材料:活泥鰍5條,豆腐1塊。
用法:泥鰍剖腹去腸洗淨,切段;豆腐切成校洪備用。於炒鍋中加入少量的油,至油燒至八成熟時,放入泥鰍爆炒後加入適量水煮沸,再加入豆腐,開鍋後煮2分鐘,加入鹽、味精調味,並加適量的芡粉勾芡即成。
功效:祛溼和中,清熱散血,對肝炎病人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對促使黃疸消退及轉氨酶下降,比較明顯,尤以急性肝炎更為顯著。
2.馬齒莧瘦肉湯
材料:瘦豬肉250克,馬齒莧300克。
用法:豬肉洗淨,切成2~3釐米見方的校洪;馬齒莧除去根、泥沙,洗淨。先將豬肉於湯鍋內加冷水煮沸,去浮沫,放入洗淨的馬齒莧,武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肉爛,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去馬齒莧,吃肉喝湯。
功效:豬肉滋肝補虛;馬齒莧清熱解毒。兩味燉煮,扶正祛邪,用治肝炎病效果較好。
3.佛手炒肉片
材料:佛手1只,豬裡脊肉100克。
用法:佛手洗淨,切成薄片;豬肉洗淨,切成薄片,用少量溼澱粉拌勻。炒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燒至七成熟,入豬肉於鍋中略炒,再加佛手同炒片刻,放少量水於鍋中略煮,最後加入鹽、味精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佛手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具有舒肝理氣的作用。是輔助治療慢性肝炎的有效食療方。
肝炎患者生活中的禁忌
第一:忌酒
中醫認為,酒能助溼生熱,損脾傷肝。若是飲酒過度,滋生溼熱,可能發生黃疸,中醫叫“酒疸”。在患肝炎時要絕對忌酒,即使肝炎治癒後,也以不飲酒為好。
第二:忌甘肥厚膩
中醫認為,甘能助溼,甘能導致中滿。肥厚油膩之物不易消化,能阻礙脾運,滋生溼熱。肝病本身已有溼熱、消化功能差甚至合併膽道或消化道併發症,此時再不注意而多食甘肥厚膩,會使溼熱加重、消化功能紊亂,甚至發生脂肪肝、膽固醇升高、肥胖、糖尿病等不良後果。所以慢肝患者提倡低脂飲食。
第三:忌辛辣油炸等熱性食物
中醫認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發作期主要病因是溼熱,故忌辛辣油炸等熱性食物。辛辣食物能生熱動火,耗陰傷血。臨床上,過食辛辣而致動火出血使症狀加重的患者,並不少見。
第四:忌不新鮮或有毒的食物
慢性乙肝患者肝臟解毒功能差,食用不新鮮或有毒食物後,不僅可引起消化道症狀,對肝病恢復極為不利,甚至可引起復發、加重。罐頭食品含有防腐劑如苯甲酸等,顯然,肝病患者食之不利。
肝炎病人日常怎樣護理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