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議論文閱讀訓練
現階段初中議論文閱讀的實際教學,普遍存在著講練脫節、以練代講、輕視文字、應試主導等非正常的、低效的教學現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上海市一位政協委員近日陪同外籍專家去外灘和新天地遊覽時發現,那裡的餐廳、酒吧普遍只提供英文菜譜和酒水單。當他建議商家增加中文菜譜和酒水單時,商家卻強調,他們的服務物件主要是外國人。同行的外籍專家對此事也感到不可思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冷落母語,中國現在經濟強大了,為什麼母語的地位這麼可憐?
近年來,來華工作、經商、旅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但無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中國服務業平等的服務物件,中國土地上的餐飲服務場所不提供中文菜譜是不尊重母語、片曰理解國際化的錯誤行為。
母語是一個國家本土文化的集中載體。令人憂心的是,我們身邊冷落母語、輕視本土文化的現象遠不止這些服務場所。不少地方的科研人員為了晉升職務、職稱,8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拼外語”上,出成果無從談起;國內不少企業以突出外文標識為高檔的標誌,有些產品乾脆假冒洋貨只標外文;國外“中文熱”方興未艾,來華學漢語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國內許多學生甚至在漢語比賽中屢屢敗給來華留學生。
2005年6月,復旦大學舉辦的漢語文字大賽中,第一名得主是一支留學生隊伍。更可悲的事發生在上海最近舉行的一次高階口譯人才招聘考試中,有的考生競把“人之初,性本善”譯成“人之初,性都是很關的”;有的人把“八年抗戰”譯成“八年反戰行動”。
當今中國,上大學、讀研、讀博、求職、評職稱,外語都是必考科目,漢語水平反而不是大學必修課,更不是考研、評職稱的考查專案。“為考試而學外語”的指揮棒,不但使“外語熱”中的急功近利色彩日趨濃厚,而且導致了母語被邊緣化的危險。
“外語熱”是中國社會融入國際大家庭的必要步驟,但國際化必須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
15.作者在文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 。***2分***
16.***1***在文中作者列舉了哪些冷落母語、輕視本土文化的現象?***2分***
答:
***2***你如何理解“國際化必須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這句話的含義?***2分***
答:
15.***2分***國際化首先要尊重母語。如答“國際化必須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冷落母語”得1分。
16.***4分******1***服務業只提供英文菜譜;晉升職務、評職稱必考外語;產品只用外文標識;許多學生不重視漢語學習,漢語比賽比不上留學生。***答對三點以上得2分,答對兩點得1分,答對1點不得分。***
***2***本土文化、母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丟失本土文化、母語也就談不上國際化。***意思對即可******2分***
篇2
①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冠之為“神聖”二字的東西並不多,而有識之士把讀書當作自己生命歷程中神聖的事情之一,無疑是睿智的。然而,對到底為什麼要讀書、怎樣讀書這個基本問題,不同的人因為閱歷的差異而持不同的態度。
②著名學者陳寅恪在80多年前給畢業生的贈言中賦詩道:“天賦迂儒自聖狂,讀書不肯為人忙。平生所學寧堪贈,獨此區區是祕方。”這個“讀書不肯為人忙”,指的是讀書求學需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要有創見,如此方能使學術精進、學有所成。陳寅恪以此為讀書求學的“祕方”傳給後人,至今仍不失為教人如何讀書的一劑良方。
③讀書與思考相伴,方能讀出思想。 【甲】 書本里有思想,那是沉睡的“睡美人”;實踐中有思想,那是帶著泥土的“胡蘿蔔”。喚醒“睡美人”,洗淨“胡蘿蔔”,需要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方能摒棄囫圇吞棗的不良學風,學到書本里的真知,掌握其精髓和真諦。倘若只看書而忽略思考,那正如魯迅所言,只能算是“書櫥”了。
④讀書與知疑相隨,方能讀出境界。 【乙】 只有疑,才生思;只有思,才啟信;只有信,才敢踐;只有踐,才能進。學貴知疑,疑則有進。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對當年地質學界普遍流行的“中國貧油論”大膽質疑,從而提出了新的地質構造理論,並用這一理論指導我國石油的勘探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石油資源匱乏的問題。如此讀書貴疑之舉,摒棄的是盲從,確立的是獨立人格和理性思維。
⑤今天,讀書的目的早已超越獲取知識,培育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是更重要的目的。 【丙】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識更重要,是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讀書的真諦就在於突破現有的知識和觀念的侷限,造就人的更新。一旦衝破現有知識和經驗的限制,衝破思想上條條框框的束縛,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⑥在這樣一個拼學識、拼智慧的時代,如果我們的頭腦總在休眠狀態,人云亦云,豈不要被人遠遠拋在腦後?民族的復興、國家的進步,離不開那些肯動腦筋、勇於創新的人們。讀書求學需要獨立思考,啟用想象力,激發創新精神,幹事創業亦如此。
23.結合文章,說出作者在第②段引用著名學者陳寅恪所寫的詩詞有什麼作用。***2分***
答:
24.根據文意,將下面三個語句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只填序號***。***3分***
①李贄認為:學人不疑,是謂大病。
②馬克思曾把想象力稱為“十分強烈地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
③魯迅先生說過:讀書應自己思索,自己觀察,自己做主。
【甲】處應填: 【乙】處應填: 【丙】處應填:
25.閱讀第④段,簡要分析這一段所用事例為什麼可以證明“讀書與知疑相隨,方能讀出境界”。***3分***
答:
答案:
23. 答案:揭示“讀書不肯為人忙”的內涵,引出“‘讀書不肯為人忙’是教人如何讀書的一劑良方”的觀點。***共2分。共2個要點,每點1分。第二個要點若答成“引出觀點”,不得分***
24. 答案:【甲】③【乙】①【丙】② ***共3分,每空1分。***
25. 答案示例一:
“讀書與知疑相隨,方能讀出境界”指的是讀書要敢於質疑,這樣才能最終有所前進,達到一個新境界。而李四光對當時流行的“中國貧油論”不盲從,大膽質疑,經過理性思考提出了新的理論,並用理論指導實踐,最後獲得了成功。所以這個事例證明了“讀書與知疑相隨,方能讀出境界”。
答案示例二:
李四光對當時流行的“中國貧油論”沒有盲從,大膽質疑,深入思考後提出新的地質構造理論,並用理論指導實踐,最後解決了我國石油匱乏的問題。由質疑開始,到最終獲得成功,李四光用獨立人格和理性思維,達到了新境界。所以這個事例證明了“讀書與知疑相隨,方能讀出境界”。
篇3
①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和諧社會。而感恩則是和諧的潤滑劑,是矛盾的融化劑。
②在研究未成年人教育中,許多學校發現相當一些孩子拿到“我為……而感動”這樣的作文題目覺得無從下手。為什麼?中國倫理學會認為,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裡的孩子從沒有被感動過的道德實踐。父母、學校、社會對他無論多好,他都不會感動,更不會感恩、感謝,因為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追求,因為一切他都滿足了。
③有份調查報告中寫道:在許多單位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領導給大家辦好事不領情,辦實事不配合,辦難事不體諒,辦成事不讚“成”。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種流傳於中國社會多年的怪異現象。
④上述這些材料很是發人深思。思考中,一個“感恩”的詞彙湧進我的腦海中。想想看,如果充滿感恩的氛圍,企業 “快樂指數”還會低迷嗎?如果心懷感恩的認知,孩子還能寫作文無從下手嗎?如果有著感恩的情感,還能“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嗎?
⑤看來,學會“感恩”,是人的一種道德修煉;引導人們學會感恩,則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⑥事物之間都是普遍聯絡的,人世間沒有也不可能有絕對獨立的事物。以我們本身來說,人的 乃至於生命,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即使神農架所發現的“野人”也不例外。因此,人之為人在於有感情、有思維,要“感恩一切!”感恩是一種修養,感恩是一種感情,感恩是一種良知,感恩是一種覺悟,感恩是一種境界……
⑦比如,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做到:感恩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於師長,是師長給了我許多知識;感恩於領導,是領導給了我施展才能的舞臺;感恩於朋友,是朋友給了我諸多幫助;感恩於生活,是生活給了我多彩的人生;感恩於自然,是自然給了我生命的源泉…… 而從更高層面說,感恩於黨、感恩於政府、感恩於社會主義,會使我們達到更更高的思想境界。
⑩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有著豐厚的“感恩”理念。“和為貴”、“人心向善,天人合一”、“積德行善”、“仁者愛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時地利人和”、“自由、平等、博愛”、“理解萬歲”等等經典語言,“將心比心”、“投桃報李”一類流傳故事,都充滿著“感恩”的思想。至於從孔老夫子那兒傳下來的仁、義、禮、智、信,更與“感恩”分不開。2005年中央電視臺“春晚”中的“千手觀音”表演,之所以受到各民族、各群體、各人員乃至海外僑胞的一致好評,除聾啞人主演、藝術創新和配合十分協調的因素之外,極其重要的是充滿著“仁愛”,用主持人的話說,就是:愛是我們的共同語言。
***選自2006年第10期《人民論壇》,有改動***
22.第⑥中劃橫線處原有“生活”、“生計”、“生路”、“生存”4個詞,請將這些詞重新排序後填入下面的橫線上。***3分***
以我們本身來說,人的 乃至於生命,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23.請你為第⑩中“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這個觀點再找一個論據,並加以簡要解釋。***4分***
24.從全文看,作者呼籲人們要學會感恩,其理由是什麼?***4分***
25.結合文章,閱讀下列三則連結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感恩”的認識。***不少於80字******6分***
材料一: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身癱瘓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演講詞***
材料二: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2004年第13期《讀者》雜誌***
材料三:那聲在雪地深處響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輕聲呼喚,那雙在我快要絕望地放
棄時伸來的援助之手,那盞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願起來行走時的耀眼的明燈。……
這樣簡單而真實的關愛,這樣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這首先來到春天的鮮花一樣,
激勵著我再一次奮然前進。 ***謝雲《春天的第一朵鮮花》***
22.生存、生計、生路、生活
評分標準:3分,錯一個得1分,錯兩個以上不得分。
23.答題示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解釋:“滴水”與“湧泉”構成極大反差,反差中體現了 “感恩”的思想。
評分標準:4分,舉例和解釋各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24.答題要點:學會感恩可以促進和諧,解決矛盾;人與外界密不可分,學會“感恩”,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愛周圍的一切。
評分標準:4分,每點2分。意對即可。
25.評分標準: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惟一。要求聯絡材料,結合自身經歷。字數不足,酌情扣分。
初一議論文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