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中國山水畫畫圖片
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意境不是單層的平面自然的再現,而是一個境界深層的構創。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希望你能喜歡。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山水畫的文章吧!
中國山水畫的學習
師古人—借古開今
對於山水畫家來說,繼承傳統是必經的階段。這是由山水畫的特點和藝術規律決定的。黃賓虹說;‘後世學者師古人,不若師造化,有師古人而不知師造化者,未知有師造化而不知師古人者。’中國山水畫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青綠、淺絳、潑墨等,山水畫的皴、擦、點、染等技法語言的表現力是極強的,但又不是那種如實描寫的方法。這些基本形式和語言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畫家,從生活實踐中不斷抽象、提煉、概括出來的。因此就需要後人去了解、理解、掌握它。繼承傳統的重要意義是讓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看的更遠,在前人燦爛文化的終點上去尋找自己的起點。
但是對於山水畫的學習只“師古人之跡”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師古人之心”對於山水畫家而言,學習古人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其目的在於為我所用,因而學古人而不能泥古人,要學而能化之,使之發揚光大。對於古畫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物、象、形、技、法等層面上,要深入其理,學而能變之、能化之。
以石濤為例,在石濤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可以找到倪、黃、董和其他人的蹤跡。這和他注重學習傳統有關他曾經臨摹過很多作品。石濤對於繼承傳統的態度在,《畫語錄》中就明確地表達過“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鬚眉,不能生我之前;古之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於古何時而不化之有?”
學習古人的目的在於“借古開今”不能泥古不化。“泥古人”就是被古人所欺,如果對於傳統只是毫無保留的照搬照抄就會導致某種僵化的教條套在藝術家的脖子上,從而引入泥古不化的泥坑而不能自拔,最終傳統反而成為阻礙繪畫發展的絆腳石。“四王”崇古集古之大成,提倡師古,在藝術實踐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對古人古法體驗之深廣度,應有之純熟度上無人能及,他們從師古這條路上攀登了歷史高峰。但是他們只師法古人雖集古之大成但繪畫作品並不完美。對於自己來說,並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師古變得尤為重要。在研究生一年級期間首當其衝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臨摹。在摹本的選擇上起初是以“四王”的畫為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四王”的畫有較強的規律性且筆墨、技法集古之大成。一開始在臨摹的初期要儘可能忠於原畫“照葫蘆畫葫蘆”不能“照葫蘆畫瓢”那筆墨必然是少了一半的。在技法稍微成熟的基礎上開始臨一些宋元的繪畫作品,還有後來的“四僧”的作品。如此循序漸進經過一年的學習在技法上確實有了一些的提高。但是“師古人”最重要的是為我所用,不能落入古人的桎枯不能自拔。吳冠中說“筆墨當隨時代”畫畫最重要的達我所想,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
中國山水畫豎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