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所謂績效是指通過個體或者群體的工作行為和態度表現出來的工作效率和結果,是直接成績和最終效益的統一體,也可稱作工作業績、成效。今天小編整理了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希望對你有幫助。

  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篇一

  “觸電績效”,不解其味,茫然無措

  我對績效管理的研究始於2000年。畢業找工作面試的時候,人事經理告訴我公司準備“上績效”,所以需要招個人手以增加力量。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績效”這個詞,當時沒太聽懂經理說的什麼意思,我的專業是經貿英語,和人力資源沒有一點關係,之所以去找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工作,完全是一時興致使然。由於沒有聽懂經理的話,我只好茫然地點了點頭:“哦,好的,我會好好學習績效的。”儘管沒懂,儘管茫然,但是我依稀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績效”這個東西不簡單。為了開展“績效”工作,還要專門增加一個人手,說明這個工作應該是很重要的。

  很快,我就接到了關於“績效”的任務。2000年年底,公司就把成立6年以來第一次績效考核的任務交給了我。無疑,這是一個重要、艱鉅且光榮的工作任務。具體任務是“設計一份績效考核表,組織考核打分,把考核結果應用到年終薪酬調整上。”領了任務,我的第一反應是去網上查詢資料,希望可以快速上手。但非常遺憾,那時候網路上關於管理類的內容本身並不豐富,關於績效考核的資料更是少之又少。

  為了幫助我快速完成方案,公司總經理專門託關係,從自己原來供職的西門子變壓器公司人事部要了一張考核表給我參考。於是我就憑藉著自己在網路上學的一點關於績效的知識,藉助西門子的考核表,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一週時間完成了考核方案。考核方案裡主要的考核指標是“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工作態度”等,其實就是所謂的“德勤能績”。為了顯示公平,更加有效地區別不同型別人員,針對管理人員、基層員工、技術人員和車間工人設計了不同的考核維度和權重。最終,公司用我做的考核表給所有的員工打了分,並把結果應用到了年終的調薪上。

  儘管工作成果得到了應用,但我似乎感覺到少了點什麼。我明顯感覺到我第一次設計的績效考核方案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績效考核指標和員工的工作職責沒有任何關聯。一張考核表把所有員工都考完了,導致工作是一套標準,績效考核又是另外一套標準。這是非常嚴重的不匹配現象,雖然這樣的考核方案通過了公司的要求並得到了實施,但我始終覺得還要繼續改進一下,起碼做到績效考核和員工的工作職責相結合,要通過績效考核真正把員工的工作成果考核出來。

  潛心研究,內外促動,愛上績效

  為了解除我的這個困惑,我開始關注績效考核的理論學習,從網路上搜尋績效考核的資料。那時候,網上關於績效考核的資料非常少,書店的書也是一樣,少得可憐的幾本,不像現在各種主題的績效書層出不窮。現在很多大一點的書店都有一個績效薪酬專櫃,專門陳列最新出版的績效薪酬書籍,型別有幾十種。

  顯然,少得可憐的資料不足以支援自己的學習。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派我外出學習。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參加了幾次大的公開課,講師都是跨國公司高管和知名諮詢公司的講師,其中包括摩托羅拉、朗訊等知名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

  那時候的我在績效管理這個主題上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因此學習的時候如飢似渴,當時,我已經注意到學習後的轉化的重要性。也剛好在那時候我接觸到一本影響我一生的書叫《與成功有約》,也就是後來非常火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的臺灣翻譯版。書中講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全面更新”給我的職業生涯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啟發。

  與高質量的內容相對,在書的前言裡面的一句話對我的觸動更大,是這樣講的:“讀者朋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你不要只是讀它,最好的學習方式是一邊閱讀一邊發表,把你學習到的內容通過寫文章的形式與其他人交流。”讀到了這句話,我眼前一亮,說的真有道理,非常認同,要真正把書本和老師講的精髓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我領悟到了,也這樣做了,而且一直都沒有再停下。每次培訓結束後,我就把在課程上學到的思想東西整理成文章,發表在網路上,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摩托羅拉的績效管理”。這篇文章寫於2002年,後來被幾百家網站轉載,並被收入至少5本績效專著裡,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思想是“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同時提出了“績效管理的方式是“目標+溝通”的理念。儘管這樣的論斷從學術研究上來講不夠系統,也不夠嚴謹,但依然為的績效管理研究開啟了生命之旅。從此,我開始愛上了績效管理這個主題,這也是我為中國企業績效管理實踐吶喊的開始。

  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篇二

  關於“績效”一開始我對這個詞並沒有太深的理解,只是按照表上的要求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我發現,任何一項工作的執行必然要有它能達到的效果,而我們要的效果就是能讓店長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本月的不足與下個月想要的結果。

  第二次面談前,我開始十分重視面談的結果,我認為一次成功的面談是下一個月業績能否成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每月會要求店長們25號就將上月的考評做自評,將上月的計劃做總結,同時再將下個月的績效目標與工作計劃發給我,26號我將花上一天的時間對所有店長的作業做分析:

  1、上月的考核專案得分情況、主要的扣分專案及原因2、上月的計劃達成結果及偏差原因3、本月店長考核專案的重心是否穩合下月要提升的專案?4、本月的計劃是否能支撐下月目標的完成。

  以上的4項做完分析後我要先有答案,並做好記錄。然後,我會根據去年同期的相關資料做對比,制定出各店下月應達成的各項指標,做修正。例如:宜春天奴本月店長制定的新顧客目標為:15人,客單價3500,而去年同期也是沒有活動的情況下新客的達成是:20人,客單價3800,那麼結合今年的商品價位與客源開發情況,在9月份的客單價我就會修改為:4000-4500,新顧客20-25人,再通過面談的過程給店長做分析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最終確定為我們下一個月的精準目標,再結合店長的計劃針對目標的達成做策略分析。

  所以,一次成功的面談,必須要有精心的準備,這些精準的分析將會為下一個月的業績帶來合理的目標與激勵,同時讓店長們清楚的知道下月個要怎麼幹,為下月的業績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不是每個店長和每個團隊都具有高度的執行力,所以策略制定的同時,還要制定出相應的獎罰。例如:百採本月有一項是連帶率必須達成1.6,但店長反饋的困難是團隊的意識很差,為了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月我們以天和班次為單位,只要當天班次未做連單,就必須晚上11點前在微信群裡發反省,未發者一次罰5元。同時每週週會時店長必須針對上週的目標達成情況做總結與彙報,分析績差原因,以便快速調整方法,月底店長再針對以上工作進行綜合面談彙報。

  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篇三

  我們把公司比做成一個人體。高管層無疑就是首腦,他們的職責是高屋建瓴出思路、定政策;首腦的思路與政策總是要通過我們的手和腳來完成、來實現,那麼,一般公司職員就是我們的四肢;正如首腦與四肢需要由軀幹來銜接一樣,中層就是公司用以銜接高管層與廣大公司職員的橋樑和紐帶。高績效的中層是公司的“脊樑”。聆聽完章哲教授的高論,掩卷仔細品味,忽然就有了以上這段感悟。

  章哲教授講課深入淺出,高深而不隱諱、直白而不媚俗,妙趣橫生而又意味深長,用心琢磨,讓人受益匪淺。起初我覺得,做一個高績效的中層管理人員,似乎就應當學著把自己變成面面俱到、八面玲瓏的“完人”,容不得有半點差池和瑕疵,平心而論,我輩自認不能——因為,這太難了!退一步又想,身在其位,即使做不了“完人”,但對照一下高績效中層的標準學一學、靠一靠總還是可以的、應該的。高績效中層的特徵,章哲教授講了很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五個: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在公司中的位置,用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既不能簡單的去充當高管的“傳話筒”,照本宣科、上行下達,也不能盲目的去做員工的“民意代表”,了無主見、人云亦云。中層,上對高管層下對一般職員,要想讓高管的意圖迅速、有效地覆蓋到一般員工,一方面,既要明確“上意”做到不“貪汙”精神、不衰減訊號,又要善於對“上意”進行再加工,做一個訊號“放大器”;另一方面,實踐中經過“民意”檢驗為切實、有效的“上意”才是科學的,高效的中層要善於對實踐中的各類資訊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及時向高管層提出建議或報告,以便於其不斷修正和完善公司決策,形成更加科學的“上意”。

  其次,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在具體工作中,目標就是一種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一個高績效的中層,要善於根據公司的經營目標來制定符合公司要求的、切合本部門實際的發展目標,做到長計劃、短安排,並且善於總結、勤於反省。以我們的實際工作為例:從上年度開始,行裡在大的發展思路之下,實行了無指標考核的管理模式。但無指標考核的管理模式不等於沒有發展目標,而是意在通過績效政策的合理引導,讓大家去能動地確定更高的、不設限的發展目標。建立這一考核模式,實際上是向全體中層尤其是向各支行負責人及市行擔標部門的中層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資訊:本支行、本部門設定怎樣的目標,才能既達到行裡的要求又符合本支行、本部門的利益?說白了,行裡就是希望通過授權支行及部門自主制定各自的工作目標,來激勵和促使大家不遺餘力,不斷衝擊新高度,最終達到按照全行發展思路實現全行經營目標的目的。

  再次,要有好的激勵政策,以促進實現工作目標。根據全行的發展思路和經營目標來制定本支行、本部門的工作目標是一種態度和願望,但要“心想事成”還必須制定好的激勵政策或者說是“遊戲規則”。制定“遊戲規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分解指標、落實責任的過程。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規則難分勝負。現在看來,業績無疑是衡量下屬貢獻程度最重要的一把尺子,所有政策或規則都要緊緊圍繞業績這個中心來制定,並配套相應的獎罰政策,客觀考核、獎優罰劣,才能在支行或部門內部營造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促進實現工作目標。否則,不管是規則不公正還是尺度有彈性,都很難讓部屬工作起來心服、氣順。

  第四,要聚合團隊精神、群策群力,切忌“單打獨鬥”。作為一個高績效的中層,自身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是件好事但這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能夠調動部屬的工作積極性、激發部屬的工作熱情,群策群力,而不是好大喜功、“單打獨鬥”。我個人理解,行裡要求工作中“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肩上有壓力”,就是提醒我們中層要運用和實踐好“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樸素的原理。我想這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當是每一箇中層的管理追求和境界。“我要幹”和“要我幹”,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帶給我們的感受和由此產生的工作效果是大相徑庭的——這是我在近兩年的監督工作中,從各位監督員身上體會最深的一件事。

  最後,要用科學的理念來帶隊伍、抓管理。但凡會管理的中層都善於在陽光下看人、都善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人。任何人都是一分為二的,評價部屬要多看他她的長處,少看他她的缺點,日常工作中的表揚與鼓勵要遠比批評與懲罰更有效,用人的準則應當看他她是否有利於團隊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僅憑中層自己的遠近親疏。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作為一個高績效的中層應當嚴於律己、率先垂範,慎用手中的權利才能更好的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自己的部屬;否則的話,在部屬眼中,你永遠只是一個權力的符號而已。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天的課程聽下來,與其說章哲教授在幫助我們這些做中層的充充電、不斷提高理論水平,還不如說他是在手把手地教給我們如何去做一名高績效的中層,實用的戰術多過抽象的理論,不愧大家風範。因為聽章哲教授講課,就像置身於一個神奇的多稜鏡當中,不經意間就能從各個層面照出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彷彿有一種魔力總是在催著你,不停地對比、不停地反省、不停地自問:我的工作角色到位了嗎?我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嗎?本部門的激勵政策有效嗎?部屬的工作熱情高漲嗎?部屬的工作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和發揮了嗎?我自己離一個高績效的中層還有多遠?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走出連日來的困惑,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解決一個問題,每克服自身存在的一點不足,就是你向高績效中層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如此看來,做個高績效的中層也不難!

  看了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的讀者還看了:

企業轉型升級學習心得
企業管理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淺談績效管理研究及感悟
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績效管理研究
淺談合同管理研究論文範文
企業管理語錄及感悟精選
企業管理語錄及感悟
企業管理語錄及感悟
淺談基於經濟資本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淺論道路運輸管理研究
淺談盈餘管理及其效應論文
淺論智慧建築綜合佈線工程質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