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經典案例
微信已經成為目前不可或缺的移動網際網路通訊工具。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1
米宣佈今年半年的銷售額創歷史新高,總共銷售超過700萬臺手機,銷售額超過120億。而這背後是小米把微博+微信+論壇社群的網際網路社會化媒體玩轉到極致的結果。小米用論壇做使用者沉澱,用微信做客戶服務,用微博做事件推廣,充分利用三個平臺的優點;也就是說,小米從未將微信作為一個銷售渠道,而是作為客服平臺。這一定位與微博及論壇形成了有效的區隔。下面我們重點談談小米是如何運營其微信公共號的。
小米手機的微信公眾號在3個多月內才註冊,真正發力運營是從今年4月開始,但卻迅在三個多月累積了100多萬粉絲。
那麼,小米的80萬微信米粉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大約10%的微信粉絲來自微博。小米有幾百萬的微博粉絲,本以為推廣下弄個50萬沒問題,但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隻有10萬微博使用者成為了微信粉絲,也就10%左右。以小米這樣傲視全國的微博運營團隊,也才轉換10萬用戶成為小米粉絲,可見關注微博使用者和使用微信的使用者行為並不一致。
約30%粉絲來自活動策劃。在1月份小米剛剛註冊微信公眾號時,小米團隊並沒有急於做活動,以免打擾使用者,相反,小米團隊在潛心研究並策劃適合的微信活動。一直到今年3月份,他們才策劃了一個“小米非常6+1 你敢挑戰嗎”的互動活動,使用類似趣味答題的方式,並設定了米2手機、F碼、小米盒子以及移動電源等獎品,鼓勵使用者關注小米手機公眾號。黎萬強說,3天裡小米公眾號收到
了400萬條訊息,共有20多萬人參與微信互動。三個月下來,通過活動策劃,獲得了30萬粉絲。
三、約60%來自小米官網、論壇以及電商渠道轉化。小米是一家非常善於拆解業務流程,並在每個業務流程環節都以巧妙方式引導使用者關注微信。比如在使用者購物過程中,小米提示使用者關注小米微信公共號可以查物流,使用者自然心甘情願來關注。
案例點評:
雷軍說小米賣的不是手機,賣的是參與感。小米在微信上的投入和策略是小米“大參與感”的一部分,這和很多企業動輒想利用微信做營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客服做到極致是最好的營銷。
相比較而言,大部分的電子商務公司仍然執迷不悟用微信平臺傳送對使用者價值和關聯不大各類產品“促銷資訊”,這隻會帶來使用者的反感。據我所知,有不少曾估值達到十億美金級別的電商平臺其微信粉絲只有可憐的5位數。這和其微信公共號的定位不無相關。
工業製造業微信案例:科通芯城
在騰訊剛剛結束的合作伙伴大會上,一家工業製造業企業科通芯城出現在了微信變革的論壇,其總經理朱繼志進行了主題演講,告訴大家看上去和網際網路風馬牛不相及的工業製造業是如何通過與微信結合從而幾何級提高運營效率的。
工業製造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工業製造業的主體是2B,而不是2C
消費市場的客戶是消費標準化產品,而工業市場的企業客戶需求千變萬化,個性化
和消費市場不同的是,工業製造業需要處理的資料是海量的,但是客戶卻是相對少量。而消費市場是產品資料有限,客戶無限。
因為工業製造業的這些獨特特點,科通芯城開發了科通雲助手。科通的客戶可以通過科通雲助手完成查詢產品/價格/訂單/賬務等流程,可收到即時通知,並進行互動。一舉降低企業使用者在科通芯城上做生意的門檻,提高了服務效率。傳統制造業系統都是20年前的水平,資料龐雜。在科通芯城看來,微信公共號其實就類似閘道器,使用者只要記住3到5個指令,溝通方式效率遠遠高於企業的網站或者App。通過這個“閘道器”把傳統的功能網際網路化,不需要的東西看不到存在。而且不同賬號不同許可權,完全個性定製。一邊是使用者,一邊是資料,,微信就好像移動網際網路的翻譯工具中介,幾個指令就把兩邊資訊轉換出來了。
2
中國網際網路未來將深入的和傳統行業結合。在過去中國的傳統行業一直都是粗放式管理,企業主更多的精力花在找客戶,找領導,找渠道,找到新的暴發機會。而未來傳統制造業必然會更精細的進行管理,無論是消費者需求管理,還是生產管理,都會更資料化,結構化。科通芯城在這方面的嘗試為工業製造業的網際網路化和精細化管理開創了先河。
自媒體案例:羅輯思維
“剛剛不惑的羅振宇,自嘲是個胖子、歪嘴。他曾經是大戶人家央視《對話》、《經濟與法》欄目的製片人,後來自贖其身,成為視訊網站的“個體戶”。他勇於在高清鏡頭前“死磕自己,愉悅大家”,也甘願在自媒體時代做“說書人”。由他主講的網路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有種、有料、有趣”擅長用輕鬆的話語探討嚴肅話題,採用“視訊+微信”的方式自我推廣,上線29期,在優酷上獲得超過2600萬次的點選,獲得了超過28萬微信粉絲。” – 以上來自網際網路相關報道。
羅輯思維的增粉策略很簡單,甚至都談不上策略。每一期的羅輯思維在優酷上廣泛播放以後,自然會吸引大批的觀看者,這些觀看者自然就成為了羅輯思維的微信粉絲。目前每一期羅輯思維播放,在一週內能獲得差不多2萬左右的粉絲。這
麼多期下來,羅輯思維已經擁有了差不多30多萬粉絲;可以說是自媒體領域的第一微信賬號也不為過。
案例點評: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自媒體賬號都通過互推的方式來增加粉絲,即互相推薦各自的賬號。來獲得粉絲的增長。但和微博不同,每天每個賬號只能向自己的使用者推送一條訊息。加上騰訊防止微信資訊氾濫的一些限制措施,這使得微信賬號比較難實現微博式的裂變式粉絲增長和資訊傳播。舉個具體的數字:1個2萬粉絲的微信自媒體賬號,在其擁有者有極強的粉絲忠誠度的情況下,推薦一個第三方賬號帶來的粉絲不過在500左右。這顯然達不到羅輯思維的粉絲增長要求。更何況,互推都要禮尚往來。
跟邏輯思維的出品人申音聊天,讓我意識到實際上要藉助任何可病毒傳播的內容平臺來增加品牌的粉絲。羅振宇認為:只有視訊或者音訊才能稱的上自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視訊和音訊相比較文字更容易形成鮮明的個人印記,使用者忠誠度更高,傳播性更強。特別現在視訊擁有優酷土豆這樣大型的UGC平臺,給優秀內容創意病毒式傳播的機會。粉絲也自然會有裂變式的增長。
3
2012年10月,杜蕾斯開通了公眾微信賬號,如今訂閱使用者在10萬人以上。談起微博和微信在運營方式上的不同,時趣互動金鵬遠說:“微信是個閉環,所以在傳播的廣度上來說肯定不及微博,但它能與使用者產生更深入的互動,從而更深入地推廣品牌。”
杜蕾斯的微信運營上嘗試了各種常規套路,包括送禮,限時特賣等。最後發現,遊戲的互動性是最強的,有一些文字遊戲,一天能收到1萬條左右的回覆。
經過各種嘗試,杜蕾斯目前最受歡迎的還是【杜杜小講堂】【一週問答集錦】。杜杜小講堂顧名思義普及各類“性愛”小知識。【一週問答集錦】欄目。則是通過鼓勵使用者發問,杜杜再用幽默詼諧的語氣進行回答或者總結,引人發笑。這延續了杜蕾斯微博運營一貫的風格。用金鵬遠的話來講: “現在這個年代,回答問題你不能擺出„老中醫‟的調調,你得有幽默感,這樣才能贏得使用者。”
案例點評
前幾天杜蕾斯公共賬號推了一個活動:是在當天下午4點到晚上8點進行杜蕾斯某一款產品的特價搶購,連結直接連結到天貓店。
我特地在下午的時候觀察了下,活動開始前該產品天貓店的銷售數量,在晚上10點後,我又好奇的去觀察了下。相差不大,只售出了100件左右。相比較杜蕾斯10多萬的微信粉絲,這個數量可以忽略不計。
這說明了什麼?對於一個品牌知名度很高的消費品,微信起到的更多是品牌和消費者的深度互動,並增加品牌忠誠度的作用。但消費者並不會因為“折扣”來購買消費品,更多時候還是需要有購買“場景”。在下午4點到8點期間,估計大部分的人忙於工作和應酬,是無法“性致盎然”去買杜蕾斯的。
我估計杜蕾斯也只是在其平臺上做各種各種的嘗試,並不是真的指望靠微信銷售。杜蕾斯在微信上最大的目的還是獲取和維護一個高活躍高分享的使用者群體,這個使用者群體在他們身邊的世界中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能深刻影響到他們身邊的朋友。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集團的負責Digital的朋友跟我說過:杜蕾斯的目標是成為社交媒體上粉絲第一的消費品品牌。現在他們在微博微信上的粉絲已經達到了百萬級別,下一個目標是千萬。相比較其他跨國公司,利潔時的優點在於敢大資源投入社交媒體,鼓勵創意,但卻沒有像大部分跨國公司那樣官僚的給團隊設定傳播上的KPI。他們深知流行的引爆需要長期經營,但遇到機會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就是病毒式幾何式的。
國內商業銀行優秀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