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
中西方所接觸的教育不同所以很多的東西也是不同的,那麼你們知道中西方的餐桌禮儀有什麼差異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1.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絕, 相互讓菜, 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 餐桌舉止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 人們在出席各種正式的會餐時也是比較講究的, 但是在現代風俗變遷和發展中, 有進步的一面, 也有落後的一面, 有對傳統的觀看來, 這種超負荷的飲食不僅造成浪費, 而且危害人體。儘管中國人講究食療、食養, 重視以飲食來養生滋補, 但我們的烹調卻以追求美味為第一要求, 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破壞, 因此營養問題也許是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
3. 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範與科學
西方人強調科學與營養, 因此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行事。菜譜的使用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西方人總是拿著菜譜去買菜, 製作菜餚,但相比起來, 還是一個非常機械的東西, 而這導致了西餐的一個弊端 缺乏特色。當人們身處異地想品嚐當地美食時, 肯定是不會有人選擇肯德基或麥當勞之類食品的。另外, 規範化的烹調甚至要求配料的準確, 調料的新增精確到克, 烹調時間精確到秒。由於西方菜餚製作的規範化, 使其毫無創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國烹調不僅不追求精確的規範化, 反而推崇隨意性。翻開中國的菜譜, 常常發現原料的準備量、調料的新增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國烹調中, 不僅講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風味與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 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 也會依廚師的個人愛好特點有變化。同樣是一道/麻婆豆腐,為四川客人烹製和為蘇州客人烹製, 所用的調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面對不同的食者, 都毫無變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別與個性
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出這種文化特徵。西菜中除少數湯菜,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 魚就是魚, 牛排就是牛排, 縱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 這體現了繼承, 也有對傳統文化習俗的違背。比如就餐時的衣著, 要遠比過去隨意多了, 可著中山裝、夾克或西服等, 這也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匯, 相互發生正遷移作用最好的。
西方餐桌禮儀常識
一、吃飯著裝
吃飯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著套裝和高跟鞋,如果指定穿著正式服裝的話,男士還需打領帶。
二、入座方式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西餐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為:開胃菜,湯,副菜,主菜,沙拉,甜品,咖啡和茶。不用全部都點,點的太多吃不完也是非常失禮的。一般前菜,主菜加甜品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的前菜和湯。
三、開飯前
西餐不像中餐,每個人都是單獨一盤食物,從最開始的沙拉到最後的甜點,並不是自由取食,而是由服務員一輪一輪得給各位上菜,英文中稱食物為“course”,主食為“main course“. 開始吃時,一定要等到大家面前都有食物擺放好,如果別人邀請到家吃,等主人先吃。為了表示禮貌,最好所有人都能夠同步用餐,大家一起吃沙拉,吃完服務員收走,再一起吃主食,像這樣,接下來會詳細介紹~
【基本餐飲禮節The “Do Nots“】
不要打包。
儘量不要用手吃。
不要抽菸或飲酒此類西餐不是商務應酬,所以酒精不會參與。
不要邊說話邊咀嚼食物。太不雅了
不要在咀嚼食物時張著嘴巴。
不要在沒有品嚐食物之前就開始加佐料。
除非緊急情況,不然儘量不要離桌。
不要在公共場合剔牙。
不要伸手去夠物品,讓別人遞給你。
不要手抓高腳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著它的杯柱。
儘量不要挑食。
【和服務員交流時】
很多情況下,用餐人左手邊屬於上餐方向,而右手邊屬於移除已用餐盤方向。但這同時也取決於用餐人左右手邊的空間大小。
飲品一定是從用餐人右手邊上。
如果你需要什麼,讓服務員知道。
吃完後,將刀叉水平平行放置,置於餐盤之上。或者交叉放置,手柄置於右側。
如果不需要某種飲品如咖啡,簡潔明瞭得說“No, thank you”.
傳遞食物時,逆時針方向傳遞。但如果你左手邊人需要什麼時,直接遞給他即可,不需要大費周章的繞一圈遞給他。
尊貴的客人主人右側是第一個上餐的,之後是主人,最後是剩下各位。
記得要感謝你的服務員。
的人還:
中西方餐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