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具的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茶道具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幾大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2

  3

  4

  5

  茶道具的發展過程

  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飲一杯茶用那麼多複雜的茶具似乎難以理解。但用古代人觀點來說,則是完成了一定的禮儀,是飲茶至好至精的必然過程。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其實,現代烹飪所用器具較陸羽二十四器更為複雜,只不過廚師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艱辛而已。中國古代茶人,用這樣細膩的描述體味 自煎自食的樂趣,也從中表現實踐精神。陸羽當時便說明,所謂“二十四器必備”,是指正式茶宴,至於三五友人,偶爾以茶自娛。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是用點茶法,因而器具也隨之變化。宋代茶藝處處體現了理學的影響,連器具也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籠叫“韋鴻臚”,自漢以來,鴻臚司掌朝廷禮儀,茶籠以此為名,禮儀的含義便在其中了。碎茶的木槌稱為“木侍制”;茶碾 叫作“金法曹”,羅合稱作“羅樞密”,茶磨稱“石轉運”,連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個高雅的官銜,叫作“司職方”。且不論這些名稱所表達的禮制規範是保守還是進步,其中的文化內涵則一目瞭然。可見,中國古代茶具不是為繁複而繁複,主要是表達一定思想觀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亞聖”盧仝名字命名,叫作 “大玉川先生”。足見,僅以使用價值來理解古代茶器是難得要旨 的。今人蔘觀日本茶道表演,看見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 物,而不知其義。不用說現代中國人,即便日本茶道師,使用這些器物也不一定盡知其中含義。因此只能從文化觀念上,才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釋。

  明清廢團茶,散茶大興,烹煮過程簡單化,甚至直接用沖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隨之簡化。但簡化不等於粗製濫造,尤其對壺與碗的要求,更為精美、別緻,出現各種新奇造型。由於中國瓷器到明代有一個高度發展,壺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質地、釉 彩、窯品高下也更為講究,茶器向簡而精的方向發展。壺、碗歷代皆出現珍品,如明代宜德寶石紅、青花、成化青花、鬥彩等皆為上乘茶具。壺的造型也千姿百態。有提樑式、把手式、長身、扁身等各種形狀。圖案則以花鳥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異彩。我國唐代茶碗重古樸,而宋代由於鬥茶的出現,以茶花沫餑較品質高 低,需要碗色與茶色和諧或形成鮮明對比,所以重瓷器色澤,而明清以後,茶之種類日益增多,茶湯色澤不一,壺重便利、典稚或樸拙、奇巧,碗則爭妍鬥彩,百花齊放。所以,僅明清壺碗組成 一個大型展覽亦並不費難。

  清代京師,則自有獨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貴族、宮室皇廷,乃至以後許多高檔茶館,皆重蓋碗茶。此種茶杯一式三件,下有託,中有碗,上置蓋。蓋碗茶又稱“三才碗”。三才 者,天、地、人也。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 “地”,茶碗居中,是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個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蓋碗茶源於何時,至今無定論。茶托又稱“茶船”,民間相傳為唐代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所造,始為木託,後以漆制,始稱茶船。但從目前考古發掘來看,茶托的出現肯定更早,所以崔寧之女創茶船之說也只能作故事傳說來看。益碗茶具有許多花樣,常繪山水花鳥,多出名人手筆。碗內又繪避火圖。有的連同茶托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託,為二十四式,以備茶會之用。清化茶托花樣繁多,有圓形、荷葉形、元寶形等等。北京氣 候高寒,茶具以保溫為要,所以蓋碗茶具一時風行,此風一起,影 響各地。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處處茶館皆備蓋碗茶,至今特色不減。

  明清以後,茶具不僅為實用,而且成為十分典雅的工藝品,許多家庭喜歡擺一套精美茶具,有客來沏一壺好茶,列杯分茗,既是親朋情誼,又是藝術品的陳列欣賞。中國人茶藝觀點可以說已深入千家萬戶。

  中國瓷器向來知名世界,飲中國茶,又用中國茶具方為完美。茶與茶具結合,推動了中國茶文化向外擴充套件。自明以來,我國出口貿易中茶與瓷器皆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直至現代,中國茶具仍為世界各國所寶愛。今之東南亞國家,明明是自己燒製的茶具,卻以“中國瓷器”相標榜,以抬高身價。小小茶具對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茶道具的歷史

  古人飲茶之前,先要將茶葉放在火爐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飲茶方法,是先將茶葉碾成細末,加上油膏、米粉等,製成茶團或茶餅,飲時搗碎,放上調料煎煮。煎煮茶葉起於何時,唐代以來諸家就有過爭論。如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說:“於茶之見前史,蓋自魏晉以來有之。”後人看到魏時的《收勘書圖》中有“煎茶者”。所以認為煎茶始於魏晉。據《南窗記談》“飲茶始於樑天監公元502年中事。”而據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之語,說明煎煮茶葉需要一套器具。可見西漢已有烹茶茶具。時至唐代,隨著飲茶文化的蓬勃發展,蒸焙、煎煮等技術更是成熟起來。據《畫謾錄》記載:“貞元公元785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研膏茶,其後稍為餅樣,故謂之一串。”茶餅、茶串必須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後才能飲用。這樣無疑促進茶具的改革,而進入一個新型茶具的時代。

  從中世紀後期來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種銅製的“茶罏”。據《長物志》記載:宋元以來,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稱“風罏”。陸游《過憎庵詩》日:“茶罏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依此說,宋陸游年間就有“茶罏”一名,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鑄茶罏”,《遵生八箋》說:“元時,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鑄法,名擅當時。”這二家鑄法主要精幹罏面的拔蠟,使之光滑美觀,又在茶罏上有細巧如錦的花紋。“製法仿古,式樣可觀,”還說“鍊銅亦淨……或作。”實指鍍金。由此可見,元代茶罏非常精製,時至明朝,社會也普通使用“銅茶罏”,而特點是在做工上講究雕刻技藝。其中有一種饕餮銅罏在明代最為華貴。“饕餮”是古代一種惡獸名,一般在古代鐘鼎彝器上多見到這種琢刻的獸形。是一種講究的琢刻裝飾。由此見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藝十分突出。

  中國中世紀後期,除了煮茶用茶罏,還有專門煮水用的“湯瓶”。當時俗稱“茶吹”,或“銚子”,又有“鐐子”之名。最早中國古人多用鼎和鑊煮水。《淮南子·說山訓》載:“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高誘注:“有足日鼎,無足日鑊”。明清時期,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把“鑊”叫鍋。從史料記載來看,到中世紀後期,用鼎、鑊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漸被“湯瓶”取而代之。

 

茶道具的起源歷史
茶道具的價值
相關知識
茶道具的圖片
茶道櫃的圖片
中式茶道桌的圖片
茶道桌的圖片欣賞
茶道館的圖片有什麼
茶道臺的圖片
兒童劇舞臺道具的圖片
茶道用具的圖片有哪些
茶道意境圖片的賞析有什麼
陶瓷茶具的圖片欣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