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縣政府工作報告
定遠縣地處安徽省東部,是皖東地區人口最多和麵積最大的縣,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顧
20xx年,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迎難而上,推動經濟社會平穩持續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這一年,我們頑強拼搏,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豐碩成果。江巷水庫專案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立項,專案可研報告上報水利部審批,列入20xx年國家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專案之一,定遠人民幾十年期盼夢想成真;金山示範園獲批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層次實現躍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專案在全市率先落戶,12月份以來村淘訂單量居全省第一;安瑞升新能源登陸“新三板”,企業上市掛牌實現“零”的突破;平安建設紮實推進,獲全省第五批平安縣稱號。
這一年,我們探索創新,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特色品牌。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成功獲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全國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改革、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獲得中央改革辦肯定。在全國率先探索啟動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證、使用權證抵押融資,通過“兩證”抵押辦理貸款1030萬元。
這一年,我們眾志成城,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役。積極應對,打贏了多年未遇的抗洪搶險遭遇戰,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幹群齊心,打贏了困難重重的秸稈禁燒攻堅戰,實現全年“零火點”,獲得市“秸稈綜合利用先進縣”稱號;依法依規,打贏了“三小車”治理突破戰,城市交通秩序顯著改善。
這一年,我們矢志為民,辦成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建立了覆蓋城鄉的特困群體救助機制。完成了6個鄉鎮農村廣播“村村響”建設。建成了4所留守兒童學校、6 所幼兒園、3個鄉村少年宮。優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新增公交線路4條,50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全面建成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一期布點52個,1150輛環保自行車投放使用,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一年來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要指標達到預期,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全年財政收入完成16.1億元,增長13.9%。預計全年,可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166.5億元,增長17%;規上工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增長13%;外貿進出口3600萬美元,增長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0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0元,增長12%。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一是工業支撐顯著增強。新型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服裝球類、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實現產值142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4%。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27.4億元,增長40.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完成4億元,增長35%。新增規模企業25家,總數達135家。經開區、鹽化工業園兩大平臺擴容提質,工業引擎驅動力不斷增強,華塑、泉盛、中鹽東興、德輪等重點企業產銷兩旺。二是現代服務業活力彰顯。設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基金500萬元,加快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阿里巴巴65個村級服務站投入運營。成功舉辦藕塘民俗文化、池河梅白魚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旅遊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1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7.2億元。全縣存款、貸款餘額分別居全市六縣市第2、第3位。三是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總產24.6億斤,增長6.9%,實現“十二連豐”。規模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萬畝,家庭農場10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123個。新增造林面積5.88萬畝。
二“811”行動順利推進,為“十三五”奠定堅實基礎。聚焦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的“811”行動計劃,以“八大工程”為引領,強力推進“十大專案”,全力辦好“為民十件實事”,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更加穩固。一是招大引強實現新突破。以“5+2+X”產業招商為主抓手,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專案58個,實際到位資金92.5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中利科技、億利淨化等一批優質專案簽約落地。二是專案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壓實責任,壓茬推進,加快重點專案建設。韭山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光大生物質發電專案加快建設;滁淮高速用地獲國務院批准,即將全線開工建設;北沿山公路專案納入“十三五”省道網規劃。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專案45個,竣工33個。42個省“861”重點專案完成投資4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三是區域合作邁出新步伐。合肥-定遠城際鐵路、S322張橋-朱巷等專案納入合肥經濟圈綜合交通規劃。合肥工投·定遠創智產業園開工建設,蔣集、吳圩、二龍等6個蔬菜共建基地全面建成,縣職教中心與安徽汽車工業學校聯合辦學。與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合作的華塑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與安徽農業大學共建江淮分水嶺綜合實驗站即將開工,產學研合作實現新突破。
三重點改革亮點紛呈,持續發展動力更加強勁。著力先行先試,一批改革特色鮮明、形成品牌。一是農村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全面推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指界確認17.8萬戶,佔總數的95%。進一步探索實踐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長效機制,重點推廣實施“泵站串塘”模式,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權屬登記和“兩證一書”發放1608處。二是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縣鄉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實現全覆蓋。完成政府相關機構合併,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穩步推進。啟動以“網上政務超市”為主題的行政審批第八輪流程再造,縮短審批時間42%。鹽化工業園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執行,實施“二號公章”制度;建成9個被撤併鄉鎮為民服務分中心。三是經濟體制改革紮實開展。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證一碼”、“先照後證”、註冊資本認繳制,降低商事登記場所條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新增私營企業506家,個體工商戶1772戶。推進新型政銀擔合作和“稅融通”貸款,設立續貸過橋資金2400萬元,開展政銀擔業務2.5億元,保障企業生產要素供給,緩解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四是社會事業改革統籌實施。成立縣總醫院醫療服務共同體,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試點建設,構建縣鄉村三位一體的公共圖書服務體系。
四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突出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一是縣城更加生態宜居。推進“三治三增三提升”,實施“六項行動”,打造生態宜居縣城。圍繞“一山兩湖”,做好山水文章,完成城東新區規劃,縣城總體規劃修編通過專家評審報市政府審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暢通行動,投入1.8億元,建設新區道路11公里;S101改線、迎賓大道成功貫通;實施綠化提升行動,投入2.5億元,植綠面積63萬平方米,園林式小區達70%以上。完善公共服務配套,二中新校區建成使用,體育中心、包青天廉政文化園等基本建成;在全省率先完成縣級城市建成區地下管網綜合普查;鋪設天然氣管網130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達99.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施出整治行動和整潔行動,北門改造基本完成;著力破解“牛皮癬”、渣土運輸治理和綠化保潔三大管理難題。投入近267萬元,完成16條、5.2公里小街背巷改造;投入1400萬元,取締9個“騎路”菜市;整治燒烤、滷菜攤點287處,取締37處。新建垃圾中轉站3個、公廁5個。推行拆違網格化管理,拆除違建1.5萬平方米。二是集鎮建設各顯特色。爐橋鎮新型城鎮化專案全面啟動,省國開行1億元資金投放到位,河頭村改造提升、生態隔離網建設、園區資訊化提升和黃廟村拆遷安置等專案加快推進。藕塘鎮圍繞烈士紀念園遷建、令狐山景區打造等,做好紅色經典和民俗風情旅遊文章,著力建立省級優秀旅遊鄉鎮;西卅店鎮圍繞金山示範園和金山滴水寺景區建設,著力打造生態強鎮;永康、吳圩鎮圍繞高速道口,加快專業市場規劃,著力打造物流集散中心;張橋、池河鎮等鄉鎮利用交通節點優勢,著力打造商貿流通中心。三是美麗鄉村一體推進。高標準完成第二批6個美好鄉村示範點建設。岱山新村入選20xx年省美麗宜居村莊,金山新村入選省“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行動和“三線三邊”整治,完成11個鄉鎮垃圾治理招標,實現省道沿線鄉鎮全覆蓋。
五民生事業加速發展,社會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抓民生辦實事,讓發展成果普惠共享。一是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全年民生支出40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90.8%。33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16.5億元。“為民十件實事”中,有6項完成任務,2項序時推進;縣第二自來水廠、殘疾人康復中心完成前期工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送電影下鄉2844場,送戲下鄉237場。二是扶貧開發有力推進。實現1.9萬貧困人口脫貧。投入2800萬元,實施水、電、路扶貧專案71個;紮實推進光伏扶貧工程,投入5808萬元,開工建設71個村級和1000個戶用光伏電站。三是社會事業成績顯著。教育質量大幅提升,高考本科達線人數再居全市第一,摘得市理科狀元桂冠。新農合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18094人;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9243人、救治7人;新建城鄉居民健康檔案50761人。成功承辦第二屆中國農民跳繩比賽、第五屆中國農民歌會分會場、安徽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應急、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徵兵和雙擁建立取得新成績。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發揮作用。檔案、地方誌、氣象、物價、外事、僑務、對臺、民族宗教、老齡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六重大事件應對有力,社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一是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穩妥應對處置了曲陽大街路面塌陷、原定遠石膏礦區地面沉降以及齊顧鄭水庫汛期險情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紮實推進“平安定遠”建設,警民聯防機制覆蓋115個行政村。深入開展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縣領導接訪205批1059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85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狠抓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強化食品藥品和特種裝置監管,在全市率先推行餐飲業“明廚亮灶”工程。全面提升公安消防裝備保障水平,投入1378萬元,新增8輛消防車,組建5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全面完成燃煤小鍋爐、黃標車、餐飲油煙、建築揚塵等整治任務,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9天。二是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聚焦忠誠、乾淨、擔當,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查擺不嚴不實問題72個、整改58個。抓好“八項規定”落實,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3.4%。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上報市政府審批。強化政府效能建設,全面推行“嚴實工作法”,從嚴治理不作為、亂作為和懶政、怠政行為。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全年辦理人大議案和建議63件、政協提案191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釋出政務資訊4.5萬條;加強網路問政辦理,辦結網友留言和投訴諮詢5936件,辦理回覆率98%;“百姓熱線”全年受理群眾來電11687件,辦結11669件,辦結率99.8%。強化審計監督,審計專案146個,節約財政資金1.2億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立案查處違法違紀案件239起246人,其中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122個。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發展,為“十二五”劃上了圓滿句號。回首五年曆程,我們勇立潮頭、勇挑重擔,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援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經受了各種考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是定遠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建設進展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為“十三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年來,我們奮力衝刺,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始終堅持衝刺全省第一方陣目標不動搖,紮實苦幹,攻堅克難,經濟發展呈現總量壯大、速度加快、位次前移的良好局面。2010年底至20xx年底,財政收入從5.1億元增長到16.1億元,年均增長25.6%,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從86.5億元增長到1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從78.3億元增長到166.5億元,工業增加值從20億元增長到4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5.2億元增長到51億元,年均增長分別達11%、21.8%、16%和15.1%。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被國務院和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2012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中由2011年的三類縣第11位上升到第6位;20xx年,縣域目標管理考核進入全市前三位;20xx年,獲得全市第二位,實現進入全市第一方陣目標。
五年來,我們主動轉型,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始終堅持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深入推進結構調整,著力促轉型、穩增長,經濟執行質量進一步提高。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其中二產比重提升了7.9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五大支柱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6%提高到94%。服務業蓬勃發展,服務業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26.1億元提高到43億元。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現代農業示範園發展到23家,其中金山示範園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市級示範園達5家;土地流轉總面積48萬畝;農民合作社總數達1140家,家庭農場從無到有發展至867家;凱源糧貿晉升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省、市級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1家和30家。
五年來,我們統籌兼顧,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始終堅持立足打造生態宜居縣城和幸福美麗鄉村,在推動城鄉建設增強承載力的同時不斷提升品質。“一核兩副三軸四星多點”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縣城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0億元,建成區面積由“十一五”末的18.2平方公里擴充套件為23.5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由“十一五”末的15.6萬人增長到22萬人。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新城區拓展、老城區改造、高鐵站區打造,開展“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努力改善人居環境,成功建立省級園林城市。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集鎮,爐橋鎮列為國家發展改革試點和省級擴權強鎮試點鎮,“鎮園一體、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爐橋鎮攜手藕塘鎮成功入圍“全國重點鎮”。張橋、永康等中心集鎮圍繞各自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完善功能配套,承載能力不斷增強。20xx年美好鄉村建設獲皖北片區第一名。
五年來,我們積極探索,改革活力加速迸發。始終堅持用改革辦法和開放途徑破解難題,發展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不斷釋放,創造了具有全國影響的“定遠模式”和“定遠現象”,改革探索經驗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褒獎。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建管模式創新領先,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水利部專題調研,為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提供現場觀摩,20xx年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暨造林整地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得到劉延東副充分肯定。全面實施新農合大病再保險試點工作。強力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削減審批事項62項,精簡30.5%;完成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機構改革,減少縣政府部門9個。
五年來,我們普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十二五”以來,民生工程累計投入50.4億元。“三館一站”建成使用,建成全省第一家農家書屋,文化設施建設與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明顯。教育均衡化亮點突出,被列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研究試點縣,成功入圍國家級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順利推進學前教育二期 “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一鎮一園目標;全面推進農村中小學寄宿制管理,加速推進教育資訊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就業扶持政策有效落實,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升,新增就業崗位5萬餘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下。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體系,獲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縣稱號。完善信訪工作“鄉為主”機制,在全市率先建成鄉鎮“一站兩中心”。
五年來,我們強基固本,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構築完善交通、水利、能源和通訊網路體系。京滬高鐵定遠站、京臺高速九梓道口建成運營;累計投入15.7億元,縣鄉道和農村公路建設里程達480公里,縣域綜合交通運輸框架初步成型。“水利定遠”建設成效突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次獲省“江淮杯”一等獎,除險加固198座中小型水庫;解決32.4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目標。電力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新建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1座,建改電力線路2094公里、配電臺區540個。
五年來,我們標本兼治,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始終堅持一手抓保護、一手抓治理,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綠色定遠。新增造林面積3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1%,比“十一五”末提高2.47個百分點;城東新區生態公園、包青天廉政文化園等公園先後建成,新建街頭遊園6個,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8.4%提升至32.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2.2平方米增加到7.1平方米。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淘汰燃煤小鍋爐59臺、黃標車和老舊車2140輛,全縣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加強非煤礦山治理,嚴厲打擊非法採石採砂行為,關閉採石宕口17個,取締生產線87條。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加強,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定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過程充滿艱辛、成就令人振奮,進入了跨越發展的新時期。五年成就的取得,是縣委總攬全域性、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高效監督、鼎力支援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同心同德、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全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定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在我縣創業、工作的投資者和建設者,向關心、支援定遠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新一輪的發展,更加激烈的競爭,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總量不大、結構不優、速度不快的問題依然突出,壯大經濟總量、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仍然艱鉅;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貧困人口依然較多,脫貧攻堅的責任重大;一些幹部在執行政策時打折扣、搞變通;財政資金、專案建設、招投標等重點領域監管還不夠嚴格,存在廉政風險隱患;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少數部門和公職人員不擔當、不作為、不勤不廉的現象仍然存在,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未來五年,是打造“三色定遠”、建設美好家園的關鍵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決勝期,是定遠處於大有作為的機遇疊加期。我們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力在增強實力、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增添動力、補齊短板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把定遠的發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確立了我縣“十三五”時期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引擎,以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以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為突破口,強化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穩中奮進,好中加快,能快則快,統籌推進“六位一體”建設,協同推進“四化”同步,譜寫“三色定遠”新畫卷,展示“美好家園”新形象,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的主要目標是:緊緊圍繞確保如期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必須實現“521”戰略目標。“5”即實現“五個翻番”,就是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五項指標在20xx年的基礎上奮力實現翻番;“2”即經濟總量衝刺“全省二十強、穩居全市第二”;“1”即經濟年均增速12%以上,勇當“全市第一”。
——經濟總量顯著壯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爭先、全市領先。國內生產總值再上新臺階,超過320億元,衝刺3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800億元,其中鹽化工業園總產值超500億元,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培育產值超10億元鄉鎮2個,超5億元鄉鎮3個。
——產業結構顯著優化。推動三次產業結構向“二三一”轉變。新型工業化與資訊化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比重顯著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成長,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湧現。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提高,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實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財政收入突破3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1家、超5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鹽化工業園爭創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國家級迴圈經濟試點園區;縣經濟開發區建立成國家級電商產業園、省級智慧裝備製造集聚發展基地。
——公共服務顯著增強。教育、衛生、文化、社保、住房、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體系更加健全,就業比較充分。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向好,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更加公平正義。覆蓋縣域、配套成網、功能完善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均等。
——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道德建設成效突出,向上向善、誠信互助、創新創業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定遠好人”不斷湧現。歷史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文化產業進一步壯大。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成為社會共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創成國家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森林縣城、省級生態縣。森林覆蓋率和綠化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並滿足總量控制要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更加科學完善,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綠色生態家園魅力彰顯。
——城鄉一體顯著融合。持續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和社會管理一體化發展。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一主一副、雙核帶動、三軸五星、多點競輝”的城鎮發展格局全面構築。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出列、省級貧困縣摘帽。
——制度體系顯著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一批在全國、省市有影響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經驗,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各領域制度更加成熟。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
實現“十三五”美好願景,關鍵是要把“五大發展理念”落實貫穿始終。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把創新發展的著力點放在“調轉促”上,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以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不斷推進產業、企業、產品、業態、管理、科技、體制創新,以創新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創造新供給,著力構建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現代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依託的產業新體系,不斷壯大總量、做大體量、優化質量。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著力構建平衡發展新格局。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均衡配置公共資源,促進“四化”協同發展,呼應滁州“一核兩帶”戰略,推動定遠融入淮河流域特色經濟帶發展,著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
三是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培育生態文明新優勢。必須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強化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提升生態文明水平,打造“山青、水秀、城靚、鄉美”的秀美定遠。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必須緊緊抓住我縣重大區域發展政策疊加機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引資與引智引技並重,主動參與區域分工合作、融入融合,大力推進開放向結構優化、規模提升、深度拓展、效益提高轉變,著力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加民生福祉。必須按照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機制,引導預期,保障基本民生,注重機會公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著力建設幸福定遠。
三、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
20xx年是 “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調轉促的重要之年。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財政收入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外貿進出口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節能減排和大氣汙染防治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續優化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調轉促步伐,紮實推進“十大重點任務”,提高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新動力,增強綜合競爭力。
聚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建立省級、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突破口,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壯大、叢集發展。聚焦新型化工、智慧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大產業,力爭2-3個專案獲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政策支援,積極爭創省級新型化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開工建設聚合輻化、金潤科技、中利光伏配套製造、億利淨化等一批專案。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12個以上,新開工專案8個以上。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傳統企業重組和產業鏈重塑,實現傳統產業加速轉型。謀劃設立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鼓勵農副產品初加工企業資源整合、兼併重組,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引導聲揚、振利達服飾等服裝企業和傑仕達、鑫宇等體育用品企業靠大聯強,做強品牌,拓展市場。促進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實施華塑、泉盛、中鹽東興等企業20個以上重點技改專案,完成技改投資38億元以上。加快“兩化”融合,爭取認定省級、市級示範企業各2家以上。積極響應滁州西部大工業基地建設決策,加快謀劃推進,充分發揮我縣特色資源優勢。
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修編商業網點專項規劃,開工建設紅星美凱龍商業廣場,提升遠瑞、萬匯龍建材,瑤海、瑞特家居,北極星、白馬購物休閒等專業市場檔次,推動地壹街地下商業中心運營。加快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擴大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專案,開工建設廣和慧雲大資料平臺,新增電商企業30家以上;加快鎮村電商服務站建設,促進優質地方產品線上銷售,爭創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支援壯大華塑物流,培育和引進大型物流企業,擴大企業物流服務外包。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和歷史文化資源挖掘,藕塘烈士紀念園建立國家革命烈士陵園,打造精品紅色旅遊勝地;加快定遠古城文化旅遊專案建設,力爭建立4A級景區。發展壯大金融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投資入駐,全年新增貸款16億元以上。
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組織實施綠色增效、品牌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推廣、改革創新五大示範行動,抓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出臺土地流轉工作意見,規範土地流轉行為,促進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畝。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8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個以上。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家,實現引進國家級農產品加工企業新突破,農產品加工產值超70億元。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增無公害農產品7個、綠色食品1個,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全力推進金山示範園建設,修編核心區建設規劃,重點發展規模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圍繞“四園一帶一中心”功能佈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組培中心、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等重點專案建設,壯大東昌農業、東興源漁業,引進億元以上企業3家以上。
二擴大有效投入,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堅持經濟工作專案化、專案工作責任化,全面落實“四督四保”制度,組織實施“111”行動計劃,推動重點專案落地生根。
全力推進招商選資。實施招大引強工程,緊扣主導產業,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成長性產業,編制重點產業專案招商目錄,完善“招大、引強、選優”招商機制,嚴把專案質量、投資強度關,在更高層次上承接產業轉移。更加註重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瞄準京津冀協調發展、北京非首都功能性產業疏解、長三角產業轉移及其他重點發達地區和全球、全國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務實謀劃招商專案,提高招商實效性。全年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專案6個。
著力加快專案建設。圍繞中央和省重點扶持方向,在產業升級、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謀劃一批重大專案。加強重點專案分層分級排程,強化關鍵環節的協調服務,促進專案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專案52個以上,竣工35個以上。開工建設江巷水庫、滁淮高速、中利光伏發電、皖能垃圾焚燒發電,推動華塑、泉盛、德輪二期和光大生物質發電專案建設,跟蹤推進合連高鐵、徐明巢高速專案前期工作。加快推進57個省重點專案,完成年度計劃投資41億元以上。
抓實企業幫扶服務。堅持和完善縣領導聯絡重點企業制度,強化幫扶服務,扶持發展一批骨幹企業,全年淨增規上企業10家以上,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8億元以上。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進一步落實各項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做好“放管服”,落實完善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優化金融服務環境,牽線搭橋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增強對實體經濟企業的輸血服務。加快企業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資能力,力爭“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2家,完成企業股改3家。
提升園區綜合實力。立體推進園區規劃、建設、招商等工作,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推進鄰里中心建設,完善“一站式”審批服務,提升公共服務功能,促進產城融合。加快推動鹽化工業園“去籌轉正”,爭取定遠肥東園區共建納入省南北共建規劃範圍;延伸氯鹼下游、乙炔化工、氟矽化工產業鏈,加快應急救援中心、培訓中心建設,力爭引進億元以上專案24個,新開工、新投產工業專案分別達15個、12個以上,實現產值55億元以上。著力推動經開區提檔升級,加快園區企業重組和產業佈局調整,盤活標準化廠房,加快合肥工投創智產業園等專案建設,繼續清理低效利用土地,推進企業 “二次創業”,引進億元以上專案12個,新開工、新投產工業專案均達10個以上,實現產值39億元以上。
三激發內生動力,全力推動改革創新
強化問題導向,聚焦重點改革,以改革的新成效增強發展新動力,以改革的新成果開創發展新境界。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實施農村改革深化工程,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和管護機制改革、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國有林場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銜接落實國務院、省、市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鞏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放寬對商事主體的准入管制,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進行政審批相對集中改革,建立一門受理、並聯審批和多證聯辦的服務模式。加快招標採購體制改革,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改革財稅體制,擴大營改增試點,強化部門預算管理,將政府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加快金融改革,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做實做強誠信擔保公司,深入推進新型政銀擔合作,放大擔保倍數。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推行與社會資本合作。推進社會事業改革。抓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療共同體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重點支援創新型企業發展,幫助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產品、企業技術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家、高新技術產品2個以上,建立省級技術中心1家,市級2家。支援企業建立研發平臺,提高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研發能力,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來定遠設立技術轉移機構和成果轉化基地。加快組建鹽化工研究院、省級鹽化工產品檢測中心,推進華塑公司方維海院士工作站建設。加強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申報工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爭取授權發明專利60件以上。推進質量強縣和商標品牌建設,新增省著名商標3件、省名牌產品1個以上。
推進人才高地建設。實施人才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服務提升“四大工程”,廣泛集聚各類人才。加強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等院校合作,積極組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吸引科研人員、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工程,推進縣職教中心、鹽化工業園與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訂單型”培養實用人才,加快“民工大縣”向“技工大縣”轉變。堅持政策引人、環境留人,完善公租房提供、房租補貼、隨遷子女教育等政策,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引進高階人才20名、創新創業團隊4個以上。
四推進城鄉統籌,加快新型城鎮化程序
全面落實“一尊重、五統籌”戰略思想,實施城鎮化提升工程,穩步推進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加速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程序,讓城鎮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堅持規劃科學引領。加強城鎮佈局和功能規劃,加快促進“多規合一”。完成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鄉鎮總體規劃,編制縣城綠地、防洪、排水、消防、配電、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等專項規劃和城東新區三期控規、老城區10平方公里控規。加強城鎮設計和特色塑造,留住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和建築風格,讓人記得住“鄉愁”。嚴格規劃執行和批後監管,嚴厲查處各類違反規劃的行為。
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推進城鎮“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動,開展治理違法建築、違法用地和改造棚戶區、城中村、老舊小區專項行動,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硬體與軟體同步,增強綜合承載功能。加強縣城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啟動政務服務中心、消防大隊新營區等建設,擴容花園湖學校、職教中心等,完成城鄉規劃展示館改造並免費對外開放。實施住房保障工程,建成月亮灣等5個小區45萬平方米安置房並交付使用,開工建設城東新區三期等4個小區40萬平方米安置房,加快推進東園康城等2個小區2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建成公租房342套。完善房屋徵收補償機制,妥善解決遺留問題,加大貨幣化補償力度。支援和規範房地產業發展,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提高出行通暢能力,新建泉水路等8條16.5公里道路,實施魯肅大道、嚴橋路等4條12.6公里道路“白改黑”改造。打造智慧公交系統,延長公交班線。完善交通標識標線,規範車輛停放。改善城區環境質量,啟動建設黎明湖公園,實施花園湖公園改造提升、高鐵站區廣場改造工程,完成泉塢山大道北段和迎賓東路景觀綠化。實施老城區改造工程,加快老城區弱電改造和建成區供水排水管網綜合提升,實施西門改造、戚繼光大道中段區域改造。精心精細管理城市,實施智慧城市試點工程,推進智慧城市公共基礎資料中心及公共資訊平臺建設,加快建成數字城管平臺,推廣各類民生服務應用,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加強經營秩序管理,整治吐舌經營、佔道經營,規範門前店招。積極開展“三城聯創”,建立健全市民行為規範,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加強集鎮建設。因地制宜推進新型集鎮建設,促進城鎮化多點開花,多核發展。加快推進爐橋鎮新型城鎮化專案,打造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的樣板和典範。做大做強吳圩、藕塘、張橋、永康、池河等中心集鎮,實施集鎮提升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統籌推進其他鄉鎮集鎮特色建設。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S311改線道路、北沿山公路、拂曉跨池河大橋,完成S334淮南連線線路面改善工程,推動窯河-高塘湖復航專案建設,改造14座危橋,建設改造800公里縣鄉村道路。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程序,農村客運線路逐步調整為城鄉公交運營模式。除險加固12座中小型水庫,建設61個“泵站串塘”工程,實施池河治理石角橋工程。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程序,提高縣域內自來水供應保證率,解決2.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推進電網技改和農網升級,完成461公里10千伏線路、35千伏西卅店變電站建設。加快通訊網路建設,提高4G網路、光纖寬頻和公共區域免費WIFI覆蓋率。
加快建設美好鄉村。加快美好鄉村建設由“以點為主”向“以點帶面”轉變,優先建設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推進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完善財政引導、社會幫扶、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投入方式,高質量完成20xx年度7個示範點建設,全面啟動20xx年11個示範點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強化美好鄉村產業支撐。健全後續管護機制,維護鄉村長久美好形象。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確保今年消滅所有“空殼村”。
五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實施綠色生態工程,強化環境治理,提升生態文明水平,打造“山青、水綠、天藍、景美”的美麗家園。
紮實推進環境整治。繼續推進“三線三邊”整治,全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抓好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縣城汙水處理廠改造升級,確保鹽化工業園汙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加快配套汙水管網建設,提高汙水處理率。加強重點領域汙染防治,堅決關停違法排汙企業。合理有序開發礦山資源,嚴厲打擊非法採石採砂行為,完成2處關閉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綜合治理城區餐飲業油煙、商業噪聲汙染,加強建築工地渣土整治,推動農村面源汙染防治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推動節約集約發展。嚴格新上專案節能環保審查,堅決杜絕“兩高一低”專案。加強對重點企業能源消耗和減排總量的監控,實施節能專案4個、減排專案13個以上。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導向,嚴格土地資源使用管理,完成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堅守耕地紅線,強化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監管,加大“六類土地”清理力度,盤活各類用地300畝以上。嚴格城鎮土地使用稅徵管。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劃,積極建立省級生態縣。建立縣鄉村三級環境監管網格體系,強化環境監管主體責任,實行企業環境責任報告和環境違法行為“黑名單”制度;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環境質量,突出抓好飲用水源地保護,保障城鄉供水和群眾飲水安全。深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繼續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強化建築揚塵整治、燃煤小鍋爐和黃標車淘汰。深入推進森林增長工程,新增造林5.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2.3%,爭創省級森林城市。
六強化民生保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迴應群眾期盼,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實行“一冊兩表”制度,做細做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摸清底數、核准情況,加強動態管理。大力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建成71個村、1000戶光伏電站。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3432戶11915人易地搬遷專案。完成3.08萬戶評級授信,加快金融信貸扶貧。落實省級8家、市級12家、縣級56家單位駐村對口幫扶任務,全年確保實現22個貧困村出列和3.5萬貧困人口脫貧。嚴格扶貧考核問責,對未完成年度減貧任務的鄉鎮和包保單位實行“一票否決”。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全力實施33項民生工程。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個體工商戶1500戶、民營企業500家以上。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000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0人以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保提標擴面,加強特困群眾幫扶救助,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學校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教學質量;新建一所完全學校。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建設,提高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強化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完善體育健身基礎設施,新建5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加快包青天廉政文化園陳列布展,儘快實現開館;實現農村廣播“村村響”全覆蓋。做好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和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關心留守兒童成長,重視老年教育、關心下一代、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工作。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雙擁優撫、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統計、氣象、廣電、地方誌、防災減災等工作。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啟動“七五”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堅持訴訪分離,重視初信初訪,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依法表達訴求、依法解決問題。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全過程監管制度,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急處置和保障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推進“鑄安行動”,打好隱患排查持久戰、專項整治殲滅戰、打非治違阻擊戰,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辦好為民實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繼續為民辦好十件實事,即啟動實施內城河治汙工程;開工建設縣第二自來水廠;實施惠民殯葬政策,免除基本服務費用;建設中醫康復中心;實施城鄉“天網”工程;實施“村村通”路網改善工程;實施長征路菜市場改造提升;新建街頭遊園、公廁各2個;規劃建設四門和城區停車場;改造老西環路、麵粉廠巷、東后街等18條后街背巷。
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狠抓作風建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工作落實,說到做到,幹就幹好,著力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清廉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理念,深化法治建設,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切實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群團組織意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決策程式,實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規範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不斷提高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持續改進作風。堅持實幹興縣,大力踐行“三嚴三實”,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要求,積極推行“嚴實工作法”,進一步建立健全督查推進和效能考核機制,把更高的標準、更實的作風、更優的服務、更嚴的要求,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全面推廣電子政務、網路問政、網上辦事,打造陽光透明政府,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加強行政監察,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始終堅持黨紀國法“高壓線”,既充分調動幹部隊伍努力工作的積極性,為廣大幹部提供幹事創業的平臺和發展進步的舞臺,又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牢記底線、不踩紅線,做到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能共事、不出事。嚴格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大審計、財政監督力度,強化對財政資金使用、重大專案投資、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常態賦予新使命,新機遇孕育新發展,新舉措開創新輝煌!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提振精氣神,匯聚正能量,創新實幹,砥礪前行,為實現定遠人民的全面小康,建設和諧美好新定遠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
鼎湖區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