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管理學總結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有這樣一個道理,一流的管理加上二流的人才要遠遠好過二流的管理配上一流的人才。管理學是一門非常值得研究的學科,下面小編整理了研究管理學的總結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管理研究方法可以分為不同的型別。吳金希,於永達2004認為,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管理研究方法論可分為兩大主要正規化:實證主義正規化和解釋主義正規化;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管理研究方法可分為描述型、解釋型和規範型三種;從論證方法和途徑的角度,又可將管理研究分成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大類,分別反映了演繹法和歸納法兩種論證方法。從具體研究方法上來看,朱巨集傑2001按照經濟管理問題研究流程和資料來源的不同,將研究方法分為四類:實驗方法、標準方法、市場調查法和人文學法。一、案例研究方法
定義:吳金希,於永達2004認為案例研究方法就是通過對一個個案例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概括、總結而發現新知的過程。從哲學範疇上說,人們通過對相對小的樣本進行深度調查,歸納、總結現象背後的意義和基本規律,案例研究方法屬於解釋主義的範疇。從論證方法角度看,案例研究又屬於實地研究方法,是一種實證研究。
案例研究通過研究者與被訪問物件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接觸,例如,通過與管理一線的“人”進行面對面溝通,傾聽他們經歷的生動故事,理解反映實際管
理的經驗和過程,使得研究者能夠發現與實際相關的知識、構建有普遍解釋能力的理論框架,從而能夠更好地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案例研究更有利於通過溝通獲取豐富的資訊,保證資料有效性。深入企業現場的案例調研能夠使得研究者有機會對被訪問者進行有關概念的解釋和說明,並且在調研的過程中,資訊的溝通是雙向的,通過多次反饋達到充分的溝通,雙方能夠對討論的問題的本質有共同的認識,從而保證了研究者所獲取資料的有效性。
缺點:
適用範圍:①當研究的問題是一種理論空白,或者處於學科的幼稚期,已有的文獻不能夠解釋和回答所要研究的問題,需要從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理論框架和概念模型時,不能從已有的理論假設出發進行演繹分析和推導,最佳的研究策略應該是採用定性的歸納方法,如案例研究方法就可以用來探索構建新的理論框架。
②研究複雜性和動態性的特點的問題時,需要系統地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本質和全貌,以增強對問題的全方位的理解,這往往是定量研究方法所不能承擔的。而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構建的理論框架更具豐富性、動態性、更貼合實際。
二、紮根理論研究法
定義
優點
缺點
適用範圍
三、問卷調查法
定義
優點
缺點:無法應付複雜性和動態性的問題 ,它容易限制
觀察的視角,使得研究者喪失對資訊的敏感性。
問卷調查範圍寬而深度和豐富性不夠的 缺點
適用範圍
四、實驗與準實驗研究法
定義
優點
缺點
適用範圍
篇二
外部效度指實驗得出的結果推廣到不同時空範圍和不同研究物件的可能性。實驗研究結果發現的變數之間的因果或相關關係,只有具備概括性或可推廣性才稱得上有價值。當然,實驗研究如缺乏內部效度便談不上推廣和外部效度的問題。內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基礎,外部效度則反映實驗研究結果推廣價值的大小。實驗結果的精確性和概括性之間互有矛盾。為了達到精確性就要人為地嚴格控制情境和外部變數,或多或少違背和破壞了事件發展的“自然狀態”,越是精確,違背和破壞越多。這種“非自然狀態”限制了實驗結果推向現實世界的可能性。精確性越高,概括性則越差。內部效度是衡量精確性的指標,外部效度是衡量概括性的指標。實驗設計者面臨兩難困境,若提高內部效度則降低外部效度,或者相反。內部和外部效度的矛盾不可能在一次試驗中求得兩全答案。靠重複實驗可以檢驗研究結果的外部效度。同樣的研究結果或檢驗過的假設,在某種變異的環境下如能得出同樣的結果,則此結果的普遍意義增強。通常為了驗證某種假設,首先在實驗室或者嚴格控制條件下進行實驗,如得到支援也可能否定,便在稍放鬆的條件下再實驗,如滿意,再從另一些角度和放鬆條件重複實驗。通過重複達到內部和外部效度的雙重目標。外部效度的干擾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測量效度
試驗中的前測可能使實驗主體對於自變數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反應,並影響其在後測中的表現。當研究結果推廣到未曾接受前測的總體中,便會產生誤差。
2、 樣本的代表性
實驗主體是否有代表性是外部效度的關鍵問題。實際上,研究實驗中要在任何已知總體中找到真正有代表性的樣本並非易事。實驗主體一般都是自願參與,多少受到某種利益或興趣的驅使,同時,研究者也總是選取就近和便於合作的實驗主體。由於這些主觀偏好因素,從樣本得出的結果推廣到更一般的總體中,外部效度就可能有問題。當然,可以採取強制性安排實驗主體,但這類受試者對參與實驗缺乏興趣甚至牴觸,不一定會按實驗引導的方向作出反應,在涉及人的管理研究試驗中,要妥善選擇自願和強制實驗主體。
3、 實驗環境效應
實驗環境本身導致參與實驗的人們失去“平常心”,而採取與日常不同的行為。實驗環境具有一些需求特徵,要求受試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求和研究者密切合作,以致受試者原本不願去做的繁瑣枯燥的事,在實驗條件下卻可能會認真去做,這就影響到實驗結論的普遍適用性。前述的霍桑實驗就是在影響生產率因素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了實驗研究環境本身對研究主體產生的效應。
實驗的需求特徵和研究者的期望可能引起因變數的變化,這就是實驗環境造成的干擾,變數和干擾兩者的影響容易混淆。為了減少實驗環境的干擾,可採取“盲試”的辦法,不讓實驗主體瞭解實驗的意圖和欲驗證的假設,如果能讓受試者感覺不到自己在被試之中,效果會更好。當然,從理論角度來說,被試者不應受矇蔽,待試驗後期應予解釋清楚。
研究者由於對實驗抱有主管期望,對符合自己期望的觀測值較敏感,予以重視。反之,對不符合的則忽略或賦予種種開脫性解釋,讓研究者自己也不知道實驗主體誰屬於實驗組,誰屬於控制組,不明白實驗主體的回答是支援還是否定所期望的結果。
在運用實驗法觀測和發現變數間關聯方面,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取得成果和積累的知識,遠遠超過管理領域。實驗研究結果清晰、可信、可驗證、可重複並能用科學語言來說明問題,這就是管理研究者渴望應用的一種科學觀測方法。
實驗法有不少優點。首先,實驗研究者有獨立自主性,可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的假設
來決定研究哪些變數、設計變數的屬性和取值等,而不用完全遵守現實環境的“自然狀態”。後述的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受現有資料和觀測值的約束較多。其次,從時序角度看,實驗法是序貫式研究。實驗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按多個時期進行測量,得以研究變數的動態變化,而其他研究方法想問卷調查等,只有某一時刻的測量值,不能直接觀測出一段時期內的變化。第三,實驗法的耗費通常比其他研究方法要省,因為控制變數、樣本數都比較小,而現場研究、問卷等方法的出差費、專訪費用都比較大。
實驗法的主要缺點是“非自然狀態”。研究者人為的營造實驗條件,實驗的特定需求又影響到受試者和研究者的行為,容易引起外部效度差的問題。此外,樣本也難以完備,實驗只是限於某時間和少數樣本,樣本增加研究成本隨之增大,而小樣本使得測量誤差問題愈顯重要,結果的推廣性愈差。
管理員個人工作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