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的訓練指導方法
為了訓練小學生的作文寫作和表達能力,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訓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在學習課文時總結
對於作文中常用到的表達方式,其實在我們的課文中運用得相當普遍,如果我們在課文教學中能夠引起重視,在引導學生學習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之後,引導學生總結一下寫作方面的技巧,同時利用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一些有目的的訓練,遠比在作文教學中單獨講解作文方法要強。比如教學《三峽之秋》西師版小語第九冊,其中對於寫作順序的處理,就應該值得我們借鑑,本文所採用的順序是:“早晨——中午——下午——夜,終於來了。”再看看同一冊書一個積累運用中的《自主學習園地》中《那傾斜著的傘》裡的一段對話描寫:
……
“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溼了,快擦乾啊!”
“你有沒有被淋到啊?”外公問。
“沒有啊,那把大傘把我整個兒都包住了。”
外公笑而不語……
在教學時,這些內容可能並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往往都是把內容一上完就大功告成,萬事大吉了。這時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學生的作文情況,將學生作文與這裡的描寫進行對比,就不難知道:學生中的“你說”、“我說”、“他說”等等寫作方式與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相反如果我們在這時讓學生體會一下,再讓學生寫寫、練練,人家的寫作方法不就變成自己的東西了嗎?
在業餘讀書活動中總結
教學生學習語文,任務之一是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語文基礎知識,任務之二就是教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廣大語文教師一定有所發現:現在的學生,由於所接觸的事物遠比我們這一代人在小時候所接觸的知識多,那主要應該得益於現在眾多的資訊渠道,比如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也許在課堂上,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一些答案會讓教師感到啼笑皆非:他們回答的內容常自於這些媒介。只可惜的是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表現沒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可能只是一笑了之,不以為然。其實這是一個大好的作文輔導時機,引導一下:“這些內容你是從哪裡得來的?你是怎麼得來的?你能嘗試用一下嗎?”再作一些總結方法的引導:“找一個小本子,將見到的優美句子記下來,將好的寫作方法記錄下來,那不是善莫大焉嗎?”如果學生養成了習慣,見一處佳句就記一處佳句,見一種寫作方法就記錄一種寫作方法。長此以往,還愁學生的寫作方法不能適應作文的需要嗎?
通過教師或者同學的介紹積累,再在作文中運用
人們常說:“同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這裡所強調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管他的學歷高低如何,年齡大小如何,就職經歷如何,他都會有一定的長處,他都有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地方。如果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將作文與之聯絡起來,可能對於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好處。就成年人而言,別看一些人學歷不高,但是談吐卻不會輸與別人,他們常常是出口成章,什麼名言警句,什麼邏輯順序,簡直就是頭頭是道。此時此刻,學生如果說能將其長處銘記於心,在作文中再靈活運用,說不定其作文質量還真能身價倍增呢!更何況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做法:在作文講評時將好作文念一念,讓學生聽一聽。其目的也在這裡:通過這樣的途徑讓學生學習學習,應該說這種做法確實是成功之舉!只不過這種做法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很多教師的側重點不在學生的寫作技巧上,不在如何取長補短上,教師的用意其實很簡單:比著箍箍畫葫蘆。以致於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同出一轍。這確實讓教師大為惱火,但認真分析起來,問題也不是全出在學生身上,而是教師的引導不恰當所致。所以運用這種方法時,一方面在把握好尺度的問題,一方面要處理好重點的問題,避免出現偏頗。
通過說話訓練,慢慢積累,在寫作中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我有一個習慣的做法,那就是在進行課文教學以後,用上那麼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寫作方法的說話訓練:“大家將書翻到剛才學過的課文,思考一下:課文的開頭方法是什麼?結尾方法是什麼?課文使用的是什麼順序?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課文中使用了哪些成語?運用了哪些歇後語?哪些名言?課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之後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討論一下,認真總結一下。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練習練習,在接下來的作文實踐中學習運用。這個做法其實在教學中並不會佔用太多的教學時間,但是“磨刀不負砍柴功。”它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它讓學生積累了課文的寫作技巧。試想: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先進行課文內容的教學,再進行作文寫作方法的教學,引導學生***拼濫打,學生能打拼出一條成功之路嗎?
寫狀物作文的作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