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價值管理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內容摘要:非財務指標的運用與企業價值管理(VBM)的需要密切相關,而因果關係是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對現有非財務指標研究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研究的優點及不足,認為基於因果關係的價值動因研究是未來研究主導方向,並提出構建因果模型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非財務指標 價值管理 價值動因 因果關係
  
  平衡記分卡是試圖將非財務指標納入管理控制系統的一種新的管理工具,它強調因果關係鏈的選擇與運用,但平衡記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業中眾多因果關係的一部分。因果關係中的因與果實質上是一種先行指標與滯後指標的關係。非財務指標具有雙重性:雖然從產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為一種結果指標,解決基於歷史成本的會計計量模式所無法反映的產出結果,如無形資產、風險產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從動因的角度,作為財務指標的前導指標,是企業發展的價值驅動因素。因此,基於價值管理的非財務指標的研究核心是對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因果關係分析。對非財務指標研究的現狀進行總結,進而研究它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運用具有指導意義。

  
  非財務指標的相關研究綜述
  
  綜觀國外相關研究,與非財務指標相關的研究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 以戰略為導向的非財務指標的選擇與業績的關係
  這是側重於研究非財務指標與戰略之間的緊密度所產生的經濟後果,現有對非財務指標與企業業績之間的關係研究集中於驗證顧客滿意程度與全面質量管理(TQM)方面非財務指標的運用與業績間的關係。
  1.在顧客滿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過從77家代表不同行業的瑞典企業中取得的橫截面資料進行研究,發現會計業績與顧客滿意度正相關。Perera等(1997發現公司通過改變他們的生產戰略以提高顧客滿意度使用非財務指標與改進業績有關。Ittner等1998 用顧客層面、業務單位以及公司層面的資料檢驗了顧客滿意度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係,發現只有公司層面的顧客滿意度與公司當前的市價有關,但與當前的會計指標並不相關。
  2.在全面質量管理方面。現有對TQM與公司業績的關係研究,基本上都證明了採用TQM的公司會計業績與市價都會提高。 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於TQM的報酬體系會帶來更高的業績。Chenhall1997的研究認為,同時採用TQM與非財務指標的企業會比只採用 TQM但是未使用非財務指標的企業得到更好的業績。
  這方面的研究總體上都表明同時使用財務與非財務指標比單一使用財務指標要更為有效地反映企業真實業績。
  
  (二)基於代理理論的研究
  代理理論是解決委託代理問題及研究激勵機制的主要經濟學理論。基於代理理論的研究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從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綜合業績評價體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為,以利於管理人員進行決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發現,將非財務指標加入業績評價體系在一些情況下能比單一使用財務指標更快與更直接地反映出管理行為。 Rees等(1994)認為,非財務指標能更好地衡量現在的管理行為所能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使管理人員能夠很快地糾正管理上的行為。另一方面,研究非財務指標在經理人報酬契約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財務指標更不容易被操縱,因為它們不象成本分配或資產估值那樣那麼依靠管理人員的判斷。
  
  (三)基於權變理論研究不同變數對非財務指標選擇的影響
  權變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企業管理所形成的兩大綜合理論之一,它強調對管理會計特定技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企業所面臨的環境。通過早期一些不同的實證研究結果,發現非財務指標的使用與企業的一些變數(如:時間等)相關。當考慮到非財務指標是否與公司的特性相符時,非財務指標與公司業績之間的聯絡是一種權變的關係。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識到基於管理會計的柔性化特點,只有從權變理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響變數,才能更好區分非財務指標在不同條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過對僱員的報酬體系進行研究,發現不同的非財務指標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所產生的業績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則表明非財務指標的使用與企業以下幾個變數顯著相關:是否存在革新進取的戰略、質量導向的戰略、產品開發週期的長短、行業規則、處於財務困境的程度。

對現有研究的分析與思考
  
  從以上文獻可看出現有研究具有如下優點:強調了非財務指標與戰略相結合的重要性,改變了傳統業績評價模式下,業績衡量與戰略不相關的研究方式;驗證了非財務指標與業績方面存在的關係,研究方法具有多樣化,採用了實驗研究和實地研究、統計研究調查等不同實證研究方法,符合非財務指標具有多種量化表現形式缺乏統一比較規則的特性,在資料取樣上,也使用了橫截面資料與時間序列資料不同的資料取樣方法;研究了非財務指標在激勵機制中的作用,有助於解決傳統業績評價模式難以解決委託代理問題的困境,並且開始用權變理論的觀點對非財務指標的變數選擇進行研究。權變性是非財務指標區別於財務指標的一大特點。權變理論的引入,是符合非財務指標特質的研究基礎。
  但是,從文獻中還可以看到現有研究的侷限性:大部分研究將非財務指標作為財務指標的補充,側重於從反映企業價值創造的結果角度對它進行研究,而對它在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中作用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對非財務指標作為價值動因在企業價值管理中所形成的因果鏈研究得很少。除了Ittner等少數學者的一些研究開始注意到權變理論在非財務指標研究中的意義外,相當部分的研究對權變關係並不十分關注,對非財務指標的研究還限於一些粗糙的模組分析,套用財務會計的實證研究方法,影響研究結果的說服力。
  因此,對非財務指標在價值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仍處於進展中,各種實證研究還需進一步結合企業內外部影響要素進一步細化深入,特別是對因果關係鏈的研究應成為對非財務指標進行研究的關鍵要點。如果缺乏因果關係的研究,將會使在非財務指標研究中出現以下不足:可能對不正確的目標設定了錯誤的指標,導致了最後結果的不利;可能導致企業財務業績與非財務業績之間出現背離的現象,缺乏因果關係,非財務指標同樣易於受到人為操縱,由於財務指標具有統一的披露規則與適用標準,具有規則約束,剛性較強,而非財務指標並無統一標準,一旦受到操縱,影響企業未來決策,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可能導致企業產生大量“噪聲”,誤導管理人員決策選擇;對一些公司而言,它存在成本效益問題。大量的分散的業績指標通常會需要對資訊系統進行大量投資,以從不同的資料庫中提取相關資訊,如果指標間缺乏因果關係,用不同的指標進行衡量可能費錢費時。
  
  基於因果關係的價值動因研究是未來研究方向
  
  基於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對非財務指標的研究應圍繞價值管理為核心,強調企業因果關係鏈的價值動因研究。而對因果關係鏈的研究,最終應以能找出對長期財務業績影響最大的非財務指標為目標,這使構建一個有效的因果模型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圍繞企業戰略建立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建立是確定所選指標權重的基礎,而指標與權重二者又決定了企業資源的配置。因果關係的建立應該圍繞企業戰略而建立,才可以令企業取得戰略成功的價值驅動因素與企業業績之間建立因果關係,因果關係鏈與企業價值鏈連為一體。
  驗證因果關係。在因果關係的建立過程中與建立後,都存在因果模型是否有效的問題。在因果關係的建立過程中,對因果模型也常常出現意見難以一致的現象,需要對不同的幾個因果模型進行驗證,選取最有效的模型。對於已建立因果模型的企業,也需要進一步驗證非財務指標的改善是否確實會對未來的財務業績產生影響。
  不斷改進因果關係模型。契約理論認為,只有當市場交易費用大於企業內部組織成本時,交易才會在企業內部進行。所以,外部環境與企業內部要素影響著管理會計實踐。因果模型確定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需要不斷調整。特別是企業發生戰略轉移時,原有的因果模型可能需要重新建立。而且,企業內部已驗證的價值動因的背後,還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價值動因,需要不斷挖掘,因果模型也應隨之相應調整。
  綜上所述,基於價值管理的非財務指標的研究在我國尚處於引入階段,無論在用契約理論或權變理論這些基礎理論對它進行解釋,或是價值動因、非財務指標的理論等方面,還是在其與企業價值創造結果或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作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但對它的研究最終脫離不了對因果關係的研究,對因果關係的研究是未來研究的核心。

現金流量表的會計分析與財務分析
村級賬務自查自糾報告3篇
相關知識
對企業價值管理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思考
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控制的現狀與防範
淺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
對當前我國管理會計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關於企業併購活動中人力資源整合的思考***2***
企業網路管理中的商業價值
我國企業集團管理現狀及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論文
當今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