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暑假已近尾聲,作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大學都會要求學生在暑期投身社會實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一: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探索
1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
社會實踐在我國高等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參加社會生活的一條主要途徑。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促進了產學研結合,進一步優化配置了人力資源,成為傳播先進生產力、傳播先進文化和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力量,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2大學生社會實踐機制———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1調查情況統計
為體現調查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本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調查研究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將大學生劃分成不同的群體,包括旅遊類在內的各大專業,然後在每一個群體中隨機抽樣調查。在本次調查中,一共抽選了1500名調查物件。
2.2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及形式
通過調查探究,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以及內容主要集中在社會服務方面,大學生利用自己的時間參與到為社會服務上來,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能量,傳遞社會的溫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有:服務諮詢的185人,佔14.2%,教育的385人,佔29.6%,從事體力勞動的412人,佔31.6%,進行發明創造的36人,佔2.8%,從事服務經營的156人,佔12%,做導遊服務的72人,佔5.5%,其他方面的56人,佔4.3%。從某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的比例可以看出,這些大學生參加社會服務活動是比較積極的,其中參加的服務活動主要形式是以體力勞動和教育服務為主。而智力型服務形式也有較大的參與度。
2.3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情況
某職業技術學院當前面臨的問題就是實踐基地不足,利用率不高,並且存在相當的重複性,使得社會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學院在建設校外實踐基地過程中,需要認真規劃,地址選擇合理得當,與本校的特色相適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社會實踐的機會。另外,某職業技術學院在建設實踐基地的同時,考慮到了大學生德育等全面素質的提升和建設。例如旅遊管理專業,很好地將學生專業、德育等素質融合到校外實踐基地,同時一些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能夠很好地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就業實習的地方。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專業素質,也達到了學生社會實踐的目的和作用。
3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策略
3.1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往往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僅僅侷限於實踐的橫向發展,而缺乏縱向的深入。因此高校需要經過不斷的革新,將空泛的實踐主體豐富化,將單一的形式多元化,將無趣的知識專業化,將陳舊的內容時效化。讓學生學有所用,時刻把握未來的趨勢和方向。結合自我特色,讓大學生實踐活動朝著思想認識提高、智力提升和社會化能力全面加強的方向高層次發展。
3.2規範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的機制要具有一定的激發性和公平性,更能調動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實踐活動具體的內容和效果記錄和積累下來,形成一種總結。另外,實踐活動的要求可以學時制,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成果。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可以是報告或者論文等形式,將自己的所學所感所悟形成書面文字,成為評價的客觀標準和要素。
3.3開拓實踐基地,整合有效資源
高校在開拓校外實踐基地時,尋求長期合作,雙方共贏,達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性,併為大學生將來的就業以及實習做好充分準備。這就要求高校和實踐基地搞好聯絡和合作,主動了解和解決單位的難題,實現資源的共享。將單位和高校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為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和場地,實現三方受益。
3.4重視社會實踐管理
為了讓大學生能廣泛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與長效性,有必要對社會實踐進行管理,第一,要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以便為其順利開展提供便利與保障;第二,在學校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構建一個協調機制,努力使兩者之間的矛盾最小化,不斷讓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第三,要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保障機制,強化安全知識與教育,培養他們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要建立其安全保護網路,以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4結論
高職院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的要求,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確保實踐活動有章可循,要協同各部門共同參與,分工合作,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構建良好的組織和保障體制。要積極開拓社會資源,建立校外社會實踐基地,並保障實踐基地的穩定性,有利於社會實踐的傳承與發展,保證社會實踐的質量。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二:財經院校教師社會實踐能力研究
1強化實踐能力自我培養意識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長期以來,在財經院校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許多教師只熱衷於提高理論水平,輕視甚至忽視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事實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已經成為阻礙推進財經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想障礙。所以,財經院校及其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起強烈的實踐意識,把教師社會實踐能力培養放到重要位置。首先,強化教師社會實踐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財經院校承擔的教育任務主要是培養經世致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專門培養學術型人才。脫離自身實際情況,盲目將高校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或教學研究型大學,只會造成“千校一面”的同質化現象。包括財經院校在內佔高校絕大多數的普通院校,應當立足地方、服務社會,主動擔當起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素質先行,教師要首先具備相應領域的社會實踐能力。其次,強化教師社會實踐能力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需要。高校教師個體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使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滿足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廣大財經院校教師要對提高個人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清醒、深刻的認識,使參加社會實踐鍛鍊、提高實踐能力成為自身成長髮展過程中的自覺行為和長期行動。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共同呼聲。其實,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於財經院校同等重要,財經院校也應當重視雙師型教師建設,將其作為師資建設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講,財經院校應當鼓勵與引導廣大教師向雙師型方向靠攏。要鼓勵教師努力獲取律師、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人力資源管理師、電子商務師、物業管理師、理財規劃師、企業培訓師、職業經理人、物流師、房地產評估師、國際商務師等專業從業資格。當然,雙師型教師也不僅僅等同於“雙證型”教師。一般來講,財經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應當具備以下素質:第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能夠教書育人,又具備進行職業指導等方面的技能。第二,要具備與講授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職業素質,具備紮實而廣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第三,要具備良好的經濟素養,能夠將經濟常識、經濟理論熟練應用於社會實踐。第四,要具備嫻熟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既要能夠在校園內交往與協調,又能夠和企業與行業進行交流和溝通。第五,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既要具備良好的班級管理、教學管理能力,還要擁有一定的企業與行業管理能力,熟悉企業與行業管理規律,能夠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與行業管理。第六,要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要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與資訊化的時代要求,富有創新精神,善於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
3實施財經院校與實務部門的良性互動
實施財經院校與實務部門的良性互動,也是提高財經院校教師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走出去”,二是“請進來”。所謂“走出去”是指財經院校委派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去立法機關、司法機關、黨政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實務部門掛職或實習,邊實踐邊學習,掌握最新的實務資訊,把實務部門的最新成果帶入教學課堂。實施走出去戰略,能夠在實踐中鍛鍊教師,在幫助實務部門解決問題的同時,使教師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因此,這不失為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所謂“請進來”是指從立法機關、司法機關、黨政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實務部門引進或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實施“請進來”戰略,可以不斷優化財經院校師資隊伍結構,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當然,這需要進一步擴大財經院校的用人自主權,打破學歷與身份限制,開闢優秀實務人才進入財經院校的綠色通道。“雙千計劃”就是實施財經院校與實務部門良性互動的成功案例。雙千計劃,是從2013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高等學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制度。雙千計劃的主要任務是,2013年至2017年,選聘1000名左右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律實務部門專家到高校法學院系兼職或掛職任教,承擔課程教學任務;選聘1000名左右高校法學專業骨幹教師到法律實務部門兼職或掛職,參與法律實務工作。實踐證明,實施雙千計劃已經成為解決法學教育界與法律實務界相脫節弊端的重要措施,對於高校人才培養和教師本身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4完善教師社會實踐能力考核體系
提高財經院校教師社會實踐能力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是建立健全教師社會實踐能力考核體系。要改革教師考核指標體系,改變以科研成果與教學工作量為主的考核模式,把社會實踐作為教師業績考核的硬性指標。一是要把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與職稱評聘相掛鉤,對沒有達到規定要求的教師在職稱評聘時要進行一定限制。二是要把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與教學任務的分配相結合,對於社會實踐能力不足且不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應要求其進行定期整改,否則,不能分配相應的教學任務。第三,要建立教師社會實踐獎勵制度,對於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實踐能力強的教師要給予相應的獎勵。總之,只要建立起獎懲結合的教師實踐能力考核體系,就能夠引導教師改變對社會實踐的態度,進而調動其參加社會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社會實踐論文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