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反思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而不問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準。權責發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反思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反思全文如下:
 

  一、關於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的理論紛爭

  一現行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各國政府預算會計中,採用的一直是收付實現制計量基礎。其原因在於,在傳統理念上,公共部門的活動和目標是非營利性的,不需要進行相對複雜的成本與收益配比,相應的績效評價也不很必要。因此,從節約會計計量成本與簡化財務核算的角度出發,採用收付實現制基礎是比較適宜的,這種做法也便於立法機構的預算審查與監督。

  然而,近20年來,隨著世界範圍內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在政府會計管理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原則,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在29個OECD國家中,有15個國家佔51.7%的政府會計已然在機構或部門層面上,實行了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有12個佔41.4%國家則在整個政府層面上,採用了某種形式的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模式。

  概括起來,傳統收付實現制計量基礎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難以全面反映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在收付實現制下,政府會計的固定資產僅反映其原值的增減變動,而不反映資產的累計折舊,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不實;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暫存款”和“暫付款”科目,常常用於核算許多債權債務,對於應收未收、應付未付的具體事項無法如實體現。這導致政府公共會計對相關資產與負債核算的失真,不利於正確處理年終結轉事項。

  其次,影響了會計資訊的可比性。收付實現制在會計資訊可比性方面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由於企業會計財務核算採用的是權責發生制,而政府會計核算則以收付實現製為計量基礎,這影響了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財務資訊的可比性。其二,有些事業單位如醫院目前已然採用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因此影響了政府部門與某些事業單位之間財務資訊的可比性。其三,某些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會計計量基礎與預算管理原則,已然嘗試實行權責發生制或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我國政府會計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也影響了中外政府財務報告的國際可比性。

  最後,不利於公共部門資金使用情況的綜合評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權責發生制原則,較之收付實現制,可以更好地解決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考核問題,提高有限預算資源的使用效率。而收付實現制更側重於公共部門經濟活動的現金流反映,難以達成資金使用綜合效益評價等更高層次的管理目標。

  二較為流行的幾種政策建議

  綜合比較有關政府會計計量基礎改革的相關文獻,可以大體歸納出如下幾種相對較為流行的政策建議:

  一是分別推進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預算會計體系調整,對政府會計序列的財政總預算和行政單位會計,逐步實施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對於事業單位則實行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史鐵嶺、陳玲,2003。

  二是逐步在財政收支核算、政府債權債務管理、社會保障核算以及固定資產購置與耗費核算中,分別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原則,並適度考慮由現行收付實現制向全面權責發生制的過渡張茅,2003。

  三是結合部門預算和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改革,將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融入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之中,嘗試同時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與政府預算改革蘇衛林、蘇衛華,2005。
 

  二、我國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的反思

  在倡議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之際,我們同樣需要冷靜地思考:一項牽扯範圍如此之廣,幾乎徹底“顛覆”五十多年來的公共部門財務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是否一定必要,是否真的適合我國具體國情。筆者認為,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需要審慎考慮。

  一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體現了預算管理原則從古典向現代的演化趨勢

  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不單純是一種孤立的計量基礎層面上的技術方法,而需要納入整個公共部門預算管理變革的大格局中來加以考察。在各國,政府預算管理的原則大體經歷過兩個發展階段:強調立法監督機構有效控制的古典預算原則、加強政府行政權為主導思想的現代預算原則,而現代預算原則代表了市場經濟國家預算管理總體上的價值取向。各國公共預算管理原則的這種轉變,既是政府職能擴張的現實需要,又與其利益相關主體相互影響結構漸趨穩定有關。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具有相對較高的預算管理水平和成熟完備的技術支援保障體系。正是在這樣一系列時代背景下,強調結果取向的績效預算管理,逐漸提上各國政府公共治理改革的議事日程。而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原則,恰恰是為了體現這種改革趨勢的需要而與之伴生的一種變革潮流。

  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各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影響結構仍處於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之中。況且,我國公共預算管理的許多基礎性技術手段和支援保障體系建設也才剛剛起步。因此,在確定預算管理原則的基本取向時,不應盲目追求現代預算原則所倡導的行政部門自主權。重申古典預算原則的宗旨,突出立法監督機構對預算過程的控制,似乎更能體現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基本方向。而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原則以及在此基礎上編制的政府財務報告,在理解上通常不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水平,對於非專業人士的人大代表和普通公眾而言,顯得更加實用,基本上可以滿足立法監督機構藉此監督政府的稅收規模與後續預算資金使用的要求。這種預算管理與會計計量上的具體國情特點,是我們在探討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中,需要反覆權衡利弊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本與人員素質因素

  在比較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基礎的時候,操作簡單構成了收付實現制的一個重要優點。那就是,在收付實現制下,其核算成本通常要低於其他會計計量基礎李燕,2004,對於基層財務人員的會計核算水平的要求也不很高,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人員不需要經過複雜的系統培訓,就可以較為熟練地掌握核算與編制方法。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計量基礎,則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管理會計的理念,突出了預算管理中的政府受託責任與透明度,這就相應地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會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而在當前我國的會計教育與業務培訓中,無論是在學歷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方面,政府會計都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在我國的高等財經院校會計教育和全國會計專業資格考試中,預算會計或政府會計都只佔很少的內容,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與福利水平,均遠遠低於相當條件下的企業財務人員。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快地在公共部門中推行權責發生制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難免會在短期內造成相當高的制度執行與實施成本,甚至可能會因基層財務人員知識更新上的障礙,而誘發財經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亂。

  三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的預期效果與誘發自由裁量權擴張的可能性

  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改革作為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延伸,其所具有的操作性色彩無疑會構成公共部門財務管理中的一場“革命”。這種從具體操作與程式規則層面入手謀劃改革思路的做法,也與我國整體預算改革的基本路徑是一致的。在我國的公共預算改革中,同樣存在著一種傾向,那就是如果預算程式是合理的,其結果也將是正確的。然而,近20年來,某些發展中國家引進了國際組織推薦的標準預算方法與規程,卻未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這恰恰說明,單純依靠良好的預算程式,仍舊可能會產生不良的預算結果。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預算管理中引入了“複式預算”這一預算編制形式的改革,因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而在具體實踐中被逐漸放棄的教訓,也恰好說明了形式與程式層面的改革,如不能與整體治理結構的改革相互銜接,往往難以達成良好的制度創新績效。因此,對於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這一程式性改革所可能取得的成效,需要加以相對全面的審視與反思。

  眾所周知,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往來款項”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容易形成企業“虛增”或“虛減”財務成果的“蓄水池”,也是相關稅收監控的重點。在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中,上下級財政以及各部門之間的往來款項,作為相應的債權債務加以記錄,也容易誘發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自由裁量權的非規範性擴張。例如,在現行收付實現制下,預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終需要如期撥付給用款單位,以應其支出之需,否則就構成了年度財政收支審計的焦點。有些部門和單位希望通過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改革,來規避審計部門對此類事項的審查監督。因為在權責發生制下,只要確認了對相關單位的“預算授權”,就確認了相應的債權債務關係,至於在未來哪一個具體時點上發生資金撥付的實際行為,僅僅是往來賬目的調整,審計部門也就難以對這種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加以監督了。

  四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複雜性,也制約著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推行

  政府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不僅涉及到行政機構,還涉及到事業單位改革。而我國的事業單位無論是在內涵還是外延上,與市場經濟國家通常意義上的非政府組織或民間非營利組織,都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對於某些自收自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由於在具體性質上與企業已無太大區別,在財務核算上實行權責發生制原則,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對於更多的全額和差額事業單位,其業務性質千差萬別、資金來源渠道迥異,總體改革方向也在逐漸的摸索之中。

  因此,在引入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過程中,需要採用分類改革的做法,分別不同事業單位的性質,在審慎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而不應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可以結合2004年頒佈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該制度第七條中明確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在新成立的民間組織和已完成脫鉤轉制的事業單位中,實行權責發生制計量原則;待事業單位改制大體完成的時候,再嘗試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部門統一計量核算基礎。

  五預算制度作為典型意義上的國內法範疇,受國際慣例與規則的約束相對較少

  雖然,在政府會計計量中採用權責發生制已成為一種潮流,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行的“商務語言”,也需要適當考慮國際交往中的銜接與溝通問題。然而,回顧各自政府預算制度變遷的歷史可以發現,公共預算作為典型意義上的國內法範疇,而較少受到國際慣例與規則的約束。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地方預算改革中選型了眾多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基本放棄的“零基預算”管理模式,卻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獨特路徑選擇,決定了中國預算管理在政體組織構架、管理水平與技術手段、經濟發展階段、社會結構變遷等諸多外部環境方面,都存在著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的特異性馬蔡琛,2004。因此,似乎也沒有必要盲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的潮流。況且,將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核算與計量原則。真正全面應用於預算管理過程,而最終完成了權責發生制預算改革的國家,也僅有紐西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

  結合我國政府預算與會計管理的現實,在近期內,保留收付實現制的計量基礎,嘗試推行“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似乎是一種可行的選擇。所謂“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是指政府會計的計量原則上採用收付實現制,而對某些特殊業務則傾向於權責發生制。其最常見的做法是在會計年度結束之後,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如一個月,讓賬簿保持待結賬的狀態,以記錄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重大經濟業務。

  實行“修正的收付實現制”的原因有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操作難度相對較小,手續簡化,並可以將資產負債表日後的重要債權債務變化事項,納入會計核算的範圍,避免了核算主體年終“突擊花錢”和“人為結轉下期”的行為;二是增加了基層財務部門年終對賬結賬工作的時間彈性,有利於減少年終財務報表的差錯率;三是目前世界各國的政府會計計量基礎,除了採用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之外,更多地傾向於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我國政府會計計量基礎從完全的收付實現制向修正的收付實現制的轉型,也大體上符合國際會計改革的發展趨勢,有利於今後構建一個有效溝通的政府會計核算與報告體系。

事業單位會計委派間接監管方式探討論文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對策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反思論文
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研究論文
談政府會計改革與註冊會計師業務拓展論文
試論對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
高職高專報關實務課程改革的分析論文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會計改革
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論文
實物期權方法在風險投資決策中的應用論文
實物期權在風險投資專案決策中的應用論文
鄉政府會計實習日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