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共文化研究論文範文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 》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同時也代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水平。在當前建設文化強國的方略帶領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高校圖書館以其獨有的資源,在文化管理和傳播上佔有極大的優勢,成為公共文化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該文立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著手,對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間的重要關係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的相應對策,積極推動我國社會的文化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努力實現“中國夢”。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概述
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不斷營造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而濃厚的文化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將文化建設作為社會發展的常態,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含義。公共文化服務Publicculturalservices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構成內容,其旨在對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進行保障,在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服務體系下,通過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資源以及設施等方式,從而滿足廣大公民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即在政府指導作用下,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通過充分將政府及社會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共同建設文化組織機構,從而滿足公民在公共文化方面的各種需求[1]。
2公共服務體系在我國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已形成由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文化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及企業共同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一,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其在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領導者、組織者及管理者,通過制定相關文化服務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規範和管理,同時也承擔著監督的職能;其二,文化事業單位,其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構成主體,承擔著生產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職能,這是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地方之一[2];非政府組織是現階段我國社會文化發展中形成的一種開放性的組織,是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有力補充,可使整個公共文化服務更加社會化和市場化;企業在具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佔據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企業強大的生產力,以及市場競爭力和基礎建設產品上獨佔的優勢,也成為公共文化體系的有效延伸和補給。
2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高校圖書館Higherschoollibrary作為高等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其主要承擔著教學與科研的雙重任務,同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作為傳播知識、培育高等人才以及推進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陣地,應在滿足高校師生在教學、科研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新時期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發展提供支援。具體而言,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具有4方面較為顯著的優勢。
1文獻資源豐富。當前我國各地區高校圖書館總數達1700多所,藏書量高達6億多冊,書籍涉及的門類、學科齊全,形成了一個結構合理的館藏體系。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不斷推進,圖書館的電子文獻不斷豐富。另外,高校圖書館運用先進的網路資訊資源和技術裝置,將大量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滲透到高校的各學科及管理中,很自然地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3]。總之,讓高校圖書館參與具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將豐富的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吸引更多的人們關注文化建設,也能補充公共圖書館資源的不足與匱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長效發展。
2具備完善的資訊管理系統和優良的設施。隨著資訊化的不斷髮展,高校圖書館已經實現了全面的辦公自動化,並擁有全程的計算機管理,如圖書的整合管理系統、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和文獻檢索系統等,另外還擁有電子類的期刊和覆蓋範圍更大的網路系統,大體實現了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積極開設了專屬的入口網站,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務[4]。藉助這些技術,高校圖書館打破原有的發展模式,提高了圖書管理工作效率。反過來,網路環境的不斷優化使獲得一些機構的電子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有利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3具有專業的圖書文化服務人才。高校圖書館中具有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隊伍,人才構成逐漸向專業化、知識化以及高學歷的方向發展。首先,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人員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其服務意識也相對強烈。其次,他們熟練掌握網路資訊資源,能運用各種搜尋引擎,對具體的資訊進行分類採集,並加以組織和整合,使讀者能更加有效地閱讀。
4具有良好的閱讀環境。高校圖書館具有比公共圖書館更加優越的閱讀環境:寬敞明亮的閱讀區,個性化較強的資料室以及功能齊全的多功能報告廳等;館內氣氛自由,文化品位較高,具有豐厚的文化氣息,可以將閱讀當作一種精神享受,並通過不斷地文化薰陶,使人們養成高品位的文化生活習慣,有效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情操。
3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對策
高校圖書館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有效促進了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程度不深,整體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在:一些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意識不強,缺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意識;對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夠重視;不能擴大圖書館的開放程度,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等。要積極改變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讓高校圖書館更好地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更新管理服務理念,提高服務主動性,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宣傳力度。高校圖書館豐富的資訊資源以及先進的技術裝置,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等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要積極發揮這些優勢資源的作用,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將服務意識牢記在心,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主動開展工作。因此,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轉變觀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宣傳,使更多的社會人士瞭解高校圖書館,開展具體的活動,為廣大市民普及圖書館知識。另外,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參與到省市區圖書館的聯合服務中,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校圖書館,從不同的角度瞭解高校圖書館,推動高校圖書館資源的共享。
2以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為載體。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高校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服務活動,如健身、繪畫、抒發、收藏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因此,圖書館應擔負起優化人們生活品質的重任。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積極合作,可以建立流動的社群圖書站,組織聯合性的培訓,開展一些內容豐富的讀書互動等。此外,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在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例如,司法學院專業的學生開展活動,可以側重宣傳法律知識;而音樂學院的圖書館可以適當地舉辦一些音樂鑑賞會,美術學院的圖書館可以辦一些主體鮮明的畫展等。將大量的文化知識送到人們的家裡,使其通過掌握文化知識脫貧致富。
3與專業的圖書館行業學會緊密配合。眾所周知,圖書館的行業學會是一個地區圖書館的專業性行業組織,成為溝通各個不同性質圖書館的橋樑。學會發揮自身的智慧,將不同的圖書館組織聯合起來,在不同的系統之間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使來源於社會的資源又重新回到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使更多的民眾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與市、區等不同行政區劃內的圖書館進行有效溝通,運用圖書館行業學會的專業資源培訓工作人員,使其掌握較高的服務技能,更好地服務於人民。與行業學會聯合起來,舉辦一些活動,推動資源共享,增加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5]。
4擴大圖書館的開放,為周邊居民提供文化資訊的共享平臺。高校圖書館在滿足自身科研及教學需求的情況下,應該擴大其開放性,放寬辦理借閱證的人群,適當地增加周邊居民辦理借閱證的條件。嘗試實行不同型別的借閱證,為廣大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資訊服務共享平臺。可以設定借閱證、閱覽證、自習證、學習研究證等不同的證件型別,細化圖書館的讀者,為周邊的居民的閱讀及獲取文化知識的途徑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4結語
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就是積極參與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這也會成為未來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一種創新化趨勢。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動力。在努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時代中,將高校圖書館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中去,能推動整個社會的文化事業發展,運用有效的方法措施,讓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推動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冬林,莊虹.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工作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10:8-10.
[2]ZhaiYan,CaoXueyan.ConstructionofLibrary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BasedonthePerspectiveofPublicResourceManagement[C]//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Administration9th2013年第九屆公共管理國際會議論文集.2013:512-518.
[3]蔚潔,杜良賢,趙靜,等.延伸高校圖書館服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黑龍江史志,20153:233.
[4]董元,楊帆.論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4:249-250.
[5]徐海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高校圖書館[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44:26-28.
篇二
《 公共檔案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離不開公共檔案館的參與,公共檔案館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落實與實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文從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內涵入手,進一步闡述了公共檔案館參與建設的重要意義,並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檔案館;建設
公共檔案館作為一種公益性文化單位,既肩負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職責,又承擔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利需求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確認識公共檔案館有效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以及公共檔案如何有效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當前公共檔案館建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
公共檔案館是一種政府承辦的公益性的文化單位,是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共社會資訊檔案查詢和利用的重要載體,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公共資源和社會歷史風貌,通過為公共群體提供服務實現公民的文化關懷和文化享有的公共權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而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則是踐行這一舉措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公共檔案館服務的物件和目的
公共檔案館是檔案館的一種型別,最大的特徵就是公共性。因此,公共檔案館就是為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館藏資源服務的機構,其服務物件就是全體公民。公共檔案館在滿足公民對館藏資源查詢利用的同時,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向人們傳播檔案文化,進一步確立公眾的文化權利。公眾的文化權利的確立和行使,要求公共檔案館要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並要參與到社會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因此,積極傳播檔案文化和維護公眾的文化權利,是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檔案館服務的特性
公共檔案館服務的主要特徵是公共性與服務性。公共檔案館的服務內容是以檔案資源供給為主,這種檔案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在查詢和利用工程中不會產生利益性競爭,公共檔案館無法通過市場效應來調節公眾對檔案的使用率,而公眾也無法通過交易途徑來謀得檔案資源的佔有和使用。從公共檔案館的確立和定位來看,公共檔案館服務的是全體公眾而並非特定群體。因此,公共檔案館應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深入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
三公共檔案館服務的原則
公共檔案館作為一種檔案收藏的場所,它不僅是對政府和社會重大事情的記載,而且也記載了廣大公眾的普通曆史事件,它是一個相對廣泛的承載社會、國家及個人文化積累於一體的文化事業機構。公共檔案館的館藏資料是對歷史的客觀反應與公正表達,它揭示了人類追求公平正義的現實寫照,因此,公共檔案館的定位與性質決定了其要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服務社會。
二、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構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構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會涉及到公共圖書館、藝術館、文化館、展覽館、紀念館、公共檔案館等部門或機構。缺少了公共檔案館的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不是一個完成的體系,公共檔案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文化積累、儲存、沉澱,是其它任何部門都無法取代的,同時它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支撐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因此,政府在建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公共檔案館服務職能的發揮。
二有利於公眾基本文化權利的保障
建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保障公眾的基本文化權利,公共檔案館在提供文化服務時,對公眾的基本文化權利需求的滿足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公共檔案館的建立與執行,不僅僅是政府設立的一個供廣大人民群眾查詢和利用檔案資源的服務機構,同時公共檔案館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服務大眾的文化制度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行使。
三有利於公共檔案事業的長足發展
政府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而且也是促進公共檔案館發揮文化職能的中堅力量。因此,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必然會加大公共事業的資金投入,同時也會制定並出臺一些相關檔案政策。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公共檔案館有效合理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援和保障,從而促進公共檔案事業的長足發展。
三、公共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公共檔案館與其它文化部門的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過程中,需要各個文化部門相互支援、相互融合,這樣才能夠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公共檔案館作為一種法定的公共事業文化單位,它既具有一般文化事業機構的共性,也具有屬於其自身特色的專屬屬性。它與其它文化機構之間既存在關聯,又存在不同。只有將處於文化邊緣地位的公共檔案館地位提升起來,才能夠激發公共檔案館發揮其應有的文化服務能力。因此,政府部門要統籌規劃,明確和規範各個文化部門的職責與權力,使公共檔案館能夠與其它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同時要竭力打通公共檔案館與其它文化部門之間的隔閡,凝聚服務社會公眾的文化合力。
二豐富公共檔案館的館藏資源
館藏資源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公共檔案館的綜合實力和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公眾對檔案館藏資源使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受傳統歷史的影響,我國很多公共檔案館館藏資源匱乏、內容與形式單一,館藏結構不夠合理,大多館藏資源記錄的都是政府政務工作與重大的歷史事件等。而那些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特色事務的記載相對較少,難以滿足公眾的文化服務需求。公共檔案館要承擔起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必須要豐富館藏資源,優化館藏結構,逐步貼近公眾日常生活。其中公共檔案館要加強與公眾密切相關的民生檔案建設,收集和完善公眾戶籍、婚姻、醫療等檔案資料。同時還要建構與當地歷史發展相結合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如風景名勝、人文歷史、風俗習慣等,既能夠傳承本土歷史文化發展,又能夠滿足外地遊客的文化需求。
三深化公共檔案館的服務舉措
公共檔案館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公眾對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滿意度。然而,與其它公共文化部門相比,公共檔案館有很多不方便之處,如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節假日不對外開放、傳統化辦公模式等等。因此,公共檔案館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時,要改變原來的不便之處,在保證豐富多樣的檔案館藏資源的同時,積極優化相關的服務舉措。首先,政府部門要規劃好公共檔案館的選址與建築,要選擇公眾比較密集的生活休閒區,同時還要兼顧與其它公共文化部門的協調與設定,使某一區域能夠滿足公眾對不同文化產品的查詢與利用。其次,要合理佈局公共檔案館的內部陳設,依據檔案分類規律的同時,也要兼顧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最後,要合理安排館藏開放時間,利用資訊科技實現自動化辦公模式,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公眾的切實需求。
四提升公共檔案館隊伍的綜合素能
檔案管理隊伍綜合素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共檔案館的文化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公共檔案館要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要抓好館員隊伍建設。一方面,公共檔案館要從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方面優化檔案管理隊伍,在提升專業檔案管理素質的同時,要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另一方面,公共檔案館要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檔案人才管理模式,即引進適合現代化檔案管理人才,增強檔案管理實力;加強對已有管理人員的進修與培訓,不斷提升檔案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能。
參考文獻:
[1]蘇君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共檔案館的功能定位研究[J].檔案建設,2013.5.
[2]周林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程序中的公共檔案館職責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1.5.
篇三
《 統籌城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 》
[摘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為基礎,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為出發點和歸宿,是公民分享文化發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銅陵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必須以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為抓手,以結構合理、發展均衡、執行有效為原則,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統籌城鄉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銅陵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納入“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要“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近年來,銅陵加快推進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為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要實現“領先中部、看齊東部、示範全國”的目標,任務依然艱鉅。
1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統籌規劃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戰略
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雖然近年來銅陵市委、市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高度重視,並把它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任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村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援。但由於制度、歷史、觀念等多方面的原因,總體上看銅陵農村文化建設依然落後,打破“城鄉分割”的思維模式,將城鄉文化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籌規劃、一體化建設,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前提。
1.1統籌發展理念
堅持“全域銅陵”的理念,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均衡、執行有效的原則,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保證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被財政遺忘。
1.2統籌發展規劃
制定文化發展戰略與規劃時,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銅陵文明城市建設的全域性之中,納入農村奔小康的總體目標之中,統一規劃,統一要求,統一檢查;要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點,實現工作重點的下移、文化資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務的下移,切實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健康、協調、有序地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推進城鄉文化一體化新格局的儘早形成。
2以政府為主,社會力量為輔,全面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2.1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
經費問題在相當長的階段仍然是影響銅陵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參照城鄉教育、衛生剛性投入政策的有效做法,明確銅陵市人均公共文化享受額度,確保各級財政的文化事業費投入增幅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基層公共文化單位的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加快進度、提高標準,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的傾斜支援;有條件的鄉鎮、區要積極爭取設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靈活採用政府採購、專案資助、專案補貼等方式,支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2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建設
文化服務設施網路是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載體。因此,要按照我市城鄉人口發展和分佈,合理規劃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特別是農村傳媒網路要進一步完善,加大對農村的資訊傳播,尤其是適合農民資訊的傳播;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模式,推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網路化城鄉覆蓋;鼓勵因地制宜,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重視和加強城市文化設施與農村文化設施的緊密聯動,有效發揮城市大型骨幹文化設施對基層和農村文化設施的帶動、支撐作用。
2.3鼓勵社會力量有序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
在現代社會,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在內的“公共問題的解決需要廣泛依靠協作關係,遠遠不能只依靠政府本身”,社會力量有序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能夠有效彌補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資金不足問題,“政府失靈”所帶來的政府及其附屬機構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所衍生的缺乏彈性、效率低下以及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單一問題等,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中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滿足市民個性化、多樣化或高層次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完善社會力量投資參與的配套激勵政策,通過文化立法、稅收引導等,引導、鼓勵私營企業、非營利團體等各種性質的機構和個人參與城鄉文化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公開招標採購的範圍、方式,推進城鄉文化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構建文化志願者隊伍的組建與穩定服務執行機制等。
3以雙向對接為路徑,不斷拓展城鄉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內容
3.1豐富“送文下鄉”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正確處理我市農村傳統文化與城市現代文化的矛盾,把推廣現代文明與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改造,豐富文化內涵,達到既尊重農民的文化情趣,又引導農民提高其文化品位之目的。
3.2突破“送文下鄉”的單一模式,鼓勵農村文化進城市
我市廣大農村有著豐富的節慶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或歷史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農村文化資源,除滿足農民自身需求外,還可以到城市進行展演或以此吸引城裡人到鄉下旅遊。
3.3促進鄉村文化資源之間的融合
以農村社群為單元,鄰近四五個村集中到一個社群,以農村社群文化為中心,配備社群農家書屋、社群文化廣場,組建民間文藝團隊等,通過整合統籌鄉村文化服務資源,不僅解決我市農村文化建設財力不足的固有難題,還為文化下鄉提供了服務平臺。
4以文化產業為載體,發揮城市文化的輻射帶動作用
4.1培育文化消費市場
一方面,要形成與市場接軌的商業模式,拓展消費領域;另一方面,要瞄準我市群眾潛在的文化消費需求,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提升文化消費規模和水平。
4.2拓展城鄉文化交流市場
把城市文化資源與農村文化市場、農村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市場緊密聯絡起來,提高我市農村文化資源商品化程度,為其進入城市市場提供便捷的渠道,同時,鼓勵我市城市文化產業主動在農村尋找新的突破口,開闢新的文化市場。
4.3促進城鄉文化產業接軌
充分利用、發揮我市文化產業的優勢,通過由城市到集鎮再到鄉鎮的梯次輻射過程,帶動農村的文化產業有序發展。靠近城市的鄉鎮要主動與城市文化產業接軌,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優勢,不失時機地發展基層的文化產業。
5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5.1創新基層文化幹部引進機制
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公務員招考等多種形式,配備好我市基層專職文化幹部,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待遇落實。
5.2創新基層文化人才選拔機制
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人才資料庫,每2~3年開展一次基層文化人才摸底,通過自薦、舉薦和組織開展各種文藝表演、技能比賽等方式挖掘文化新人,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
5.3創新基層文化幹部隊伍培訓機制
建立完善市、縣區、鄉鎮社群三級文化部門分級負責的文化幹部培訓體系,每年定期對市、縣區、鄉鎮社群的宣傳文化幹部進行業務培訓,確保基層文化宣傳幹部每三年能夠輪訓一遍;逐步將我市的繼續教育與專業技術職務考證進行掛鉤,調動各類文化人才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實踐培養,採取上掛下派鍛鍊、橫向交流、下基層採訪、演出、體驗生活等形式,選派文化幹部到艱苦環境和重要崗位接受鍛鍊、增長才幹。
5.4創新文化志願者激勵機制
鼓勵、引導和支援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官、離退休文藝工作者和其他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為社群和鄉村提供文化志願服務,著重從社會支援、人文關懷、心理滿足等方面完善激勵機制;根據我市公共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做好與文化志願者服務相關的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提升文化志願者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堅良.新農村建設中公共文化服務的若干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101.
[2]張瑜.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職能與角色定位———基於城鄉統籌發展的願景[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
[3]祁述裕.張禕娜.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N].中國文化報,2015-02-26.
有關推薦:
有關學校公共關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