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摘要:我國的交通運輸業一直處於不斷蓬勃發展的狀態中,是我國社會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本文從交通運輸業所面臨的新形勢出發,探析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思考
    一、交通運輸業所面臨的新形勢
     (一)“費改稅”對運輸市場的衝擊。隨著“費改稅”的實施, 將養路費、運管費、客票附加費、貨物附加費等收費專案均改為在燃油中徵稅, 有利於建立公平、合理的稅收和競爭機制, 但是,也會對運輸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一是使營業性與非營業性車輛的營運成本和經濟負擔相同, 勢必造成非營業性運輸車輛對運輸市場的衝擊; 二是隨著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工作的開展, 機關事業單位分流出來的公務車、企業過剩的自備車和迅速發展的私家車都將對運輸市場產生強大沖擊; 三是加大出租車等小型車輛的負擔,影響著運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二)機構改革對運輸市場的影響。從今年開始,省、市、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都將陸續面臨機構改革, 交通管理的機構設定、管理職能、人員編制等都將按照上級部門的有關要求進行調整。交通管理機構的改革無疑會對運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企業轉制對運輸市場的影響。為鞏固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的主導地位, 保障骨幹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長期以來,對交通專業運輸企業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傾斜和扶持措施,對長途定線客運、高速客運等一直未實行對外開放,至今尚無一輛個體或私營的營運大客車,長途客運線路80 %以上均由交通專業客運單位經營。然而,根據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抓大放小,對交通運輸企業實行戰略性的調整、改組,因此,進一步加大運輸市場的開放程度勢在必行。
  (四)區域性交通樞紐建設對運輸市場的影響。隨著路網建設、場站建設、運力工具結構調整、行業管理等都將緊緊圍繞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這一總體目標而展開。
  總之, 經受來自國內的“費改稅”衝擊和加入WTO 來自國外的外資衝擊,適應機構改革、企業轉制和區域性交通樞紐的要求是交通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
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
  為了更好地適應交通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加速區域性交通樞紐建設的步伐,交通行業管理部門應在指導思想上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加強運輸法規建設, 積極探索利用經濟槓桿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途徑, 逐步實現行業管理工作由行政手段為主向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的轉變;二是注重政策導向,發揮協會的引導和行業自律作用, 逐步實現運輸管理工作以“統”為主向以“導”為主的轉變;三是要不斷拓展行業管理職能, 從只對營業性運力管理逐步向包含營業性駕駛員和從業人員, 以及非營業性運力在內的交通運輸全行業管理的轉變。在管理目標上,要實現“十化”:
  (一)機構設定效能化。目前,運輸管理體制比較順暢,機構設定比較科學、合理,通過實行一城一交的管理體制和運輸行業管理部門四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機構設定模式, 既精減了機構和人員, 減少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和內耗,增強了管理的合力,又極大地方便了運輸經營者, 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費改稅”的實施,運輸管理體制必將發生根本性的變更,在管理機構方面, 要根據“費改稅”的形勢和機構改革的要求,按照統一、精簡、效能的原則,對交通運輸行業管理的機構進行設定和人員配置, 並進一步理順行業管理部門與交通專業運輸企業之間的關係, 以及行業管理部門與社會客運服務中心、出租客運服務中心等事業單位之間的關係, 確保運輸行業管理的政令暢通。
     (二)規劃決策科學化。目前, 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在規劃決策方面主要存在三個薄弱環節:
一是忙於事務,對市場調查研究不夠。
例如,出租客執行業是行業管理的重點, 也是矛盾的焦點和前幾年發展的熱點。但是, 因缺乏市場調查,對出租客執行業的乘客構成情況、各種出行目的所佔比重、平均運距、平均實載率、日均營收、主要路段的計程車流量變化等情況缺乏比較準確的資料資料, 給領導決策和巨集觀調控帶來難度;二是對定量分析研究不夠,對運輸市場執行規律的研究和分析大多停留在比較浮淺的定性分析階段;三是科學的決策方法運用較少,大多由領導憑經驗拍板決定。因此, 要想提高規劃決策的層次和水平, 必須在認真開展市場調查, 掌握大量詳實、可靠的資料資料的基礎上,認真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並通過採用科學的決策方法進行評估、比較和決策,才能提高規劃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才能有效地避免決策失誤,保障交通運輸業健康、有序地快速發展。
 (三)行業管理法制化。由於交通運輸業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和公共性, 涉及面廣, 影響力大,隨著“費改稅”的實施, 利用行政手段對運輸市場進行巨集觀調控和管理的力度會明顯削弱, 要實現由行政管理為主向依法管理為主的轉變,真正做到行業管理法制化, 一是必須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基礎。充分利用城市的優勢, 加速地方性交通運輸法規建設的步伐; 二是必須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四)管理手段現代化。要加速以微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化管理手段的開發和應用,加強運輸行業管理部門的裝備建設,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 提高辦事效率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五)經營主體多元化。根據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 抓大放小, 擴大對外開放, 實行運輸經營主體多元化, 是運輸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對交通專業運輸單位而言, 我認為主要有五大不足: 一是觀念陳舊, 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超前意識不夠,對行政保護的依賴性太強;二是企業包袱沉重;三是高層次的人才比較缺乏;四是規模經濟未形成; 五是交通運輸行業的科技含量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人才、科技和資金這三大基礎, 交通專業運輸企業要牢牢抓住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前的寶貴時間, 調整結構,加速發展,不斷鞏固和擴大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的網路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走專業化規模經營之路,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繼續在經營主體多元化的運輸市場格局中居於主導地位。
  (六)運輸市場有形化。在客運方面,根據客運線路走向和執行方式, 對市區各客運站的進站車輛、營運班線等進行調整和優化, 對同一方向的客運班車相對集中在同一站點發車, 既方便乘客, 又可避免同一線路因站點分設而導致客源和效益明顯差異所產生的矛盾。同時,隨著客運服務中心等專業客運站點的對外開放, 公路客運站點已基本滿足客運車輛進站經營的需要, 有必要對規模小、位置偏的一部分過渡型小型客運站點進行撤併,徹底消滅客運馬路市場,全面實現“車進站、人歸點”,並通過完善客運站點的服務功能, 為乘客和經營者提供優良的乘車和經營環境;在貨運方面,要在充分考慮市場地理環境和貨源條件的情況下, 統一規劃, 因市設場, 在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附近, 以及主要港口、樞紐站周圍新建或利用現有停車場改建一部分貨運交易市場, 並注重大型貨運交易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七)運力結構合理化。要大力發展特色運輸,鼓勵和扶持技術含量高、適應運輸需求和運輸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快速化、集裝化、特種化等運輸工具的發展。
  (八)運輸組織網路化。在客運方面, 要在各客運站點實行微機售票的基礎上進行微機聯網,組建公路客運業微機售票網路系統;在貨運方面,要在完善各貨運交易市場組貨、配載與服務功能的基礎上, 以貨運配載中心為樞紐,以各貨運交易市場為節點,採取會員制的形式,通過微機聯網,利用廣播、電視、傳呼、網際網路等媒介,初步形成覆蓋全市、溝通全國的貨源和車源資訊網路。
  (九)運輸資訊產業化。可以通過組建貨運車源和貨源資訊中心、客運資訊中心、物流資訊中心、汽車修配資訊中心, 使運輸資訊產業化, 既增加運輸資訊收入, 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又可以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水平,同時,還可增強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十)經營行為規範化。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 修訂和完善適應運輸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運輸行業准入標準, 並嚴格進行經營資質條件的審查, 把好市場準入關, 確保經營者的素質和條件; 二要通過培訓和教育, 增強經營者的守法經營意識; 三要採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執法人員稽查與群眾舉報相結合、流動檢查與站點管理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加大執法力度, 規範經營行為, 保障運輸市場朝著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方向發展。

重構城市與交通發展新格局
公路貨運站場連鎖化初論
相關知識
關於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關於交通運輸管理的論文
有關於交通運輸論文發表
有關於交通運輸的碩士論文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績效管理研究
有關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作文
數學生態學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探析
企業文化和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