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薪酬調查報告範文
薪酬以及與之相關的收入分配問題,歷來都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近幾年來,隨著我省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城鎮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總體上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職工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但由於體制、機制、法制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工資收入分配為核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日見突出。為了準確把握我省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總體狀況,弄清存在的問題和癥結,推動建立科學的工資調控機制和企業內部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維護職工收入分配權益,省總工會於2005年7-9月份,對近三年多來我省城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選取瀋陽等xxxx市的xxxx行業及瀋陽鐵路局、遼河油田等xxxx產業,共14xxxx企業、140xxxx職工為樣本,以抽樣問卷和填寫調查表為主,同時聽取勞動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全面介紹和各市各產業工會的彙報,分別召開部分企業經營者、勞動工資負責人座談會、企業工會主席座談會、企業一線職工座談會,以及對部分一線職工進行個案訪談和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等,在全面瞭解情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將調查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從全省來看,經過多年努力,以“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為主要內容的新型企業工資分配和調控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雖然這種新機制還相當不完善,但從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巨集觀調控情況來看,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機制建設,正朝著適應市場經濟的積極的方面邁進,主流是好的。
1、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調查表明,隨著改革改制的推進,我省企業自主決定工資分配的權力逐步落實,過去那種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和思維觀念正在逐步退出,企業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企業經濟效益自主決定工資水平的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對企業調整工資水平發揮了主導作用。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在企業決定工資分配中,也有了較多的思想基礎。調查顯示,因企業效益增長而提高工資的佔54.8,有61.7的企業在招聘職工確定工資或調整職工工資時參照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企業決定工資分配時,31.1的企業認為“經營方應當聽取了工會或職工代表意見後決定”,59.7的企業表示“應當由企業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兩項之和是90.8。有54.8的企業認為職工參與企業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職工代表大會”,23.8的企業認為是“集體協商”,兩項之和是78.6。另外問卷還顯示,75的企業在因各種原因需要降低職工工資時,遵循了“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的程式。從不同所有制企業看,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的方式不同。國有、集體企業工資調整方案一般都由職代會討論通過後施行;部分私營企業和其他型別的企業通過建立職代會制度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在工資分配上發揮了一定作用。統計表明,83.3的職工認為,工資集體協商在企業工資分配中“作用很大”或“有一定作用”。
2、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絕大多數企業改革工資分配製度,實行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崗位工資為主、一崗一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製度,少數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了工效掛鉤、依據“兩低於”原則自主決定工資總額的辦法,約佔總數三分之一的企業實行了經營者年薪制。在各類企業中,最基本的工資支付形式是計時工資,以計時形式領取工資的職工佔90.9,以計件形式領取工資的佔9.1。問卷統計,在8小時之內能夠完成規定勞動定額的職工佔88.8。企業現行工資分配製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工資薪酬佔有份額,收入分配明顯向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傾斜,職工各個不同群體收入分配全面拉開了差距和檔次。調查顯示,企業漲工資優先考慮技術工人和技術幹部的,佔調查企業的57.2。這種以技術和管理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崗位工資分配製度,對促進職工學技術學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起到了明顯的激勵作用。
3、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巨集觀調控情況。各級政府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巨集觀管理企業工資分配的辦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要求,有利於在工資分配中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作用的工作體系,建立了以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資手冊和最低工資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資指導和調控制度。大連、丹東兩市還開展了企業人工成本資訊試點。這些制度在指導企業進行工資分配中程度不同地發揮了一定作用。其中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控作用比較明顯。職工問卷顯示,93.3的職工,其工資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79.2的職工工資沒有過“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企業問卷顯示,在企業因經濟效益下降或資金困難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時,有88.5的企業回答能保證職工月收入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
篇2
調查原因:在當前金融危機波及面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社會整體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多重背景下,進一步明確當前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分析就業策略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具有積極意義。
社會形勢:
在金融危機的海嘯過後,雖然這次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影響那麼大。但是從對大學生就業的這個方面講,它所帶來的也就並非一般的影響了。目前,已經有不少大學生在校園招聘會上發現, 現在來招聘的單位沒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額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業的總裁說過:“如今,企業都在大量裁員,很多在職的精英我們都不得不忍痛割愛,更別說再去招聘沒有經驗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了。”這也足以見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了。
但是社會還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個人才。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讓人家無可代替的話,那麼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這對大學生的在校學習又發起了一個新的挑戰。這對大學生本身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首先,企業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們對大學生的要求是什麼呢?他們對我們的忠告又是怎樣的呢?
就每個個體而言,就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市場能力兩個部分。在專業能力方面,以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為代表的態度型資產是大學生專業能力中的關鍵,以解決問題能力為代表的知識技能型資產是專業能力的基石。在市場能力方面,為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大學生必須要了解現在整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大學生的勞動力市場的總體供求數量資訊和結構資訊,要了解職位具體的職責要求,擴大自己的認識面,更要要了解自己個人就業能力的水平,同時還必須改進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調查結果:企業對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專科生供大於求;學科專業失衡:當前的就業市場,文科專業的就業形勢與理科相比不容樂觀。然後,企業對於大學生的要求是希望他們能有“實戰”的經驗。希望大學生能多參加社會實踐來鍛鍊自己的能力從而能更加積極坦然的面對自己得與失。這種現象就是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以後,就很容易有挫敗感,而顯得精神萎靡。這就要我們大學生在校以及走上社會以後要鍛鍊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一對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這對面粉就散了。,這就是現在大學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點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還是一對很鬆軟的麵粉,如果你在給他不斷地加水,再接著揉。揉到最後就變成了一個麵糰。你再怎麼拍就不會散了。你繼續給他揉,揉到最後,他就不僅僅是一對面團了。你即使用手給他拉,他也不會斷,這就成拉麵了。人的神經承受能力,一定要達到這種狀態才能去參與社會。所以我們需要鍛鍊的正是這個。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上有些企業提供了一些職位,這些職位是能夠讓大學生作為一個起步的位子,讓他們鍛鍊自己的機會。當社會給大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而且他們是可以做到的,但他們又會覺得這個不符合我的愛好,或者這個不是我的發展方向,又或者這個工作崗位的工資太低了。這樣的情況很多。企業又針對大學生提出這樣的建議: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業的老闆都發覺現在的大學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輕人心態十分地浮躁,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很多年輕人也時常會抱怨,社會對他不公平,總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條件好,只要靠靠關係就能走上一條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無分文,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應該覺悟到人的出生時由不得自己選擇的,但是人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難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嗎?如果我們總會覺得社會就是我們的敵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來源就是社會,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學生也可以說是年輕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斷正自己的態度也是決定人生的一大要點。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的話,把自己當做是社會的主人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要靠著自己的能力才能夠成功。
企業文化調查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