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會計本科論文範文目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金融會計要具有良好的財務核算以及監督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金融風險不斷地減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防範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建議

  摘 要:在我國經濟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的情況下,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信貸與支付的風險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金融會計風險就是金融風險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危害程度並不亞於信貸風險。因此,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是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防範 金融會計 風險

  金融會計風險,就是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會計核算錯誤或會計資訊提供失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以及因為主客觀條件惡化或其他情況,使金融機構的資金、財產、信譽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在我國經濟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的情況下,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信貸與支付的風險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金融會計風險就是金融風險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危害程度並不亞於信貸風險。

  一、建立管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

  在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切實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對銀行的業務經營,特別是對高風險經營的信貸業務,進行全程跟蹤與監控,積極參與銀行經營決策,逐步建立起能適應商業化經營特點的管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一是要儘快建立集中統一管理與分級授權核算相結合的會計核算體系,全面整頓會計工作秩序,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徹底杜絕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等“三假”現象,切實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為改善銀行經營管理與防範金融風險。提供及時、真實、可靠、全面、相關的會計資訊。二是要儘快實施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杜絕違規經營、賬外經營。目前我國銀行業存在的許多風險與損失在很大程度上與違規經營和賬外經營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金融會計管理不統一的弊端,影響到會計職能的發揮,使得正常的會計資訊難以及時獲得,不僅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還容易掩蓋問題,延誤分散與化解風險的時機。因此,只有儘快實現金融機構內部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才能有效遏制違規和賬外經營,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會計風險。

  二、加強金融會計資訊披露

  離開了來自銀行內部和外部及時、可靠、完整的會計資訊,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就無從談起。為此,對來自銀行外部借款單位的會計資訊應就其真實性、全面性和相關性提出相應要求。一是考慮到目前我國企業虛假會計報表滿天飛、會計資訊嚴重失真的現實情況,銀行在接受貸款申請時,應強制要求其報送經由註冊會計師審計驗證後的會計報表,並要求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二是銀行在接受企業貸款申請時,應要求所有的貸款企業必須提供現金流量表,並應將原先著重對企業利潤指標和靜態財務比率的考核,轉變為對現金流量指標以及與現金流量表有關的財務比率的考核上來。三是鑑於我國企業編制與提供的會計報表過於簡化、資訊含量低的情況,銀行在接受企業超過一定數額的貸款申請時,除要求企業報送主要會計報表以外,還應要求企業提供能詳細披露其償債能力的補充會計資訊。

  從銀行內部來看,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和改善金融會計的資訊揭示與披露。一是為彌補會計報表專案設定較為粗糙的不足,可以考慮要求銀行在現有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再單獨編制一張能夠反映風險資產總額及資本充足率、逾期貸款平均餘額及資本風險比率、備付金及備付金比率、貸款風險集中度、短期及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及不良資產狀況等內容的補充報表,以便更為集中、全面、真實地披露有關金融風險資訊。二是由於銀行表外業務僅在業務狀況表下以會計報表附註的形式予以反映,故銀行表外業務具有自由性大、連續性弱、透明度差、風險性強等特點。因此,要恰當揭示表外業務所帶來的各種風險,完善金融會計資訊揭示制度,強化表外業務風險防範,可以考慮要求銀行編制一張“表外業務情況表”,列示表外業務的經營情況,以全面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同時,銀行應藉助先進的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將每一個借款企業的情況,包括企業的會計報表及補充會計資訊、擔保抵押和信用度及開戶狀況等錄入計算機,建立完整和連續的銀行信貸資訊資料庫,從而實現銀行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的完整、連續、動態的監控,以便及時發現企業異常,防止企業重複抵押、連環擔保、多頭貸款等不規範行為和高負債經營現象的發生,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性。

  三、完善金融會計制度

  1.改進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一是可以考慮採用能夠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計提呆賬準備金,即:將現行呆賬準備金的計提方法改為每月按實際發生的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比如1%全額計提“一般呆賬準備金”;對出現有問題貸款,應立即按其發生呆賬可能性的大小,依據預先確定的計提比例再計提“特別呆賬準備金”。當這兩項呆賬準備金累積到一定的數額,足以完全化解所有有問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賬損失風險以後,可不再計提呆賬準備金。銀行及金融機構按上述方法計提的呆賬準備金應允許其在稅前扣除。二是進一步放寬呆賬準備金計提範圍,使計提呆賬準備金的範圍不能只侷限於信用貸款,還應包括同樣存在風險的透支、融資租賃和存放同業款等。三是放寬對呆賬確認的條件限制,改革現行制度中一些過於苛刻的呆賬確認規定,使許多實際發生的呆賬能夠及時核銷,可考慮允許銀行將超過一定期限的逾期貸款一律確認為呆賬予以核銷。此外,還應簡化對呆賬核銷的審批程式,賦予銀行一定的核銷呆賬的自主權。

  2.改進現行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按現行制度規定,銀行壞賬準備是按期末應收賬款餘額的3‰計提。此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無法反映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質的應收利息的構成與發生壞賬損失可能性的關係,使壞賬損失的發生與壞賬準備的提取不相協調。為此,可要求銀行採用“賬齡分析法”來計提壞賬準備,並按應收賬款賬齡和性質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計提壞賬準備金的比例。另外,應強制要求銀行從每年實現的淨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風險準備基金,專項用於補償各種風險損失。

  3.改進資產期末計價方式。應允許銀行對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與一些非金融資產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原則計價。銀行可在每個會計期末對諸如貴金屬、抵押貸款、拆放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項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市價或可變現淨值進行比較,當這些資產的公允市價或可變現淨值跌至賬面成本以下時,或有較為明顯的證據表明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可能蒙受損失時,應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並將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之差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四、構建風險監督保障體系

  金融會計風險的監督保障體系應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三個部分。事前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制定與考核。即反映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如備付金比率等;反映資本不足風險指標體系,如資本充足率等;反映資產風險指標體系,如逾期貸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場風險指標體系,如利率風險率等;反映損益狀況指標體系,如資產盈利率等;反映貸款物件財務狀況指標體系,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產銷率、資產收益率等。事中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銀行穩健經營的動態監控。銀行的決策部門應將上述反映金融風險的一系列指標,作為需要考核的責任指標落實到各有關責任部門。會計部門要與其他職能部門一道建立起對金融風險實施動態監控的機制,隨時將來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風險的各項指標與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警戒值相對比,並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反饋訊號,敦促並監督各有關部門及時採取修正措施,以確保銀行經營始終遵循穩健與安全的原則,儘量避免與減少金融

  風險所帶來的損害。此外,事中監督還應包括對銀行業務規範和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以維護法規制度的統一性與嚴肅性,防止違規違法行為帶來的風險損失。事後監督主要應通過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各種報表的檢查分析,對銀行穩健經營的結果進行全面複審檢查,考核各單位有關控制金融風險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與措施,切實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在銀行內部還應建立健全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以便有效地在銀行經營的各個工作環節上堵住金融風險的漏洞,形成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屏障。

  五、健全金融風險監控機制

  1.建立獨立的會計核算體制。金融會計人員在業務上只接受會計主管的領導,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惟一依據是有效的會計憑證。積極推行統一的核算軟體,實行賬務集中核算,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應由系統自動生成彙總上報。其他有關會計資訊報表應當由會計人員獨立編制,任何人不得隨意調整。這樣才有利於防止和杜絕銀行“三假”的產生。提高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才能有效控制人為調錶而造成的會計資訊失真。

  2.強化重要風險環節控制。要遵循“雙人、雙崗、雙職”的原則,健全會計制度,推行會計委派制,強化財務核算,加強成本控制,加強對會計流程、印押證機、聯行清算、承兌匯票、內部往來、現金出納和財務報表等重點環節、崗位的管理,重塑會計“三鐵”形象。同時,要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會計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有效控制。要建立合理的授權分類和擔保業務的會計控制制度,健全完善各種審批手續,嚴格各項程式,加強對內部授權和轉授權的控制,嚴格擔保行為,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資訊,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防範潛在的金融會計風險。

  六、推行責任會計制度

  推行責任會計是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手段,因為責任中心的劃分符合風險控制的分散化原則。同時,責、權、利在小範圍內的充分結合也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責任中心所產生的大量憑證、報表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協助,現有的會計人員無法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兼顧責任會計工作。所以,要提供及時、有效、全面、完整的會計資訊,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而且金融會計的電算化系統要由業務資料處理系統向業務處理與管理型、決策型系統並重的系統發展,通過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的開發和運用,提高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完善現有的金融會計管理核算體系,不斷促進會計核算水平和會計核算質量的提高,努力實現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技術進步。

  篇2

  論金融會計誠信

  【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誠信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物質內容。金融會計的誠信問題,在一定層面上講,是關係著一個企業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失去金融會計誠信,會阻礙我國的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加強金融會計誠信建設,是現階段金融會計行業急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金融會計誠信 缺失 原因 建議

  一、金融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當前,金融會計誠信面臨嚴峻形勢,已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難題。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普遍存在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會計資訊嚴重失真的問題。出現如此嚴重的金融會計誠信問題,這不僅僅是道德倒退能夠解釋的,它與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都有著密切聯絡。

  1、資訊不對稱是前提

  資訊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享有不相同的資訊。如果會計資訊是對稱的,會計資訊的提供者主要指金融機構與會計資訊的使用者主要是國家管理部門與投資人對資訊的瞭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虛假的會計資訊就很容易被識破,那麼就不會有會計資訊失真的問題。但由於會計資訊的製造者一般是直接參與公司的運作管理,控制著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擁有企業內部的各種資訊,而會計資訊使用者由於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只能靠會計資訊製造者提供資訊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結果會計資訊製造者就可能出現“道德風險”或“逆向選擇”,違反誠信原則,提供虛假會計資訊,損害資訊使用者的利益。

  2、利益驅動是內在動因

  會計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會計造假背後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資訊可能騙到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並因此獲得投資、政策傾斜、核銷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企業負責人有可能因此獲得職務、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可能會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而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目前處於買方市場的環境下,為了佔有一席之地,也迎合金融機構的要求,出具虛假報告。正是這些複雜的利益關係構成了虛假金融會計資訊產生的內在動因。

  3、會計制度的侷限性是條件

  一是會計原則本身為金融會計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間。現代財務會計是以權責發生製為確認基礎,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應計、預提和待攤專案,會計資訊製造者就可以通過操縱應計專案的確認時間來製造虛假業績,如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而穩健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是建立在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基礎上的,存在較強的主觀隨意性,會計資訊製造者很容易藉此高估費用和損失、低估收入和利益來操縱利潤;另外重要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都為製造虛假會計資訊提供了想像的空間。二是會計準則的滯後性為金融會計造假提供了契機。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新的經濟事項不斷出現,使原有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已不能完全適應需要,而新會計政策又不能及時制定及頒佈,這在客觀上出現了一個“合規”的造假時段。比如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與其會計準則的脫節。

  4、失信成本低是催化劑

  目前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這減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具體的規定上現有的一些治假法規、處罰規定也顯得過寬。相對於因造假取得的鉅額經濟和政治收益而言,這種造假成本太過於低廉。而且,即使這麼輕的經濟處罰也往往是由造假機構的權益來承擔,極少影響到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利益。正是由於會計造假的預期收益明顯大於預期成本,才會不斷上演會計造假的鬧劇。

  5、監督體系不健全

  監督機制不完善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外在因素。目前,我國對會計資訊質量的監督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指金融機構內部監督,外部監督是指財政、稅務、審計、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的監督。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許多方面與市場經濟還不相適應。內部監督由於會計監督人員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往往流於形式。外部監督由於點多、面廣、任務重、註冊會計師制度又剛剛恢復建立不久,加之人員知識老化等問題,都與承擔的任務和需要達到的目標不相適應,不能從外部監督上保證會計資訊的質量。

  二、加強金融會計誠信建設的幾點建議

  1、健全法制

  1增加誠信立法,提升會計誠信的權威性和法律地位。會計誠信問題目前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現行的法律都沒有明確和直接地提出“會計誠信”的概念。而針對會計誠信或者更廣泛的信用建設需要制定專門的法規,不僅是整個社會的一種意願和期望,同時也通過法律的權威性,顯現了政府、立法、執法機構及社會公眾對杜絕會計造假的堅定決心和信念。

  2強化各金融機構負責人會計造假的法律責任,減輕會計人員造假壓力。《會計法》在規定單位負責人應對本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將會計人員也納入會計法律責任。我們建議讓單位負責人100%地承擔會計作弊的責任,而會計人員對此不負絲毫的責任。這種設想的依據主要在於,目前大多數會計作弊並非出自會計本身意願,而往往是由各種外來力量強加的。當然,如果會計人員作假行為是擅自做出的,若觸犯了法律亦應追究法律責任,但單位領導還不能溜之大吉,必須承擔用人失察、平時監督不力的責任。這樣,任何的會計作弊一旦追究責任都將是單位一把手倒黴,可以無形之中讓單位領導不再強迫會計任意操縱對外報告行為,也可以大大減輕會計人員工作中的心理壓力。這種方法,有助於讓廣大會計人員從囚徒困境中解放出來,也有助於會計誠信原則自然迴歸。

  2、嚴格金融會計內部監管

  1健全會計制度,建立獨立金融審計體系。應在金融業內建立更加獨立和專門的審計系統。具體做法包括:一是構造獨立的金融審計體系。將各金融機構現有的審計部門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審計機構,按照經濟區域分佈,各個金融機構的最高審計機構設在其總部。審計機構的費用、審計人員的人事、工資、組織關係等實行完全垂直管理。二是對其審計事項實行責任追究制,只要是經過審計的事項無論什麼時候出現問題,原審計人員和領導都要負責。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加大對各金融機構總部的審計監督力度和頻率。這樣可以使審計行為更具獨立性和內在動力,從而使存在的問題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曝光並得到處理,以保障我國金融會計資訊的真實,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2提高對金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效率。應進一步強化上級財會或內審等職能部門對管轄範圍內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對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突發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預防、糾正。要堅持原則,現

  場檢查大公無私,落實問題縝密嚴謹,劃分責任有理有據,每一次檢查都要見人落實責任人、見效整改,並且要把整改提高到主要位置,將經濟處罰與道德懲戒有效地結合起來。要高度重視檢查質量。寧可少檢查一次,也要絕對保證檢查的質量。要組織政治責任和業務素質都過硬的精幹力量,認認真真地查,徹徹底底地查。在處罰力度上,一定要“下重手、動真格”,絕不姑息遷就,確保會計監督效果得以提高。

  3成立金融會計監管委員會。美國在受到連串會計醜聞衝擊之後,在今年夏天批准成立會計監管委員會,並把非會計界人士引入專業監管架構,擔負起監管審計行業的重任。我國金融會計業應該效仿英、美等國,儘快成立獨立的金融會計監管組織,找出害群之馬,提升業界的透明度,重塑各界對金融會計的信心。

  3、加強金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1建立金融會計行為者誠信檔案。誠信檔案包含的物件是我國所有金融機構的會計從業人員及其領導。具體記錄的資訊應包括四個方面,即基本資訊、守信資訊、提示資訊和警示資訊。誠信檔案主要記錄會員的基本情況、在誠信方面的良好表現及行為、已經出現的有違行業誠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為,以及嚴重違反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及準則、受到各類處理的行為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誠信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由各金融系統逐級彙總,報金融會計學會,各單位對所報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各相關人員有義務及時向單位如實提供誠信資訊和相應資料,並保證真實。各金融機構負責本單位會計誠信檔案相關資訊的歸集、錄入,金融會計學會重點負責會計誠信檔案管理制度制定、資訊分析、更新、網路開發和維護、政策解釋和培訓,指導和監督檢查各級學會的誠信檔案建設管理工作,對全行業會計誠信資訊進行分析和披露。會計誠信檔案記錄期限至個人不再從事會計工作止。建立金融會計誠信檔案制度,對相關人員失信和處罰等相關資訊進行記錄和披露,是加強金融會計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誠信執業者受到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場的處罰。

  2深入開展金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一是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須與法治聯絡起來,互相促進。要定期組織金融會計人員和相關領導人學習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引導每個會計行為者自覺履行《會計法》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把權力和義務結合起來,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會計從業人員合法利益的利益觀。二是引導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自省自律。切實增強金融從業人員自省、自律、自重意識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引導廣大金融幹部職工自覺接受職業道德的引導、規範,自覺檢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與失、對與錯,自覺糾正言行偏差,按照金融會計職業道德要求,逐步完成從自發到自覺,從外表到內心、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的行為轉變,從而使自己的道德修養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4、培育良好的金融會計誠信環境

  1堅持誠信的用人原則。具有良好職業判斷力的會計人員是金融業的寶貴資源,這種資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現在一些單位在會計人員的使用上,以是否“聽話”作為標準,這種錯誤的用人導向是對會計職業的嚴重扭曲。提到會計人員的品質,人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堅持原則,誠實本分,而不是俯首貼耳,弄虛作假。金融機構聘用會計人員,首先選擇的應該是有誠信的人,一個人專業技術能力很強,但是缺少誠信,我們是不應該聘用的。

  2充分發揮誠信示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金融系統要將會計戰線上具有高尚會計職業道德品質的先進模範人物的生動事蹟作為教

  材,把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和道德標準具體化、人格化,增強其感染力。大力宣傳先進會計人員的事蹟,將先進會計人員的事蹟提煉成職業化要求,努力引導會計人員向先進人物看齊,實踐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與此同時,還要重視輿論作用,輿論可以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行為起到揚抑作用。在會計領域,只有形成了揚正抑邪、褒善貶惡的社會輿論,才能淨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外部環境,也才能收到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

  市場經濟本質上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需要以全社會的誠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會計的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是當前會計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會計學會應該開展一些有利於培育會計行業誠信的活動,表彰先進分子,組織進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的考核檢查,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行為進行考核評分,並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註冊登記和年檢與會計職業道德檢查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職業道德的好風氣,也才能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

關於金融會計方面本科論文
金融會計本科論文參考例文
相關知識
金融會計本科論文
金融會計本科論文範文目錄
金融會計本科論文參考例文
金融會計本科畢業論文
會計本科論文
成本會計本科論文
有關成本會計本科論文範文
淺談金融保險本科論文
金融專業本科論文題目
成本會計本科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