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公信力與建設服務型政府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職責,獲得社會公眾信任和認可的能力,它是政府影響力與號召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執政基礎、體現著政府的執政能力。政府的公信力與政府職能的履行具有密切關係。政府職能目標的適當及政府職能的踐行程度,與政府的公信力呈正比關係,即政府府越是高效地履行職責、提供服務,就越容易贏得公眾和社會的信任。

  一、政府公信力與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公信力是政府執政之基

  其實,對於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黨和國家都早有論述。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又明確強調“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更是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落腳點。這充分說明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公信力問題,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在黨的報告中,也有“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論述。社會誠信和政府公信力影響整個社會進步,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穩固的公信力體現著政府產生與存在的合法性。持續而穩固的政府公信力更多的是依靠政府在施政過程中的主動性作為爭取來的,而不是強制力。政府獲得公眾信任、擁護和支援的能力越強,公信力就越高,執行力也就越強。穩固的公信力是一種執政資源。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眾對政府治理行為的接受程度,穩固的公信力可以轉化為政府治理過程中的一種執政資源。政府公信力具有極強的示範效應,它的穩步提升對整個社會信任體系的建設及執行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才能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服務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實現服務職能,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在社會主義社會,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並通過法定程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府。服務型政府作為新時期行政改革的一個目標,呈現出豐富的內涵。服務型政府應該是法治、服務、效能、廉潔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出臺的每一項政策,制定的每一個舉措,都應該尊重人民意願,體現人民要求,為人民利益服務;政府透明的行政保障了人民知情權,人民才會積極參政議政,政府官員才接受監督,不敢懈怠。這樣的政府才能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心,真正贏得民眾的信任。“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執政依靠人民,執政成果由人民共享,打造服務型政府,也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取信於民,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根本途徑。

  二、多重問題損害政府公信力

  一地方政府的權威流失

  總體而言,中國政府的公信力保持在穩中有升的狀態,但政府在某些方面獲得公眾信任的能力還存在問題,呈現出“兩個遞減”的特徵。從橫向看,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成為影響政府整體公信度的“短板”。根據《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報告》2001-2010 的調查表明:城鄉居民對政府管理經濟事務的信心度較高,而對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信心度則較低。從縱向看,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隨著政府層級的降低依次遞減。根據《小康》雜誌釋出的《2005-2011中國信用小康指數》報告,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很多受訪者則表示不信任地方政府,2008年認為政府公佈的資料摻假的比例高達91.1%。

  二政府資訊缺少透明度

  資訊是公民瞭解、參與、監督政府管理的基石,沒有透明的資訊,公眾無法有序參與,政府無法獲得真實資訊,就會產生政府的“刁民思維定勢”與百姓的“貪官思維定勢”,即政府總是不信任百姓能夠自我管理,而百姓總不相信政府會以民為本。目前政府政策的議題設定、方案選擇、執行和評估,都還遠未達到開放的程度。民眾的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都缺少制度保障。資訊的不夠透明,限制著政府內部決策、執行、監督之間的有效制約,政府制度中的權力和權利難以達到平衡,政府的公信力也就越難提高。

  三公共政策的執行乏力

  政府公共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政府政策沒有連續性,普遍的問題是“新官不理舊事”,一屆政府一朝政策,常常是重打鑼鼓再開張,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一個班子一套思路,一屆政府一個政策”的局面,影響政府的形象,對整個社會信用問題的負面影響極大。公共政策變更的隨意性很大,導致公眾無法對政府的行為做出合理的預期。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推動工作開展,草率出臺政策,之後又久久不能向群眾兌現承諾,使政府失信於民,導致政府公信力受損。

  四腐敗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腐敗導致的政府“公信力”日漸遭遇質疑。反映在社會管理上,當前我國的社會管理局面中出現了一個“公信力怪圈”,即老百姓已經習慣於懷疑政府,甚至是對政府出現了“有罪推定”:官民衝突時,錯肯定在政府;官員有錯時,肯定是貪贓枉法;政府出臺政策時,總是與民爭利; 政策評價時,大都將信將疑……諸如此類,使得政府很多良苦用心不被理解,好心辦不成好事。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五個層面

  一在理念層面,牢固樹立服務觀

  要牢固確立權為民所用的執政理念。政府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政府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因此,恪守執政為民的理念就是政府的最大誠信。政黨是公民控制政府之手,是民意表達的工具,執政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程度高低、公民政治權利實現的程度,進而影響政府信任的程度。只有執政黨從執政理念、制度供給、執政體制、幹部輸送等各個方面都體現著為民服務的精神,規範政府的內部管理以及外部關係,提高行政道德和行政管理水平, 才能使政府更好地贏得公眾的信任。

  二在政策層面,完善程式與加強監督

  完善決策程式,運用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和公眾參與,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大資訊公開力度,拓寬資訊公開渠道,健全資訊釋出機制,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使公共權力的行使自覺接受法律和制度的約束、社會和公眾的監督。進一步加強權力執行監督和制約,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切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

  三在制度層面,加強民主建設

  制度建設對政府公信力具有根本性的影響。改革開放30 多年來,社會構成發生巨大變遷,通過強化“三個代表”、“政治文明”、“服務型政府”、“和諧社會”等概念,人們的政治理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完善黨內民主,選出素質高、政治影響力大、民意基礎好的主要負責人,對於增強公民對制度、機構和主要負責人的信任度無疑是很重要的。通過人大在決定重大事項、預算、監督方面發揮更多作用,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積極作為,分散國家行政機關的壓力。

  四在政府層面,建設服務型政府

  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地方政府管理創新,是政府提升公信力的癥結所在。一是合理定位政府職能。政府是“有限”的,政府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能和作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其經濟職能的行使,必須以不破壞市場機制的正常執行為前提,任何與市場競爭機制相沖突的政府行為必然導致其行為有失信用的本質要求。二是合理定位各級政府的不同職能。針對越是基層政府越應側重公共產品提供者的目標,將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公共服務的任務就要重一些,合理配置各級政府的財權與事權。政府在政策的實施、操作上,要把握好適度原則,保證經濟發展和人民利益的實現,以取信於民。

  五在管理層面,改進管理流程

  政府工作流程的改進,是影響公眾對政府服務水平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強對政府行為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綜合運用多種現代管理手段,提高政府行政績效。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是引導政府及其公務員樹立正確導向、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實行行政問責制的前提和基礎。績效評估體現了是公眾對政府政策、行為結果的認同情況,政府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公眾的需求,是社會公眾審視政府能力與表現,乃至政府公信力的一個主要度與標杆。

  總之,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關係黨的執政形象、影響黨的執政地位。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貫徹落實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創新和改進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實把各項職責履行好、各項事業發展好,以為民贏公信、以公正建公信、以高效樹公信、以公開促公信、以廉潔保公信,以良好的執政形象和工作業績贏得人民群眾的普遍信任和真心支援。

公共營養師理論知識
在公共管理視線裡提升我國旅遊文化品位
相關知識
提升政府公信力與建設服務型政府
新形勢下提升普通教研室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改革舉措研究論文
政府公共關係建設論文
如何提升幼兒記憶力
如何快速提升大腦記憶力
如何提升自己記憶力
如何提升記憶的能力
如何提升短期記憶力
提升大腦記憶力的方法
提升社交自信心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