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兒童在愛的陽光下燦爛起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目前農村由於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人數眾多,留守在家裡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日漸增多,我們將這類學生稱為“留守學生”。由於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監管,許多留守兒童過早地承受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不少留守兒童表現出害羞、不善於表達的自閉傾向,一半以上的留守兒童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如何去關愛這些“留守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這已成為當前農村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一、愛的呼喚
留守孩子往往認為世界只有日記這麼大,不願意接觸外面的世界。心靈的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去醫治,面對“留守學生”,我們不能因其行為習慣、學習成績差就歧視、放任不管,而應從生活、學習各方面施以真摯的愛與熱情。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改變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接近他們,多關心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更好地走進他們的世界,促使他們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接受教育引導。“良言一句三冬暖”,校園的長廊、小道、曲橋等都成為我們老師與留守孩子促膝談心的好場所。孩子的心是清純的,老師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鼓舞的手勢,一句關心的話語,勝過千叮萬囑,從孩子泛著紅暈的臉龐上分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心與老師的心靠得越來越近。
二、真摯的互助
老師不管怎樣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生活,畢竟不可能總在其身邊,因此為了能使留守孩子真正達到與一般孩子一樣的狀態,學生間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學校組織愛心隊員與留守兒童結成“一對一”互助對子,同學之間無話不說,學習上的難題解決了;生活中,父母在家的孩子給了留守孩子細心的照顧,讓他們品嚐到了家的溫暖、友情的珍貴。同學之間的友善、熱情、鼓勵,讓這些留守兒童燃起了友愛的火花,他們從學習互助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從同學親切的關懷中重新找到了親情,享受到了同學間相處的歡樂……爽朗的笑聲又回到了留守孩子的身邊,他們臉上的笑容如九九豔陽天般燦爛,“自卑”、“自鎖”的心態一掃而光。
三、“留守兒童之家”
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教育、引導“留守孩子”光靠少數人奮戰,難免顧此失彼,只有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孩子們在這塊他們的天地裡可以盡情地傾訴、暢談。
1.“和老師相約”。
留守孩子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一定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老師點撥迷津。我們在“留守兒童之家”裡設立了“和老師相約”信箱,留守孩子們可把困惑、疑慮、想法等寫成文字投到信箱內,學校安排老師定期解答,需要個別解決的單獨談心,共性話題採取師生對話交流會的形式解決,這樣孩子們學習、生活的勁頭就更足了。
2.留守兒童“沙龍”。根據年齡、興趣和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老師將留守孩子組建成了若干小組,定期舉行“沙龍”活動,孩子們定期根據他們喜歡的話題參加活動。有孩子生日時,大家和過生日的孩子一道開展“祝你生日快樂”活動,過生日的同學充分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陽光,信心倍增;有重大節日活動或是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時,孩子們之間互相交流心得,暢談體會,相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習、生活的質量。
四、“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學校教育開放日”
由於留守的孩子們多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們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為幫助這些爺爺、奶奶們進一步明確教育的正確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學校創辦了“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做到“四落實”,即學員物件落實、講課教師落實、教學內容落實、各項制度落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這些爺爺、奶奶們普遍反映:“這樣的學校就是好,教育好孩子我們有本錢了。”
每個學期學校會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開展一次教育開放日活動,邀請留守孩子的爺爺、奶奶們來校聽課、看活動、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讓他們瞭解學校教育學生的全過程。
五、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
為促進留守學生的自主發展,真實反映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讓他們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我們幫助每一個留守學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主要收集、記錄留守學生自己、老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材料,如優秀作業、活動記錄、發表作品、記錄自己學習活動的照片、磁帶、實驗報告等。成長記錄袋可以說是記錄了留守學生在一個時期一系列的成長“故事”。
六、“愛心大使”、“代理家長”
為推動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我們成立了以“伸出愛的雙手,為了那渴望的眼神”為活動宗旨的留守兒童愛心驛站,選聘社會上知名人士、熱心人士擔當“愛心大使”和“代理家長”,共同為愛的事業奉獻,為需要幫助的留守孩子們登高一呼,關心他們的生活,讓留守的孩子們感覺到家的溫暖、社會的溫暖,給他們一個愛的童年、一個完整的人生。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我們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的實踐行動中來,使留守孩子有了嶄新的學習與生活。為了留守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讓我們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匠心,讓留守的心不再流淚。
書香濃郁滿校園無聲世界更精彩
重資源的開發更重資源的培植
一、愛的呼喚
留守孩子往往認為世界只有日記這麼大,不願意接觸外面的世界。心靈的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去醫治,面對“留守學生”,我們不能因其行為習慣、學習成績差就歧視、放任不管,而應從生活、學習各方面施以真摯的愛與熱情。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改變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接近他們,多關心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更好地走進他們的世界,促使他們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接受教育引導。“良言一句三冬暖”,校園的長廊、小道、曲橋等都成為我們老師與留守孩子促膝談心的好場所。孩子的心是清純的,老師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鼓舞的手勢,一句關心的話語,勝過千叮萬囑,從孩子泛著紅暈的臉龐上分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心與老師的心靠得越來越近。
老師不管怎樣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生活,畢竟不可能總在其身邊,因此為了能使留守孩子真正達到與一般孩子一樣的狀態,學生間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學校組織愛心隊員與留守兒童結成“一對一”互助對子,同學之間無話不說,學習上的難題解決了;生活中,父母在家的孩子給了留守孩子細心的照顧,讓他們品嚐到了家的溫暖、友情的珍貴。同學之間的友善、熱情、鼓勵,讓這些留守兒童燃起了友愛的火花,他們從學習互助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從同學親切的關懷中重新找到了親情,享受到了同學間相處的歡樂……爽朗的笑聲又回到了留守孩子的身邊,他們臉上的笑容如九九豔陽天般燦爛,“自卑”、“自鎖”的心態一掃而光。
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教育、引導“留守孩子”光靠少數人奮戰,難免顧此失彼,只有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孩子們在這塊他們的天地裡可以盡情地傾訴、暢談。
1.“和老師相約”。
留守孩子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一定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老師點撥迷津。我們在“留守兒童之家”裡設立了“和老師相約”信箱,留守孩子們可把困惑、疑慮、想法等寫成文字投到信箱內,學校安排老師定期解答,需要個別解決的單獨談心,共性話題採取師生對話交流會的形式解決,這樣孩子們學習、生活的勁頭就更足了。
2.留守兒童“沙龍”。根據年齡、興趣和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老師將留守孩子組建成了若干小組,定期舉行“沙龍”活動,孩子們定期根據他們喜歡的話題參加活動。有孩子生日時,大家和過生日的孩子一道開展“祝你生日快樂”活動,過生日的同學充分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陽光,信心倍增;有重大節日活動或是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時,孩子們之間互相交流心得,暢談體會,相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習、生活的質量。
四、“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學校教育開放日”
由於留守的孩子們多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們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為幫助這些爺爺、奶奶們進一步明確教育的正確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學校創辦了“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做到“四落實”,即學員物件落實、講課教師落實、教學內容落實、各項制度落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這些爺爺、奶奶們普遍反映:“這樣的學校就是好,教育好孩子我們有本錢了。”
每個學期學校會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開展一次教育開放日活動,邀請留守孩子的爺爺、奶奶們來校聽課、看活動、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讓他們瞭解學校教育學生的全過程。
五、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
為促進留守學生的自主發展,真實反映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讓他們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我們幫助每一個留守學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主要收集、記錄留守學生自己、老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材料,如優秀作業、活動記錄、發表作品、記錄自己學習活動的照片、磁帶、實驗報告等。成長記錄袋可以說是記錄了留守學生在一個時期一系列的成長“故事”。
六、“愛心大使”、“代理家長”
為推動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我們成立了以“伸出愛的雙手,為了那渴望的眼神”為活動宗旨的留守兒童愛心驛站,選聘社會上知名人士、熱心人士擔當“愛心大使”和“代理家長”,共同為愛的事業奉獻,為需要幫助的留守孩子們登高一呼,關心他們的生活,讓留守的孩子們感覺到家的溫暖、社會的溫暖,給他們一個愛的童年、一個完整的人生。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我們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的實踐行動中來,使留守孩子有了嶄新的學習與生活。為了留守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讓我們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匠心,讓留守的心不再流淚。
重資源的開發更重資源的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