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案例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目前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案例分析》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本文就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案例的方式作一論述。

  關鍵詞: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健康不僅是指強健的身體,還包括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即健康的心理。近年來我國有關調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發病率已經成為當前危害我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問題。我國青少年中約有35%左右的人存在著障礙性心理表現。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學習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標準是:1.智力正常。2.情緒適中3.意志健全。4.人格統一。5.人際關係和諧。6.與社會協調一致。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性。

  現將本班學生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一、具體案例

  我班學生李某,男,高一入校表現較好,學習成績優秀,積極上進,愛好廣泛,性格開朗,樂於助人,深的同學喜愛。擔任我班副班長,主管學習和紀律,起到好的帶頭作用。

  可是在高一第一學期期末時,他突然變得無精打采,整天趴在課桌上,無心學習,交流幾次,不明原因,只說最近身體不舒服,與其家長交流,也說最近可能身體出了問題。我也沒有太在意。沒幾天,李某一大早著急到我辦公室說耳朵很疼,這幾天突然聽不到了。這是一個學音樂的孩子,耳朵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急忙送往醫院,醫生說是有感冒引起,並非大問題,休息一週後就應該沒事。而且也沒有李某說的那麼嚴重。只有一點發炎,不至於聽不著。休息兩週後,李某來到班裡,還是無精打采,很快進行了期末考試,成績很不理想。我也只能鼓勵他,儘快養好身體,下學期能有一個全新的面貌。然而、放假後的某一天,李某的媽媽打來電話,還帶著哭腔。說是李某離家出走兩天了,一點音信都沒有。看看其他同學能否聯絡上。怎麼會呢?馬上快過年了,其他同學也都無法聯絡上。最後發動了全班同學尋找,終於在網上找到了。但李某什麼也不說,只是說想透透氣、答應過兩天就回家。這到底是怎麼了?我不停地在網上與他交流,他始終不回答原因。三天後、一臉憔悴的李某說想和我談談。這時已經是年二十八了。他穿得很單薄、一臉滄桑,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將他帶到家裡,沉默、而後流著眼淚告訴我說:“實在是受不了了”“煩透了”之類的話,聽著他的話我頭腦一片空白。這就是我們班的副班長嗎?如此大的變化,我不知該如何面對。雖然從教十餘年,也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但如此複雜的心理變化,我還是頭次遇到。但他既然能來我這,我就一定要搞清原因。沉默之後,他抬起頭說道:“老師,我實在很痛苦,自從得病後,我覺得在專業學習方面力不從心。我很熱愛專業。但是,我看我是毀了。”我說明我的觀點“醫生說只要休息,應該恢復了。沒有嚴重到如此程度。”“但是我就是不舒服,從小父母嚴格要求,我知道凡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我做不到更好,父母也經常埋怨我。見到他們就討厭。我覺得就是耳朵不好,就是沒有以前有感覺了,我該怎麼辦?”“除了這些,還有別的嗎?”“我不想見同學,同學們也都用異樣眼光看我,我不想上了。我要煩死了。”是呀,他是心理出了問題,我要慎重對待。

  二、案例分析

  這樣的例子還是很多的,現在有一些學生到底是怎麼了呢?為什麼會表現出自責、逆反、憂鬱、疑慮的心理,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經常表現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我認為導致李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使然。青春期心理危機。青春期心理危機是指發生於14-18歲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種心理障礙。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會一反常態,變得孤僻古怪,脾氣暴躁,不合群,常常頂撞父母和老師,甚至逃學拒讀、離家出走,有輕微心理失調。如有畏難心理,逆反心理情緒波動,情感脆弱;自卑煩惱,多思多慮;難以自控;過分緊張,焦慮而引起學習困難,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使青少年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誤區。過度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家長的一廂情願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全。

  三學校教育的誤區。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

  四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青少年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對策建議

  學生的過錯行為和不良品德行為都屬問題行為。從學生的成長經歷來看,他們始終伴隨“試誤”活動而發展。由於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等等影響,學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作為教育者,我們怎樣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導,用腦去處理,根據問題行為的輕重大小對症下藥,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處理問題行為的策略、方法、手段不一樣,其結果就可能是天壤之別。

  一提前預防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不希望出現問題行為。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問題行為,我們就得治本。要進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據人地時空作出有預見性地分析,要制定計劃,預期落實。我們不但要有問題行為的意識,更要有預防問題行為的行動,這樣才能將問題行為扼殺在萌芽之前。囑咐等都是可取的辦法。

  二保持冷靜

  冷靜是處理問題行為的關鍵。學生問題行為出現以後,一般我們都要進行冷處理如:等一下,我馬上來處理;你們先想一想,等一會兒我就來處理,讓時間向後延一延,使心態靜一靜,做到保持平常心,見怪不怪。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自省自悟,又利於老師摸清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從而選準處理問題行為的最佳辦法。同時還可以避免簡單粗暴

  三積極轉移

  當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傷害憋了一肚子氣後,往往會把心中的怒火轉嫁給別人,而且會“轉移攻擊目標”。醫學界將其定義為“心理轉移”。學生的問題行為大多都是由“消極心理轉移”產生的。如果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這一點,並儘可能地尋求“積極心理轉移”,學生的問題行為就可減少或者遏制。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關訓練。如傾注愛心、擔負責任、磨鍊毅力、錘鍊意志等活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以愛換德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師要真誠地幫助他們,關心他們,體貼他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對待問題、處理問題,而且顧及學生的合理要求,再調皮的學生也是會被老師的關愛喚醒良知的。愛是教育的靈魂,用好了它,不僅對處理學生問題行為作用很大,而且其綜合效力也是巨大的。

  五活動補償

  由於課程、裝置和師資的限制,現在的學校大多都只重視理性活動,重視室內活動。學生的活動空間幾乎只有教室,差不多整天都是關在教室裡死啃書本。形式單調呆板,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得不到滿足,學生的肢體力量得不到釋放,於是產生不滿、焦慮、煩躁和反抗,進而出現各種問題行為。尤其是學困生根本找不到一點兒成功的樂趣。對此,我們要想辦法,擠時間組織一些肢體活動、戶外活動,並且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樣,學生的心理慾望得到了滿足,學生的肢體力量得到了釋放,當然,這方面的問題行為也就自然地減少了。

  六引發宣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例子:吃敗仗的籃球隊員為了表示不滿,往往把籃球狠狠地向地上一扔。受老師批評後的學生痛哭一場後,倒顯得很平靜,而且有可能行為更規範。籃球隊員為什麼要這樣做?受批評後的學生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這就是發洩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挫折引發的發洩形式多數表現為攻擊。因此,當學生內心有積憤時,我們要引導其發洩;當學生情緒不滿時,找機會讓其傾述,學生的攻擊行為就可得到控制,甚至得到利用。

  七自我教育

  加強自我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增強自我勝任感和責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控制,才是我們治理問題行為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讓學生通過不斷內化,明白自己進步強化自己的責任,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八相互幫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組織精神、團隊作用、個人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在我們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全憑自己個人的能耐是很難做成大事的。當然,對一個班級,不管是從現實管理還是從教育的未來意識來說,都應該重視這方面能力的鍛鍊和培養。尤其是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如果老師只憑自己一盯一,將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對學生除了要重視自律意識的培養外,還要教給學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顧的策略和方法,以通過互相幫助的途徑,達到全班協調、整合,實現自主管理的目的。

  經過分析,我打算先讓李某安靜一會。我打電話通知了其父母見面,當父母見到李某後,並未如李某想的大打出手,母親抱住孩子哭了,父親也關切看著他。我把我的分析建議告訴李某的父母,希望我們多方努力,而今李某在共同的關愛中,回覆了陽光性格,與同學們相處的融洽,又成為我班的好班長。

  總之,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由於青少年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衝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得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並且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脆弱,生活閱歷的膚淺,抗挫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進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以致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精神疾病。所以青少年時期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非常時期,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者,與教師一道結成施教的主幹力量。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的人才,家長及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家長和教師應當全面深入地學習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諮詢心理學等相關學科,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感,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指導、解決青少年存在的各種錯綜複雜的心理現象,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要從點滴抓起,重在滲透。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耐心與匠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教師在強化“心理素質”的培養意識的同時,應加強自身修養,學習、掌握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注重研究教育藝術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自我心理成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心理案例的論文
有關心理現象的論文
有關心理衛生的論文
有關心理調節的論文
有關心理調節的論文
有關心理成長的論文
有關心理學課程論文
關於心理健康的散文_有關心理健康的散文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有哪些
有關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