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家庭教養行為關係的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在發生改變。在當今時代,瞭解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現狀,掌握心理行為問題和家庭環境的關係,對減少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家庭教養行為關係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家庭教養行為關係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瞭解梅州市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情況,及其與家庭教養行為的關係。方法:採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利用《幼兒心理衛生問題篩查問卷》《3~6歲兒童家庭養育環境量表》和一般情況調查表對梅州市10所幼兒園的924例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

  結果:學齡前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為15.9%。獨生子女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高於非獨生子女P<0.05。無心理行為問題的學齡前兒童家庭教養行為總得分高於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在不同的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社會適應/自理、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環境氣氛5個家庭教養行為因子上存在差異P<0.001。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在家庭教養行為因素中的Logistic迴歸分析顯示:家庭教養行為中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是影響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較高,兒童行為問題較為突出;兒童家庭教養行為與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家庭教養行為中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是影響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隨著社會文化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兒童心理精神衛生問題越來越多[1]。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認識、情緒情感、個性發展及社會行為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如果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和及時解決,將會對兒童個體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由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如果這一階段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將會得到很好的改善[2-3]。

  因此兒童心理行為健康問題近年來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家庭是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活動場所,尤其是在兒童早期,家庭幾乎是兒童發展的全部環境,父母作為兒童的主要撫養者,其教養行為在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形成與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主要探討父母教養行為等家庭因素與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健康狀況的關係,以期為科學有效的培養兒童健康心理行為及父母正確的養育行為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採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於2013年10-12月在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隨機選取10所幼兒園每個幼兒園分別選擇大、中、小班各1個的1000名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物件。納入標準:1不限性別;2年齡3~6週歲;3體格及神經發育正常。排除標準:精神病、智力低下等神經精神疾病家族史或智力發育遲滯的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者。

  1.2 方法 問卷調查由研究者本人、經過統一專門培訓的調查員、兒童家長及幼兒教師共同完成。調查工具包括:

  1《幼兒心理衛生問題篩查問卷》:問卷涵蓋學齡前兒童發育問題、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3大維度,共計23個條目;每個條目採取“是”和“否”的兩極回答。該量表在深圳市學齡前兒童中應用證明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5]。

  2《3~6歲兒童家庭養育環境量表》:該量表由53個條目組成,包括6個維度: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社會適應/自理、忽視/干涉/懲罰、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環境氣氛。每個條目均採用Likert模式5級評分制,每個因子得分越高,說明家庭養育環境越好。該量表由何守森等[6]於2008年編制完成,是目前國內唯一進行了標準化的6歲以前兒童家庭養育環境測評量表,並證實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3一般情況調查表:主要調查兒童基本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將患者全部資料資訊錄入資料庫,應用SPSS 16.0統計軟體對資料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對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採用t檢驗滿足正態分佈;計數資料採用率%表示,比較採用 字2檢驗;採用Logistic迴歸模型分析家庭教養行為因子與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的關係,並計算相對危險度OR及其95%CI。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基本情況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比較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問卷92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4%。924名學齡前兒童中,發現有心理行為問題者147例,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為15.9%。獨生子女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高於非獨生子女P<0.05;而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體重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兒童家庭教養行為與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的關係 無心理行為問題的學齡前兒童家庭教養行為總得分高於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在不同的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社會適應/自理、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環境氣氛5個家庭教養行為因子上存在差異P<0.001,見表2。

  2.3 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在家庭教養行為因素中的Logistic迴歸分析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教養行為中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及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是影響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3 討論

  現代生活方式對兒童的社會心理髮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也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是環境、社會、家庭及教養等相互作用的結果。由於兒童心理受地域、經濟及文化等綜合的影響,因此國內外有關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報道及結論並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對梅州市10所幼兒園3~6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家庭教養行為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5.9%,獨生子女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高於非獨生子女;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及不同體重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獨生子女除了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外,沒有兄弟姐妹這層關係,因此其社會化的過程中帶有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存在依賴性強、獨立性差,逆反任性及孤僻怯懦等心理問題。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受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只要學校和家庭在這方面形成共識,必定能有效保證和促進獨生子女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改善[7-9]。

  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家庭教養行為與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家庭教養行為是指父母在對其子女撫養、教育過程中,為了將子女培養成其心目中的理想狀態而在子女行為表現的基礎上對子女實施相應的教養策略的過程。家庭教育行為對兒童行為起了示範和強化作用,兒童的行為問題反過來可能影響家庭功能,使父母及親子間矛盾增加,引起父母的較量、緊張和情緒障礙,從而加重兒童的行為問題,形成惡性迴圈。父母應保持適當的親近與距離來教導、養育子女,否則,長期的親近和過分的溺愛,會阻礙孩子的成熟及獨立。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心理行為問題的學齡前兒童家庭教養行為得分高於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即家庭養育環境越好的兒童越不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在家庭教養行為因素中的Logistic迴歸分析進一步發現,家庭教養行為中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及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是影響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相關研究表明父母經常吵架、家庭婚姻狀況不良等與兒童行為異常相關[10-12]。另有研究發現,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越高,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率就越低,反之,家庭成員之間越不融洽,相應兒童行為問題發生率就越高[13-15]。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檢出率較高,兒童行為問題較為突出;兒童家庭教養行為與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家庭教養行為中語言/認知資訊、情感溫暖/自我表達及活動多樣性/遊戲參與是影響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預防,要充分發揮父母的積極主動性,應針對家庭教育行為中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論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家庭教養行為關係的研究論文
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的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的論文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異常行為
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的好方法
學齡前兒童怎麼提高思維能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