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教育的教師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對幼兒必須進行社會性教育。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著這種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淺談對於幼兒的社會性教育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對幼兒必須進行社會性教育。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著這種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作為幼教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

  關鍵詞:幼兒 社會性 教育

  人之所以和動物有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人總是在工作、生活、學習中會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從人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有了這種社會屬性,使他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裡。幼兒時期是人一生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將來會生活在一個開放、瞬息萬變、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裡,這不僅要求他們應具有雄厚的知識結構、人格品質,而且更需要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而長期的幼教工作,太多注重幼兒保教方面,往往忽視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

  未來教育的基礎就是幼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必須進行社會性教育,幼兒進行社會性學習的內容就是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性。因此,幼兒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要在和同伴的交往過程中,要友好相處,要學會看待自己,尊重他人;在和成的人相處中,要讓幼兒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發展自信和自尊,能夠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著這種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作為幼教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

  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指南》明確指出:教師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瞭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他遊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少的就是這種社會環境中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在家裡往往以自己為中心,表現得唯我獨尊、自私固執,只為自己的愉悅體驗,很少想到別人的不同感受。所以,教師往往會把“行為習慣和規則”作為幼兒社會性教育的第一堂課。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師可通過言語指導和動作示範,教給幼兒簡單的一些生活規則,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不防礙別人,早上入園的時候要向老師、小朋友問聲好;回家的時候要說聲“再見”;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專心,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嘴;從不剩飯,自己穿脫衣服,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等。並且要講給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讓幼兒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應該怎樣做等。教師要讓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實踐運用,在社會環境中獲得各種感受,並把由此產生的觀念、認識、情感轉變為行動。

  二、讓幼兒適應集體性生活

  社會屬性決定了人不是孤立地存在於這個世界,而是生活在集體關係中。幼兒社會交際圈狹小,經常獨自玩耍,特別是初入園的幼兒,沒有集體觀念和集體生活的能力。他們往往表現得孤單、害怕、不合群,教師可以找來熟悉的小朋友,或者讓大班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讓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園裡各種活動的樂趣。玩具、圖書是幼兒的好夥伴,也是用於交往的一種工具。《指南》建議,對幼兒與別人分享玩具、圖書等行為給予肯定,讓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高興和滿足。我們可以讓幼兒從自家帶來最喜歡的玩具,互相交換、互相學習,交流合作中共同遊戲。《指南》還建議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喜歡拼貼畫這一特點,設計了“建設我們的家園”這一活動。我首先在黑板上貼好一幅大背景圖,然後發給小朋友紙片、剪刀、膠水等工具,讓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器材畫在紙上,也可以帖上綠樹紅花裝扮樂園,剪出來貼在黑板上,如果畫不出來,同桌、教師可以幫忙。幼兒接到任務,立刻躍躍欲試,興奮異常。有的貼上了滑梯、小船、飛機、健身搖等;有的貼上了結滿果實的蘋果樹,正在盛開的鮮花。通過大家的拼貼,樂園變得豐富多彩,非常漂亮。最後,我做了肯定和表揚後,明確指出,正是小朋友們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揚了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互相協作、遵守紀律,才建設起了這樣美麗的樂園。

  而對於膽子小,不習慣集體生活的小朋友,要多鼓勵,給他們以鍛鍊的機會,比如上美工課的時候,讓他來分發美工紙;吃午飯時候,讓他來分筷子。在上課時,教師有意指名他發言,並讓全班小朋友鼓掌,給他勇氣;可以設定情境,讓他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等。這一教育活動,看似是針對幼兒個體教育,但對其他幼兒定會形成積極影響。

  三、教師認真處理幼兒矛盾

  《指南》指出,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衝突時,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幼兒最喜歡的就是遊戲,遊戲能使他們保持心情愉快,思維活躍,能夠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而幼兒在遊戲活動時,難免和小夥伴們會發生矛盾,也會把一些不良的行為表現出來。教師正是要利用這些生活事件、矛盾糾紛來進行社會性教育。我們在教學中,最常碰到的就是一位小朋友搶了另一位小朋友的玩具,被搶的小朋友會哭著向教師告狀。在處理這樣的事時,一般教師都是採用常規教育方法,把搶了玩具的小朋友叫到跟前,對他嚴肅批評說講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要他把玩具還給小朋友,並向他道歉;對於“受害者”則採取安慰的辦法,如給他一個玩具,以平息眼前的衝突。結果搶了玩具的小朋友只得照辦,但沒過多久,同樣的事情又會重複發生。分析原因,是因為我們用簡單的批評和教育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用“是非對錯”來衡量和判斷幼兒。我們應先該問清楚幼兒需要什麼,為什麼需要,既然自己特別需要和得到,那別的小朋友呢?是不是和你有一樣的感受呢?別的小朋友應不應該得到呢?然後讓他思考,遇到這樣的事,怎麼辦才能使別的小朋友接受你的得到呢?”這咱循循善誘,由裡向外的教育方法,會使幼兒從“利己”行為的基礎上,形成更好的“利他”行為。

  四、教師給幼兒做好表率

  教師道德職業的核心之一就是以身作則,尤其對於剛進入社會環境中正在成長的幼兒更是如此。幼兒剛進入學習階段,面對一個全新的社會環境,老師就是唯一的標準,我們常常聽到幼兒用老師的講過話要求家長,用老師的行為去衡量周圍的人,所以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當好幼兒心中的標尺。其次,幼兒模仿力強,最喜歡模仿老師講課、教育小朋友,有時會把這些言行帶到家庭中、社會中去。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幼兒的行為。所以《指南》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他們的可塑料性和模仿力最好,教師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同時建議,教師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如:答應幼兒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愛幼、愛護公共環境,節約水電等;經常問候父母,主動做家務;禮貌地對待老年人,如坐車時主動為老人讓座;看到別人有困難能主動關心並給予一定的幫助等。因此,教師的自身的行為,就對幼兒最好的社會性教育。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幼兒社會教育的論文
幼兒園社會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論文文獻
探討幼兒園體育教育的相關論文
論家庭教育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論文
有關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論文
談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
論幼兒安全教育的參考論文
蒙臺梭利與幼兒教育的探討論文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參考論文
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淺析論文
關於幼兒音樂教育的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