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管理學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知識經濟的特點是其整個經濟體系都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教育管理領域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職能等方面都受到其深刻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教育管理改革 》

  【摘 要】結合講授計算機專業高階語言程式設計C++課程及實驗的經驗,針對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程式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並在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方法的改變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c++語言程式設計 計算機專業 教學方法 高職高專

  一、C++語言介紹

  C++程式設計語言是在C語言基礎擴充了面向物件機制而形成的一種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語言,它除了繼承了C語言的全部優點和功能外,還支援面向物件程式設計。其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目標程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適合編寫各種軟體,尤其是系統軟體,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

  目前,C++程式設計語言是許多高職高專計算機教育的核心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軟體開發能力,還可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許多高職院校將面向物件程式設計及面向物件技術正式列入教學計劃,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本人根據自己的多年的教學經驗,對c++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進而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二、高職高專C++的教學現狀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大多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學生文化基礎差,入學成績普遍偏低,面對高職院校必須學習的一些理論性邏輯性稍強的課程就感覺非常困難。其次,一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大部分同學都帶著原來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使他們在接受知識上比別的同學要慢一些,而且在課餘時間,他們也不能自主學習,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差的重要原因。而c++是從面向過程的C語言發展而來的,並非是純面向物件的語言,是一門高度抽象的課程,很多內容只可體會,很難言傳。面向物件的c++語法較複雜,教學往往陷入語法,面向物件成了語法現象。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是很枯燥無味的,沒有一定的毅力與恆心很難堅持下去。

  一學生重視不夠.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於授課物件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不必自己程式設計序,一般的應用都有現成的軟體。因此,學生對學習程式設計的認識不足,經常會問學習這門課的用途,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二學生學習方法不正確

  很多學生按照學習一般文科課程一樣去學習程式設計,上課按時上課,課本也都認真讀了,但是一到寫程式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這些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程式設計的方法,忽視了自己上機動手實踐,學習程式設計課程不能只看不編。

  三學生忽視上機除錯程式的能力

  學習程式設計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上機多除錯,目前一般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課上講授+學生實驗的形式。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就是把書本上的程式照搬到電腦上,一看見程式有很多編譯錯誤,就會產生畏懼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

  三、改進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好第一堂課。教師上第一堂課時,可以對C語言的發展追本溯源,適時穿插對C語言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一些科學家的生平趣事,這樣才能在課程伊始吸引學生注意力。另外,在開學的第一堂課,教師還可以演示有趣的C/C++語言程式,例如貪食蛇、排序演算法的動畫演示等。也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舉例說明程式設計在那個專業中的具體應用,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是非常實用並有趣的,激發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興趣,推動後續知識的學習。

  二針對高職高專學生接受能力差的特點,採納多種教學方法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接受能力差的特點應該將更多的教學方法結合進來,講授法、練習法、案例教學法、重複教學法、演示法、對比法、提問總結式等等。採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對重點知識點可按“用例項引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引出新知識點”的思路進行,循序漸進,分解難點,選擇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將學習變成發現的樂趣,進而體會到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思想的精髓。如:講解類與物件的概念時,可以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圓,然後分析這些圓,然後可以引出類、屬性、行為、物件等概念。這比抽象的介紹類與物件容易理解得多。

  三採用“專案驅動”教學法

  1.創設、展示專案激發興趣

  “ 專案驅動” 式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設計任務, 其任務就是教學目的。但教學目的不是簡單地提出應該如何如何, 而是以專案例項的方式展現出來。在C + + 語言程式設計的教學中,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C + + 語言的資料型別、程式控制語句、陣列應用、函式呼叫、檔案操作及結構體等內容。根據這一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基本涵蓋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的專案。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該專案的選擇要做到:一是難度適中, 要使學生樂於接受並經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夠完成; 二是貼近實際, 要源於企業實踐, 體現實際的工作過程, 又要高於企業實踐, 體現教育的整合性; 三是有擴充套件空間, 要使學生通過專案的學習在獲得具體經驗的同時更能進行舉一反三的思考以獲得完成同類工作的策略。

  我在講授C + + 課程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把設計好的程式演示給學生看, 以此激發學生要自己做好一個程式的慾望, 並且告訴學生只要認真學, 就能自己做出來。

  2.邊學邊練, 操作應用

  教師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後, 然後要對如何完成這一任務進行步驟和方法分解。這一階段的特點是: 教師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導, 還可結合實際應用做一些啟發性的提問, 使學生知道從哪裡入手做, 從哪些方面可以做些變化, 用到哪些知識點, 從哪裡並以什麼方式獲得所需要的知識。這一階段的關鍵是由教學主動變為學生主動, 適當引導, 很多工作問題的解決常常會有不止一種解決方案,這意味著解決方法的多樣性,使得各種方法之間存在優劣之分,再者是鼓勵思考,讓學生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以訓練學生的反思能力。

  3.抓住實驗環節

  主要是講解一些共同的難點和重點,並觸類旁通給出大量應用例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特點是教師點評為輔,儘可能開展一些熱門問題的討論,還可以進行方法交流,讓學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啟發,看一看其他同學是如何完成該任務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麼不同。這一階段,在專案實施過程中,既要注意充分肯定學生習得的經驗,又要強調經驗向策略的提升。教師要善於做好小結和總結。首先是小結,要求具有及時性。其次是總結,要求注意其整體性。小結時能抓住細節,而當專案有了階段性進展和成果時,則需要將經驗轉化為策略。因此,教師還需要引導、鼓勵學生參與經驗的小結和總結,充分認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將來工作的主人。   4.評價成果,總結規律

  評價是實施專案驅動的關鍵之一,也是實施專案驅動的重要環節。評價是知識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積極地促進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競爭意識。評價機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後繼學習產生強大的動力,這在“專案驅動”式教學中尤為重要。怎樣達到這樣的目標呢?一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讓小組演示他們做的系統, 自己評價自己的系統。二是,讓學生互相評價別人的學習成果,例如:讓小組評價其他小組所完成的系統,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別人的系統做得如何,有哪些漏洞,有哪些缺點,有哪些做得優秀的地方。三是,老師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要注意表揚、鼓勵為主,儘量發覺學生思維的創新點,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學習成果的自評和互評,以達到共享成果、分享快樂、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結語

  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上機是學生學習實踐的重要途徑,要充分保證所有學習C++程式設計的學生都能保證有足夠學時的上機時間,最好每個專業機房配置有一個專業輔導教師,所有的實驗理論教學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除傳統的課堂實驗外,還可以實施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可通過組織c++程式設計興趣小組、c++程式設計大賽,組織學生參與科研開發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機房業餘時間最好向學生開放,並安排指導教師指導。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同時也為培養學生較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高職高專院校的c++程式設計教學一定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提高其實踐能力,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師生互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和實效。

  【參考文獻】

  [1]曲少珍. c++程式設計[M]. 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熊艱,陳博政. 基於多媒體教室的課堂教學模式探討.中國電化教育, 20037.

  [3]閘綱,胡曉源. 關於多媒體教室設計與實踐. 電化教育研究,20019.

  [4]肖菁.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C/C++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

  [5]張士剛. c++程式設計教學探討. 眾科技,200510.

  [6]李素朵,劉翠煥. 高職高專C++教學探討.

  篇二

  《 教育管理淺說 》

  提要:教育管理是教育領域中十分繁難的問題,其間,管理的含義、教育的特性,以及如何做教育管理是其中至關重要者,本文就此做了些探索。

  關鍵詞:教育;管理;含義;特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5-0014-02

  教育管理是與政治、經濟、思想、軍事、文藝、衛生、社會等諸多領域的管理並列且又獨具特色的管理領域。在這個領域中,諸如:管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教育有什麼特殊之處?如何做好教育管理?這是每一個教育管理者必須直面的課題。本文擬就此稍作探討。

  一、管理的含義

  管理的理論界定是:負責某項工作使順利進行。其間:“負責某項工作”指管理者的職位、職權和職責;“順利進行”是工作目標或追求;“使”則是管理者在工作過程中所做的努力。顯然,涵蓋到深刻,呈現亦簡單。然而,管理者僅以此種理解去從事管理,恐怕還失之於膚淺。管理的“管”,本義是一種樂器,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通過一定的方法和規範來達到產生音樂的功效和目的,引申指制度、規範、流程;管理的“理”,本義是“治玉”,意思是按玉石的紋理加工雕琢它,可以理解為根據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方法而達治理、理順的效果。我們今天使用的“管理”,應該是兩種意義的組合,既要“管”,又要“理”,二者有機統一。管理的目標或追求並非僅指“順利”,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序到有效、從有效到理想。至於如何達成,則需據該領域的特徵具體操作了。

  二、教育的特性

  1.人本:教育的理論根基。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天人合一”是極重要的觀點,主張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今人亦有“天人、人人、個人”之解說。錢穆先生說:“教育的主要物件乃為全社會,亦可說為全人類。”教育的責任,“主要在教人如何為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社會對人的質量要求高,人對教育的要求就更高,提升普遍的人的生命質量,從“自然的產物”到“精神的創造”馮友蘭語,應是今天教育的不懈追求。其間,人是根本。分而言之,教師是思想走向成熟、富有學養或正在形成學養且為教育奉獻的“人”,學生是正在成長的湧動著發展潛能且正在覺解的“人”;合而言之,師生以平等的人格,以知識為載體,持續思維的碰撞,追逐智慧的開悟,以達精神的創造。

  2.人師:教育的特殊群體。韓愈有語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其中的“師”即人師。一部《論語》,幾乎令後人窺見先師形象,洞見先師心境。無怪乎後人將“師表”定義為“品德學問值得學習的人”。人師這個群體,肩負養育人的精神生命的責任,他們引領一代又一代人進向精神昇華的領域,是國家、民族、社會乃至人類可寶貴者。

  3.人格:教育的終級追求。教育,歸根結底在追求什麼?一位哲人指出:“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蔡元培先生有云:“教育者,養人格之事業也”,“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我們發現:“以知識為工具”,“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是教育過程;“養人格”或“完成他的人格”是教育的終級追求;而“被教育的人”“完成他的人格”之後,“於人類文化上”“盡一分子的責任”則是“他”自身文化自覺後應該的作為了。

  4.人文:教育的生命體徵。人類自身具有的文明氣象及文飾之道即人文。我們今天所稱“人文”,仍指人類社會一切文化現象。但其內涵與外延自三千餘年累代先人之創穫而愈加豐厚、博大。而今,西學東漸,中國人文正如隋唐時代吸納佛學,廣收博採,為我所用。教育家商友敬說:浮有上面的是知識,沉澱在下面的是文化。如是,文化則在無字無聲處,教育中人與他人共同覺解。教育所以活生生,是因為有五千年連綿的文化浸潤,這也構成教育管理的底蘊。

  三、如何做好教育管理

  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是一個十分龐雜的問題。管理是從傳統管理到科學管理再到人文管理。教育確應人文管理。擇其大要,在於淡化“管”、側重“理”。具體如下:

  1.卓越引領。首先,管理者必須是卓越之才。管理者如何成為卓越之才,最重要在於學習;學習到什麼程度呢?應該才、學、識三個方面均卓拔於群,這是他善其文、煉其事、斷其義即“卓”的條件,至於“卓”者如何“拔於群”,則在管理體制尤其是選拔機制,本文暫不論及。繼而是“引領”。即管理者引導帶領管理範圍內所有同道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國家的教育政策,聯絡工作實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構成一段,一段一段走向理想。而在這個過程中,使平庸而優秀、而卓越,甚至超過卓越,無疑是管理的成功。

  2.集體負責。現代管理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的。所謂集體負責,不僅包括管理層面的集體,尤其包括被管理中每一分子對事業、對工作的自覺負責。這“自覺”,不是被迫的,而是在文化層面上的自我覺解、自願行為。何以能達如此境地?根本原因是管理者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先進的辦學理念、寬廣的學術視野、人文的管理策略等引領而成的文化自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同心協力,對事業自覺、高度負責,必將逐步達到理想境地。

  3.巨集觀管理。管理者思想引領,被管理者文化自覺,那麼,管理就將進入一個幾無瑣屑的層次,大概就接近巨集觀管理了。巨集觀管理是指把握大關節,如古語所謂“四兩撥千斤”。需要總攬全域性的胸襟、洞察關鍵的眼力、切中肯綮的手腕、舉重若輕的功力,尤其需要柔性的智慧,而不是剛性的權威。

  4.重在激勵。既然管理物件是有思想、有學養的人,那麼,依仗權威進行粗暴的指令就黯然了。況且,凡人群都有先進、中間狀態、相對落後三部分,且構成兩段距離,知識分子群體亦然。其中,先進的一部分幾乎無須管理,只需引導,有的甚至比管理者做得還好,因而,管理的重點則在中間與相對落後兩層,而這兩層又並非所有方面都不先進,較多的是不夠、不能、不會甚或不肯,因此就需管理者從管理的角度提供幫助,這幫助的方式最好是激勵,以帶動、感化後進。只有激勵,才能觸動情感,觸及人心。

  5.走向治理。教育管理中,體制的落後需通過改革來破解,理念的落後需通過吸納來更新,能力的落後需要通過實踐來提升。無論是整體的教育,還是具體的學校,管理事宜蓋在大、中、小三層。筆者認為:凡大事須由會議研究議定,形成決議,訴諸文字後大家執行;小事則集體訂立制度,以期規約,大家遵守;而中級事宜,則需管理者“走進去”,既身入又心入,尤其要區分“一般”與“典型”兩類,對於一般事務,適時給以適當的點撥與指導,以利從屬工作;而對“典型”一類,則需“走出來”,組織集體研究,互相啟發後做出決策。而被管理者的參與、監督,無疑是教育從管理走向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業的發展、人的發展逐步接近理想之境,不僅構成管理的追求,也是管理者的人生追求。

  參考文獻:

  [1]錢穆.國史新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2]趙慶元.蔡元培傳[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3]黃豔芳.智慧校長[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有關推薦:

教育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分析專業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教育管理學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學畢業論文
教育心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教育心理學畢業論文
淺談教育管理學論文
教育管理學本科論文
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_農業經濟管理論文
有關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體育心理學畢業論文
財務管理學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