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今年我帶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程,眾所周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坐也坐不穩,一些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本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作為教師,要想讓這些孩子喜歡讀書,寫字。確實需要老師下一番功夫。

  小學低年級主要進行的是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識字的總目標是:認識3000個左右常用漢字,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深地知道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後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的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點燃學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學習必須在學生喜歡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標準也把學生對待學習的情感態度放在了首位。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快樂、輕鬆中靈活掌握以下幾種識字的方法:

  1、遊戲識字法

  低年級學生比較愛動,對遊戲活動情有獨鍾。例如我在教學生字時,用到這樣的遊戲方法教師先出示基礎字“十”,讓學生先加一筆,可組成“土”或“千”。繼續加一筆、兩筆,可組成“王”、“主”、“玉”等字。教學“日”這個字時也可以同這個方法來教學,加一筆可以變成“白|” “目 ” “田 ”“電 ”“旦”“舊 ”等字。 這樣,學生學起來能夠比較有興趣。使學生在遊戲中享受到樂趣,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2、比較識字法

  在漢字教學中,觀察和比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學生在開始識字時,往往被字形矇騙,如:“大”、“太”和“犬”不分,“石”和“右”不分,“天”和“夫”不分。有好多學生對“今”和“令”這兩個字學了很長時間也記不住。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在他們具有一定的識字基礎以後,把這些形似而音和意不同的漢字放在一起並結合相應的圖片,引導他們仔細看。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了。

  3、換偏旁加偏旁識字法

  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悉字換偏旁這類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搶”和“槍”、“紀”和“記”、“級”和“極”、“逃”和“桃”等。在教學“夥”這個字是通過“火”加上單人旁來學習的,同樣“伴”這個字也可以用加單人旁來學習。當然有好多生字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熟悉的字多見面進一步鞏固舊字,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

  4,、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結構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有利於提高識字的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範圍。如果教學“村、材、枝”等形聲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這些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再如教學“情、清、請、晴、蜻”等這些字時,我由基本字“青”加偏旁來組成新的形聲字。由於在這一組字中形、音、義有一定的聯絡,讓學生更易學易記易掌握了。

  5、猜字謎識字法

  猜字謎這種方法學生最喜歡,我班的丁博士同學最喜歡猜字謎,平時他也愛看書,喜歡動腦筋。我在教學識字五這一節時,就是讓學生猜字謎,由於平時他喜歡看書,很快就猜出了謎底。其他的小朋友也十分積極。可見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鍊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有兩個動物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山上。”——鮮;“池裡不見水,地上不見泥。”——也;“一口咬斷牛尾巴”——告。“國”字玉出門,人才進了門——“團”。像這樣的字謎有很多,學習新字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猜字謎。這樣記得更牢固。

  6、編順口溜、兒歌識記法

  在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人門閃,土裡埋,山石巖,白水泉,魚羊鮮,田裡男”等。再如:“不正歪,三人眾,三木森,三日晶”等。又如:“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泡、飽、跑、抱、袍、炮”用兒歌來認識這六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同時,我還鼓勵學生髮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有嘴”。

  總而言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的識字也能變得快樂、輕鬆。更好地學習語文。

  篇二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領悟到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年級,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該都是不同的,這就叫有效提問,有效提問是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方法而設計的。正如西方學者德加默曾說:“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正巧我現在教的是二年級學生,因此,我對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愛講小話,課堂效率極差,針對這種情況,在上課之前我首先整頓紀律,耐心地教育他們,給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他們一定要專心聽講,或者以獎品,向誰和誰學習的方式激勵他們。經過教育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講了,還有個別學生有點反覆的現象,管不住自己,我便採取點名提醒的方式。這樣,紀律基本上算是整頓好了。

  管好紀律只是上課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要抓住時機,巧妙設計好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把精力集中在學習知識上。低年級的學生對什麼都十分好奇,有問不完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時老師正講得津津有味時,他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問題,打斷你的講課,興趣盎然地問了出來;有時你講這,他問那。這時,老師千萬不要煩學生,要有耐心傾聽學生的問題,饒有興趣地和學生討論解答。老師要保護學生可貴的求知慾,好奇心,探究問題的興趣,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敢問,想問,這是低年級進行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礎。為此,我在課前設計了有效提問的幾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課堂生成式。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有效的學習中,邊讀邊想時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在師生互動學習討論中生成的問題,老師要善於抓住這些問題,變為課堂的有效提問。教師設計和課堂生成的這些有效提問,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撥動他們思維的琴絃,啟用學生的思維。如我在上《筍芽兒》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提問的:1、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記住這一句。 2、分角色朗讀。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撒嬌”、“央求”各是什麼意思?3、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向竹媽媽表示?“沉不住氣”什麼意思?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分角色朗讀。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嘮叨”是什麼意思?5、筍芽兒遇到了誰?小草對她說了什麼?樣? 理解“暖烘烘”的意思。由於我課前設計有效的問題,又能機智地抓住課堂生成的有效問題,學生正確地理解了短文,這個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過程。

  第二種模式:巧設懸念式。如我在教學語文第三冊《黃山奇石》時,課一開始我就設下懸念:“石頭是我們見過的普普通通的東西,可黃山的石頭卻很神奇,你想知道黃山的這些石頭到底神奇在哪裡嗎?”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老師調動起來,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在隨後的圖文結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緊緊圍繞著課開始的懸念,學生深深地體會到黃山奇石的神奇,學生紛紛想像並描述“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的神奇模樣。在整個課堂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都特別濃厚,圍繞著老師巧設的懸念,展開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三種模式:層層剝筍式。教師可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像層層剝筍一樣巧設探究性問題,激發和維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隨著老師積極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完成學習任務。如我在教學小學第三冊語文蘇軾的詩《贈劉景文》時,我問:詩的第一句描寫深秋景色特徵,荷花、菊花都開敗了,但菊花還有傲霜枝,作者在這裡讚美了菊花殘枝的什麼精神?生答:讚美菊花殘枝傲霜鬥寒的精神,我接著問:為什麼作者又寫道:“一年好景君須記,”要記住的是什麼美景?學生讀詩後知道:“正是橙黃橘綠時,”我又問:這行詩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斑斕,富有生氣,那麼作者要讚美的是深秋的什麼?生答:讚美深秋是收穫的季節。我追問:蘇軾把這樣的詩送給劉景文,能給好朋友什麼美感和精神力量?生:感受到深秋豐收的美景,傲霜鬥寒的氣概。我總結: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在這首詩中讚美了深秋富有生氣,是收穫的季節,還有菊花殘枝傲霜鬥寒的氣概。我通過這種層層剝筍的提問,讓學生理解了詩意和詩人的感情。教師設計的這種層層剝筍的問題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問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第四種模式:換位思考式。實際教學中有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進行角色換位,仍然以教師這一成人的感受去設計問題而造成的。備課時,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好問題。

  第五種模式:拓展想像式。學完課文,教師朝深處拓展,讓學生展開想象,激起學生深入學習的的趣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如我上第二冊《棉花姑娘》一課,在課尾,我提問:棉花姑娘會怎麼感謝七星瓢蟲呢?學生紛紛展開大膽的想像力,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會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給七星瓢蟲讓他冬天蓋,好暖和暖和。”我給予了學生及時有效的評價:“你真懂事,是個心懷感恩的好孩子。”孩子聽了,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想像創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學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最後不能遺漏的是,學生的積極思維與情感,需要教師有激勵性的反饋語言。例如,教師對問題回答得十分完滿的學生讚一聲:“你說得真好!是否可以請你邀請好朋友再回答一次。”對以往不敢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說一句:“今天你真行!下一個問題還是留給你回答。”對問題回答得不夠完滿的學生說:“你說的雖不完全正確。但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讚揚聲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會成功的喜悅。

  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課堂有效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根據課前的準備和課堂生成的問題等變化而靈活地變化,才能在課堂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回答問題的樂趣,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關注差異,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習負擔。這樣的課堂提問才真正有效。今後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篇三

  新《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如何理解和實踐這一理論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

  兒童在入學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言語能力。他們通過口頭語言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詞彙和簡單的生活用語,為漢字的學習和閱讀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一年級上冊《識字一口耳目》一課,共有12個生字。這些字都是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經常見到,教學時,打破以往一個字一個字教學的慣例,而是利用課件把12個字全展示出來。然後提問: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想一想這裡面有你認識的朋友嗎?說說你是怎麼認識的?學生很快就說出了自己認識的一些字。這樣的教學設計,沒有把學生看成一張白紙,而是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了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識字教學初始階段的物件是6~7歲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徵是:活潑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具體形象的東西,記憶力較強,但學得快,忘得也快。再比如:呈現一個漢字,兒童對其形狀的辨認經歷的認知過程是:①先整體後區域性,即識字總是先感知字的整體,然後辨認個別筆畫;②先輪廓後內涵,即低年級兒童往往對字形的輪廓容易掌握,對內部細節難以牢記;③先上部後下部;④先左後右;⑤先熟悉後生疏。瞭解兒童探求新知識提供可能。內容上要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教學形式上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記憶,從而促使識字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 識字教學要符合字理

  漢字的特點及自身規律也就是它的構字理據,簡稱字理。漢字集音形義於一體,從結構上可分為獨體字象形、指事與合體字會意、形聲兩種。字理識字就是依據漢字的造字規律和理據進行漢字教學。這是我國傳統的識字方法。新《語文課標》在第一學段的目標指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也是根據字理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學階段,運用字理要注意抓好以下幾類字的教學:

  1、 象形字的教學。中國漢字源於象形字,然後發展到會意字,最 後昇華到形聲字。教材的識字內容也是遵循了漢字自身的發展規律編排的。如教學“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簡單的象形字。這些字都具有實物的形象而且筆畫簡單,有的與圖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學時,利用這類字的特點,先讓學生讀字看圖,展開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採用舉一反三的方法,重點指導一個字,歸納學法,再組織自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2、 會意字的教學。在學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礎上,通過發揮 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運用演示法、圖示法、會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學習“滅”,我們可以把一支蠟燭或一張紙放在燒杯裡,點燃後問學生看到了什麼?火,接著用一塊玻璃蓋上,火就會滅了,然後出示“滅”字進行學習,它的音形義應刃而解。

  3、 形聲字的教學。形聲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點。在小學階段, 學生學習最多,接觸最多的就是形聲字。形聲字的教學重點在於“形”。教學時,可能通過加減偏旁和換偏旁的形式,以瞭解字義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學會一個字的同時,學會一串新字。如:“青、請、清、晴、精、睛、靜”“包、泡、炮、抱”。成串的比較會讓學生在字義、字形和字音方面產生聯絡,快速的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

  三、 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法,體現識字教學的多 元化

  目前,存在於教學實踐中的識字方法很多,比如圖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繪畫法、遊戲法、故事法、猜謎法、編順口溜法、比較法、聯想法等。這些方法為識字教學的改革奠定了基礎,為我們教學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是,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把握這樣幾點:①要綜合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而不僅僅拘束於某一種;②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切忌生搬硬套,提倡改革創新;③方法的運用應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目的,不流於形式。總之,識字教學要依據新《語文課標》,注重識字方法,開拓識字渠道,探索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1、 變換角色,讓學生主動識字。識字教學要改變或避免單純 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況,積極培養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可互換角色,給學生創設主動識字的情境,啟發學生髮現識字的規律。比如,在生字教學中,我們不是一一領讀,而是讓學生說說哪些字自己會認,鼓勵學生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通過合作交流的過程完成識字任務。這樣的教學實踐,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

  2、 利用多種手段,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實踐證明,運用多種 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如,我在教學生字“玉”和“土”時,教師先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畫了什麼?然後練習讀出“玉”和“土”的字音,最後指導寫這兩個字。在指導寫這兩個字時,老師並沒有領著學生一筆一畫去寫,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寫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一個學生說:“玉”字是“王”字裡加一點,另一個學生說:“土”字是“王”字少一橫,還有的學生說,“土”字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從這個教學案例看出,利用有效的手段,能點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改變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手段有:掛圖、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表演、繪畫、音樂等等。

  3、 拓寬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作為母語教 育,語言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可以說生活是知識的海洋。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空間識字,不僅是識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現代化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學生可以利用的識字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校園裡的牆報、師生的姓名、社會上的廣告牌、建築物的名稱、商品的標籤、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網路等,都能成為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必將使學生跨入更大的識字樂園,也必會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裡有更多、更新奇的發現。

  新《語文課標》的識字改革,既沉澱了我國傳統的識字教學的寶貴經驗,又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最新理念。因此,我們在新《語文課標》的指引下,要積極探索省時高效的識字教學方略,切實培養學生互動識字、自主識字的能力,改變被動接受的狀態。


小學高年級語文競賽試卷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低年級語文論文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計劃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小學低年級語文預習方法是什麼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總結
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策略
小學三年級教育論文
關於小學四年級科技論文
小學五年級科技論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