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學模式改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對高職課程進行考核模式改革,是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職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重要途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學模式改革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學模式改革全文如下:

  摘要:針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方式單一和教學考核方式單調等問題,本文通過探討和實施相應的漸進式考核模式,以考核促教學,以漸進式評估推動學生有效的學習,從而達到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考核 教學 模式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作為財會類學生的必修課,是一門涵蓋會計、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和經濟學相關內容的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不僅培養會計、財務專業分析和解讀財務報表的基本技能,而且,培養他們結合企業管理實踐學習綜合性財務和管理預判的高層次技能。這就要求財務報表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講述分析指標那麼簡單,還要在特有的經濟發展背景和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踐條件下,透過財務報表的表象,綜合分析和研判企業財務狀況的能力。因而,為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漸進式、多元化的綜合考核體系的構建則是解決現有教學模式的重要路徑,以考核促教學,以多元促綜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出一專多能和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能型和實踐型人才。

  1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與考核現狀

  1.1 教學目標模糊。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目標模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學目的和教授物件。現有的教學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掌握財務報表中的各項指標,針對財務報表做出企業財務狀況的總結。這就導致該課程的講授總是簡單地圍繞各種財務指標進行講解,老師滿堂灌,學生辛苦記。其次,教授物件較為複雜,既有會計專業的學生,又有非會計專業的商科類學生,由於基礎不同,要求不同,其教學方式也應有所差異。但實際上該課程採取的教學模式一致,教學方式單一,使得這種差異無法得到體現,正因為如此,學生們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1.2 教學方式單一。正因為以上對於教學目標和目的的簡單認知,導致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目前主要採用的是傳統課堂講授型教學模式,其他的教學方式,比如案例教學、課堂演練、實際模擬等教學方式採用較少,使得學生聽得很多,但練得很少,因此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僅限於理解,實際應用能力較差,且無法提高學習興趣。有不少學生反映自己能記住公式,也會做簡單的題目,但是一看見企業真正的財務報表便無從下手,所以就出現了“只會學,不會用”的狀況。

  1.3 考核方式單調。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考核只是考核的一小部分,並且期末考試主要考核的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一般採用的是閉卷的形式,作業和課堂表現是平時考核的主要形式。眾所周知財務報表分析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和計算大量的資料,在期末短短的兩個小時考試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單調的考核方式無法真正地考核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只是考核了學生對於理論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些平時表現並不突出的學生,如果選擇在考前進行突擊,也是有可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的,如此嚴重違背了教學目標要求。因此如何調整課程考核方式,使之既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掌握水平,又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的關鍵一環。

  2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考評模式的改革

  2.1 明確教學目標。針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授物件,視教授物件的專業培養目標和程度不同,教學目標也應有所差別。首先,教學中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既要分析財務指標,也要考察經濟和企業背景,做到融會貫通,與實踐相結合;其次,對會計專業學生而言,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是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且可以提高相應的綜合分析和深層次概括能力;而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強化企業財務綜合分析能力,但深度和層次則可以偏低一些。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應強化綜合分析能力和差別化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2.2 豐富和改善教學方式。學習《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本身的目的就是能夠編制財務報表並進行分析從而滿足資訊使用者的相關需求做出相應的決策。因此,在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時,教學計劃授課方式的合理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模式從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變為以講授和實訓相結合的授課方式的課堂模式,豐富教學方式,注重實踐操作,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提前”走進工作崗位,從而減少今後學生會計工作崗位中無從下手的現象。

  2.3 強化多元、漸進式等多種考核方式。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無法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此時應結合學生平常的實訓成績和動手操作能力去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拋棄陳舊的臨考前死記硬背的理念,真正做到期末考核的結果能符合社會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在學習《財務報表分析》這門會計專業課程時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全員參與其中共同完成。每個小組負責對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並報告,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

  3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綜合考評模式

  針對以上所提及的教學目標和方式的改進,將財務報表分析課程考核模式綜合為以下幾個部分:平時成績20%+課程論文30%+期末考試50%。

  3.1 平時成績採用累加式考核。平時成績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通過考勤對學生學習該課程起著外部強化約束作用,但佔比較低;另一個主要部分是根據學生的課堂回答問題以及課後作業完成情況,給出相應的評價結果。累加式考核著眼於學生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參與程度,觀察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和能力。這種累加式考核方式貫穿於授課的全過程,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設定相應的問題、論題、命題來啟發學生討論、爭論、辯論,從中觀察學生掌握理論程度、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由此根據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不同表現給予相應的記載並作為該門課程的平時成績參考。

  3.2 課程論文。在課程開始階段,佈置課程論文任務,內容要求是選定一家上市公司,查閱其財務報表並對其從多方面進行財務分析。在授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廣泛查詢與本課程相關的資料,同時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輔導,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系統地對資料進行綜述,並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研究一個具體的實際問題,撰寫論文。這樣的考查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既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查詢資料和綜述資料的能力,更有利於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分析、認識,並且考查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期末考試是課程結束後的理論考核。課程結束後的理論考核,是總結性考核,本次考核採取的是開卷考試的形式,開卷考試更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探究性。需要學生自己綜合歸納,靈活答題,更加註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也更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最終,整個多元化綜合性課程考評體系形成“5+3+2”式課程考評體系,使教學導向從“為應試而學”向培養“綜合素質、創新能力”轉變。經課堂觀察、教學跟蹤、專家聽課發現,“學而不思”的學生少了,勇於質疑的學生多了;“述而不作”的學生少了,積極探索的學生多了,課程教學走向良性互動。

 

高等教育課程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學模式改革論文
計算機模擬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多角度過程化考核在高職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多模態理念在旅遊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淺談高校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論統計學教學模式改革
實施美術教學改革探索美術教學模式
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思考論文
以就業為導向探討統計學教學模式論文
中職數學教學模式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