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方面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教育學原理是一門重要的教育學基礎課程,通過實踐教學,可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鞏固綜合能力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育學原理”三維一體的改革探討》

  摘要:現今的教育要求學生和教師改變以前的教育模式,進行教育創新,把教育創新當作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教育模式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古鼎新”,創造新的教育模式,發展先進教育模式的過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要善於進行教育的創新和角色地位的靈活轉變,通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和良性和互動,加深受教育者對所學內容的領會,提高他們在複雜教育情境中的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教育創新;案例教學;教育評價機制;

  教育學原理作為一門基礎和必修課程,不僅是高等師範院校學生和欲取得教師資格的其他院校學生的一門重要公共課,還是各級各類教育專業的必修課,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幫助他們在教育基本問題、概念、命題、原理、規律以及研究方法上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瞭解本課程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態勢,系統地掌握教育學原理的知識點,並在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主動積極探索知識,把學到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到教育實踐中,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化理論為實踐,學以致用。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門課程,像我們大多數學生並不對其感興趣,感覺教育學原理內容枯燥,概念繁多,與教育實踐脫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表面上看來是教育學原理教師教學失範,缺乏教學策略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教育觀念問題。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一缺少對所學教育學專業課程的興趣

  大多數研究生對自己所學教育學專業的課程沒有多大的興趣,覺得內容枯燥,概念繁多,學起來像白開水般索然無味。他們大多數人一開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選擇專業,等真正開始學習時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實在頭疼的厲害。他們對於教育學的基本問題、概念、命題、原理、規律以及研究方法有著大概的瞭解。可是對於如何將學到的教育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教育實踐中缺少必要的能力和經驗,使得理論脫離了實際,教育學的知識自然就成了泛泛而談,缺少哦了實踐的根基,自然就缺少了革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缺少自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鍛鍊與積累

  現在,大多數的研究生的理論水平都較高,但是缺少必要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經驗。他們的身上沒有顯示出社會所迫切需要的優勢,當今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不僅需要專業特長,還需要綜合素質,包括知識、能力和觀念等多方面實力。在面對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加劇的前提下,我們學生更需要培養自身能力,提高素質,調整心態,積極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積累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自己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社會競爭力,為自己的就業之路創造更為積極有利的條件,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一專多能的人才。

  三缺少認真刻苦專研知識的精神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大多數的研究生心性比較浮躁,他們沒有對教育學表現出應有的熱情和投入,沒有做到對教育學理論知識的繼承和發展,批判地繼承教育學的理論知識,聯絡具體的教育實踐,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對傳統的教育學知識借鑑與融合的過程中,不斷地在教育學的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教育學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性,使教育學的知識觀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二、教師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一教師缺少對當前基礎教育實際需要的瞭解和案例教學的運用

  現在的教師在他們平常的研究過程中都是以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為主,對基礎教育實際情況瞭解較少,加之他們的教育實踐活動也就是偶爾去地方性的小學、初中、高中進行學術性的講座,沒有切實深入到基礎教育的最前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只能夠照本宣科地教授課本上的知識,人芸亦芸。而現在教育所需要的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運用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所碰到的教育問題來作為案例材料,向學生呈現某種具體、特定的情境、事件,組織學生對這個案例材料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究,提高學生創造性運用教育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對案例材料的討論分析中,改變學生在傳統教育中被動服從的地位,把學生納入了教學過程,給予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主動權,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恢復,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有效解決了教師在課堂上獨白、學生靜坐洗耳恭聽的被動、沉悶、乏味、單調的教學場景,營造了輕鬆、自然、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使老師和學生的內心都洋溢著滿足感和成就感。

  二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業務素質不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更是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素質不斷地提高,教師觀念不斷地更新,就使教師從教材的條條框框中跳出來,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學生能夠系統深入地領會教育理論,感知教育實踐,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地傳輸給學生,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創新的能力。使得教學注重教育學理論的基礎性、原理性,以教育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客觀事實帶教育理論思想,突出重點,突出主線,把原本枯燥的教育學原理知識通過鮮活的反映教育真實面貌的實踐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感性認識和所學到的教育理論知識進行思維的分析和探討,並對教育實踐所隱藏的規律性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剖析和歸納總結。

  三教師缺少必要的教育思想和責任感

  對於今日的教師,我們並不要求他們成為教育家或者思想家,但我們需要教師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下有他們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想,不至於被同化,他們是一個獨立的思想者,未必能創造新思想,但應該有能力辨析什麼是新思想,什麼是好思想,什麼是適應於我們今日和明日教育的有價值的思想。他們應該用自己清醒的頭腦去辨析過去、今日社會中呈現出來的複雜的教育思想,用批判地態度去面對、去選擇、去加工這些教育思想。他們在這紛繁複雜的教育知識的殿堂中,有獨立的“行動立場”,而不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教師無力改變外部複雜的教育環境,但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最大化地升值自己的能力,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樹立自己的師德,在學生無數期待、寄託的眼光中反思、內省、檢討、自責。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去教導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教育思想的光輝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吐露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的真摯的情感,浸染和影響學生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奉獻自己的光與熱。

  三、學校與教育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學校對教育學專業的教學多側重於理論研究,而缺少必要的實踐,使學校的教育存在著嚴重的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大多數教師不具有專業的教育學知識,又不懂得教育改革的規律,使教育學的研究只限於巨集觀與思辨,卻忽視了向實踐的貼近與轉化,對教育學的研究也只是在哲學下的故弄玄虛,卻對現實置之不理。教育學原理作為教育學專業一門最基礎、最概括的理論課程,代表了此專業學生在本專業系統學習的認知起點。鑑於教育學原理的基礎地位,它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啟發學生形成初次的理論化思維,因此我們教育學生要從第一線的教育實踐出發,承擔起從教育理論到教育實踐的連線者和過渡者的使命。學校在建構教育學的體系時,不能把它建構為純理論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空中樓閣,而是要更好地體現教育學原理的價值,促進教育學的建設與重構,從而促進現實世界中教育實踐的發展。學校在建構教育學體系時,要使教育學在理論上保持活力,具有時代的氣息和科學性,把握和挖掘教育學的思想精髓,引導學生從教育學原理中吸收自己需要的東西,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增長,從教育學理論與教育現實的衝突與聯絡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把教育學建構成理論與現實相結合,以理論為依託,以現實為突破,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門課程。

  結語

  為了使教育學原理能夠成為一個更加健康完整,邏輯嚴密的教育學理論體系,學校在建構教育學理論體系時應該緊緊依照國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教育學的改革,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業務素質,尊重學生的價值所在,使學生在巨集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都能對教育學原理有一個深刻而徹底的認識。

  篇二

  《淺論教育學原理學習的重要性》

  論文關鍵詞:教育學 理論和實際 前沿性

  論文摘要: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以教師發展需要為基本立場,為教師提升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素養,用教育學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在解讀中形成對教育學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學原理的存在與意義服務。

  對於“教育學原理”的概念,在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一書中的解釋:“教育學原理就是有關如何通過教育活動促進生命成長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發展和變遷,本身就顯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態勢。在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道路之後,中國走出了一條探索——改革——實踐——創新的發展道路。在顧明遠看來,教育學的興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好好參悟。

  《教育學原理》以教師發展需要為基本立場,為教師提升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素養,用教育學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在解讀中形成對教育學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學原理的存在與意義服務。書中主題與內容的選擇以當代中國的學校教育變革為核心,以體現此書時態上的當代性、空間態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這本書闡述中滲透著編寫者近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續了十多年,且還在深入進行的“新基礎教育”研究。

  在本書中,對教育學提出了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第一,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這套教材是根據在職教師的特點專門編寫的,既重視教育理論的介紹,又重視研究教育實際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把教育實際中的問題提升到理論上來闡述,可以提供學員的認識。教師學習理論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只有在充分認識教育規律後,才能去創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論的學習,就是要提高教師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提高教師的理論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創造。

  這就指出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意義。理論聯絡實際,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也要堅持這一理論。如果只是一味地學習理論,而忽略了實際,或是隻是注重實際,而忽略了理論知識,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級的學生識字。如果生硬地教給學生那些生字,可能對於剛接觸的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如果在理論中聯絡一點實際,那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點輕音樂,創造一種氛圍,運用多媒體演示“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然後老師講述:由於勞動和生活的需要,他們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是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怎麼辦呢?我們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看見“船”就把“船”記下來。螢幕上以動畫形式依次出現由實物圖變成象形字的過程。然後為了便於書寫,後來,人們就在這個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在的這個“船”字。這樣,就把所要學習的漢字“船”給講出來了,而且也便於學生記住,這樣的理論聯絡實際,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視學科的前沿性。編寫的教材儘量能夠反映學科當前發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國際上新的教育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使老師學習了這些課程後能夠理解該門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和趨勢,瞭解世界各國教育發展新趨勢。這不僅能夠使教師學習到最新的教育理論,而且能夠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有利於創造他們自己的新經驗。

  案例分析: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面對這樣兩種不同的回答,老師應該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確的同時,更要對小明的回答進行讚賞和鼓勵,因為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老師應當給對小明的這種創新思維進行鼓勵。

  綜上所述,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主要以對教育學提出了三個問題:一、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第二、重視學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視研究。學習《教育學原理》僅僅是學習、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種明確的操作,套用葉瀾教授說的一句話:“原理不是明確的操作性規定,原理只有滋養了人的心靈才會有真實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夏徵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4.

  [2]顧明遠,教育學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張一兵.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9.

  [4]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舞蹈教育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學原理方面的論文
教育學原理課程的論文
教育學原理有關的論文
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論文
學校圖書館管理方面的論文
有關於學校圖書館管理方面的論文
大學生戀愛心理方面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方面的論文
中小學生心理方面的論文
淺談心理護理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