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運動產業發展
運動健康產業是指提供促進人們身體運動,從而促進人體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產品或服務的產業,你找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過程嗎?一起來看看吧。
一、運動健康產業概述
運動健康產業是指提供促進人們身體運動,從而促進人體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產品或服務的產業,包括運動健康產品製造業和運動健康服務業,其中,產品包括運動營養食品、健身器械、健身運動服飾和體質檢測裝置及軟體管理系統等,而服務包括運動健康場館服務、運動健康培訓服務及運動健康管理諮詢服務等。本書主要側重於介紹運動健康服務業。
大量的研究證實,體育鍛煉對心理疾病有治療效果。據國外對1750名心理醫生調查,60%的醫生認為應將體育活動作為消除焦慮症的治療手段,80%的醫生則認為體育活動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健康運動不僅強身健體、增強體質,還具有完善和發展身體、促進心理健康、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功能,能夠改善人類生命、生活方式,完善心理品格和促進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實現人的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的健全、健康狀態。運動健康存在以下特點。
一廣泛性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形態可以在民眾的參與程度上能與健康運動相比,它集合了各個人種和民族,涵蓋了所有的階層和人群,包容了不同地域環境的年齡和性別,吸納了各種職業和學歷人士。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社群還是單位,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健身運動。國家鼓勵公民參加群眾健康運動,人們對健康運動參與內容儘管可以不同,參與的程度也可以有所差別,但人們必須參與其中,具有強烈的親歷實踐的特徵。健康運動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多樣性
伴隨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多彩,人們的生活價值觀、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經濟收入等差異將導致社會文化的多元化,這種社會文化的多元化又將誘發健身運動的多樣性,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大一統的群眾體育活動。首先,健康運動將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單位、企業、個人舉辦的體育活動越來越多地填充到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當中,社群活動、單位鍛鍊、輔導站、俱樂部、活動站點鍛鍊等也成為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各種傳統的、民族民間的、現代的體育活動內容日益豐富。其次,在實物型體育消費持續增長的同時,參與型體育消費將成為體育消費的主流,觀賞型體育消費的群體會日益壯大。再次,體育與文化、教育、旅遊、娛樂、衛生、國防、外交等社會活動發生廣泛而深刻的互動,已經很難將體育與這些活動截然區分開來。同時,由於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的多樣性和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產品的多功能性的客觀現實,使得人們將不再僅僅滿足於單一的體育產品和服務,而是將體育需求融入更多的其他需求之中,構成一種複合、多樣並要求社會提供能夠滿足這種複合、多樣需求的多重功能的產品和服務。
三時代性
在以前,健身運動是作為一項公益性的社會事業,通過政府主導、部門推進、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巨集觀體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遊等社會團體及職能部門作用,形成社會舉辦、興辦健身運動的活動機制,以此發揮政府主體作用的同時,走社會化的道路,形成國家、社會、個人共同舉辦的格局。在進入小康社會後,廣大人民群眾將更加關注身體健康,用健康的身體來享受美好的生活。“花錢買健康”、“健康儲蓄”成為一種社會發展勢態,隨之興起的健身娛樂市場將會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健康的時代性得到進一步提升與彰顯。
二、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實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在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的同時,全民健身運動日益成為潮流,體育鍛煉日益科學化,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運動健康產業也隨之興起。
目前我國運動健康事業的產值小於2000億元,但是增長速度很快。以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為例。我國商業性體育健身場所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城市社群,20世紀90年代數量快速增長,21世紀以來國際著名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連鎖機構和管理顧問公司開始進入我國,健身俱樂部得以飛速發展。根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2014-2018年中國健身俱樂部運營模式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的資料,2012年前全國健身俱樂部每年在以300家左右的速度遞增,北京健身俱樂部以每年30家的速度遞增。對比國外,美國三億人口,擁有26000多家健身俱樂部,而中國十三億人口,卻只有不到2000傢俱樂部。未來的需求潛力是相當大的。
目前運動健康產業各個子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並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亞健康的盛行,以及追求健康、時尚、形體美等生活觀念的變化,運動健身行業處於快速成長時期。以平均每人每年在運動健康服務業消耗3000元計算,我國的運動健康服務業的市場將達到40000億元。且我國的運動健康消費增長迅速。有機構稱城市居民用於個人健身的消費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明顯高於全球20%的平均速度。該資料不一定準確,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運動健康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態勢。
健康運動產業的發展存在以下特點
一發展不平衡
世界各國發展不平衡。2008年,我國的體育人口每週身體活動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占人口總數的37.1%,與日本、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體育人口7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驚人。在美國,體育鍛煉是人們最熱衷的休閒方式。美國的休閒消費已達到280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以休閒體育為內容的體育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而我國連1%都達不到。
國內運動健康產業發展多種不平衡。一是地區間不平衡,在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東部和沿海地區及城市參加運動健康活動的較多,而在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特別是比較邊遠地區的農民,運動健康意識較差。很多農民覺得自己從事的體力勞動已經夠累,不需要專門進行體育鍛煉了。二是人群結構不平衡,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即老年人和在校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多,而中青年則較少。三是層次不平衡,高收入階層參加的體育活動的層次較高,而廣大低收入者的體育活動則較相對簡單。
二以民營經濟為主
民營資本投資新興休閒保健產業比例高達90%以上。
三得益於健康事業弱小
我國目前的運動健康事業發展弱小,目前僅侷限於社群運動小廣場等非常基本、基礎的設施,甚至沒有。而國外,如美國,社群體育場地和設施由政府、企業和個人捐贈,功能齊全,並且有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和支援健身指導員進行服務和指導,公共運動健康設施和服務都非常豐富。
三、產業發展趨勢
一規範化發展
運動健康產業作為一種產業,近20年來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發展迅猛,逐步進入一些國家支柱產業的行列。相應地,其經營管理亦達到相當的水平,各項管理制度與法規也比較完善。運動健康產業在我國是一個十分年輕的產業。由於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經營管理還處於較低水平,有關制度與法規目前正在討論制定之中。運動健康產業在未來發展中,各項管理制度與法規必將更加完善,產業更加規範化
二多樣化發展
眾多健身者在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水平、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表現出對於健身方式的不同喜好。年輕女性青睞於各類健身操、瑜伽、形體訓練,中年女性喜歡各類舞蹈,男性同志喜好器械訓練以及各種球類活動等等。這些不同的喜好使得健身市場發展必需多樣化,健身俱樂部的實際發展情況也是如此,自本世紀初以來社會上不同級別、各種類別的健身俱樂部紛紛開張,時下在大城市中各種各樣專業健身機構隨處可見。隨著近幾年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城鎮居民已經不滿足於條件相對簡單的室外健身,他們需要有專業的健身場地、器械、健身教練的健身場所,樂意參與自己喜愛的健身專案,渴望瞭解更多、更系統的健身知識以及健身指導。
三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出現體育健身娛樂場所以來,經過緩慢發展的時期,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的擴大,來華外商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因而對運動健康專案服務的需求迅速上升。特別是隨著我國公費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們更加意識到有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化錢買健康”已逐步為大多數人認識並接受。我國的運動健康產業正在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格局,這個新格局是圍繞著《全民健身計劃》構建的。全民健身計劃由於是以全體國民為實施物件,因此必將會使運動健康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四、產業面臨的問題
一消費觀念落後
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制約了健身運動消費的增長,中國人消費觀念比較保守,注重能夠看的見的利益,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最能體現中國人的消費觀,在消費的時候喜歡討價還價,消費是為了掙錢的思想左右了大眾的消費行為。健身鍛鍊作為一種持續的長期的行為,不能讓大眾能夠預見短期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大眾健身服務業難以有穩定增長的消費群體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統一行業標準與管理規範
目前,對於健身運動機構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行業標準。例如,對於健身俱樂部,雖然國家體育總局牽頭進行健身俱樂部的星級認證工作,星級評定類似當前的星級飯店一樣,劃分了不同的等級,星級標誌越多,表示體育服務規模越大,服務質量就越到位。但是這一標準與消費者熟悉的酒店行業的標準相比,知者甚少,沒有形成廣泛的影響力不能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形成指導。同時,缺乏全國性行業自律與管理組織,雖然產生過商業或者地方性的聯盟,但是影響力十分有限,健身運動機構的經營管理與服務水平還是處在”自由發展、各自為政”的境地。
三過分重視賽事和專業化
一方面,企業和政府部門為宣傳,對賽事活動等具重視力度較大,對群眾性體育的開展多以“大場面、大活動”為典範,如萬人健康跑、萬人徒步走等等,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拘於形式,流於表面。另一方面,當代年輕人富有追求新潮的思想,受“技壓群芳”的功利思想影響,同時受體育運動專案可選擇性小等限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片面追求“專業化”和技能化,而這樣的體育技能一般會要求較劇烈的運動。根據體育專業人士的介紹,體育運動的專業化,尤其是高強度的專業化,勢必會造成身體的損傷。所以,從運動健康的角度出發,運動健康產業應發展多樣化的運動方式,供人們“套餐”式健身需求。
四缺乏運動健身職業認證
目前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激增,人們也傾向於選擇去專業機構學習舞蹈、健美操、減肥操等進行形體塑造和健身,或者在專業機構進行力量訓練、心肺功能訓練等各種體能鍛鍊。林林總總的鍛鍊方式就如商店裡邊琳琅滿目的商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案,成為很多人的困惑。大部分人在不懂得鍛鍊專案背景的前提下,只能選擇慢跑之類非常簡單的運動。而如果有了專業健身運動人員的指導,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套餐”,會使人們的運動鍛鍊更加科學也更加有效。而目前,對於國內對於健身運動職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認證還很缺乏,人們得不到從業人員的合理的運動健身方案,從而不利於運動健身產業的發展。
五行業品牌意識不強
我國運動健身服務業的發展歷史不長,對品牌運營和品牌維護意識和能力不強。許多健身俱樂部的生存年限都沒有超過三年。品牌維護成為目前我國運動健身行業的薄弱環節。
五、產業發展策略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力度,引導消費
根據一些調查,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認為消費者的健身意識是影響消費者加入俱樂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依託國民健身意識的提高。在全社會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組織開展國民體質的監測研究工作,定期檢驗和公佈國民體質狀況,從而督促、指導大人民群眾參加健身運動,增強健身消費觀,逐步擴大健身消費範圍。
二加強行業管理
建立健全法律體制機制,保證市場的正常執行和消費者維權有法可依。引導建立行業協會,建立市場準入和行業標準,規範行業運作。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或者指定專門的監管機構對行業內企業進行管理,較少騙會費等行業亂象。建立職業准入制度。當前我國並沒有標準的職業准入,大部分服務人員如健身教練由私人機構培訓,造成服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從而造成消費者對運動健身機構信任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
三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
—方面政府應加大對群體的資金投人,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和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投資者,鼓勵企業,公司、個人創辦各種型別的健身俱樂部。國家在政策上、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並提供必要的科技成果、科技指導人員培訓。保護投資者利益,並規範市場行為,加強監督,防止出現偽劣用品和牟取暴利等損害健身消費者的現象。
四構建基礎運動健身支撐體系
當前我國運動健康服務開展不起來的一個原因,是居民享受不到最基本的健康運動服務,對其陌生的感覺和沒有濃厚的興趣成為發展運動健康產業的一個阻力。政府部門除加強宣傳之外,還應該建立完善的體育運動基礎設施系統,引導國民參與運動健康事業,帶動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具體辦法如建設社群健身中心,以為社群為單位建設最低體育設施條件,配備運動健康輔導員。社群健身中心除擔任運動保健體系之外,還可以作為社群健康養生培訓場所,組織舉辦社群文娛活動的場所等。
五加強行業自身建設
健身場館的經營應把科學指導健身作為服務和經營的主要策略,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宣傳和引導,定期舉辦各種健身科學理論的講座和培訓,出版健身科學指導叢書和教材,設立健身諮詢機構,開設健身資訊熱線。經營範圍靈活多樣,適應市場需求,建立健身運動俱樂部,形成全民健身運動的基礎,同時,推進健身運動市場的發展。
六增加產品供給
多引進國外一些新興的健身娛樂專案,同時挖掘各地特色的民族民間健身娛樂專案,如中國的太級,氣功和武術等健身方式。對已有產品進行系列化開發,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消費意願,比如有氧健身操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等,開發出適合不同群體的有氧健身操,拓展消費者消費選擇的空間,擴大有效供給。
七延伸產業鏈
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比如開展運動保健培訓,開展運動保健用品的聯合運營,運動健康文化產業等。
與其他產業向結合。與運動健康管理相結合,新增運動健康管理內容,體育鍛煉與體質監測相結合,定期檢測,積極反饋,使鍛鍊者能夠及時瞭解自己的鍛鍊水平和功能狀態,保證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在促進健康方面的有效作用。加強產學研聯合,對高校人才採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技術引進模式,增強企業技術服務能力。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將科學技術滲透到運動保健及運動健康管理中,開發出更多運動保健產品,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與保險產業聯絡,健身產業和保險,醫療,康復等相結合,利用和保險公司的合作將會員的健身計劃和健康保險溶為一體,會員在交納健康保險的同時也成為健身俱樂部的會員,適當的健身為保險公司降低了賠付醫療費用的風險,也同時擴大了健身俱樂部的市場人群。
猜你喜歡
健康與運動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