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杆跳高的幾個階段
撐杆跳高是現代體育的一個重要專案,大家知道分別是什麼嗎?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撐竿跳技術大致分為持竿助跑、插竿與起跳、壓竿與懸垂、引體、轉體與過竿、 著地動作等部分。
握竿:左手在前、右手在後以慣用右手者為例,兩手間隔比肩膀稍寬。
握竿高度:從右手握竿位置到竿子前端的距離稱握竿高度,通常以運動員身高、竿子材質、助跑速度、跳躍能力來決定。一流撐竿跳選手越過橫竿的高度可比握竿位置高 1m 左右。
持竿:持竿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體側持竿,一種是體前持竿,但現今大多選手採用體側持竿。
持竿助跑:
1 助跑距離:助跑距離通常與選手的速度有關,一般而言大約為 32~45 公尺 ,可跑 18~24 步。成績在 5 m 以上的選手,助跑距離大約在 45 公尺左右。
2助跑標誌:為了正確起跳,通常會設定 2~3 個助跑標誌。第一個標誌是起動記號,第二、三個標誌做為檢查步點準確性之用,通常設於距離起跳點 6~8 步和再向後約 6 步的位置。
3助跑的技術:撐竿跳的助跑可分為 1 起動和加速階段 2 中途跑階段 3 保持速度準備插竿起跳階段。
a起動和加速階段:儘快發揮速度,力求保持步長、撐竿的穩定,此時撐竿可以舉高一些,比較省力,主要由右手承擔竿子重量,左手掌握撐竿的穩定性。第一階段大約跑 4~6 步後進入中途跑階段。
b中途跑階段:撐竿逐漸降低,左手握竿加大負擔,把握撐竿和身體平衡尤為重要,技術特點是高抬大腿、積極下壓著地。第二階段約跑 8~10 步後進入保持速度準備插竿起跳階段。
c 保持速度準備插竿起跳階段:主要是保持助跑速度,控制身體動作,準備插竿起跳。技術中最關鍵的環節是平穩地降低撐竿,保持身體直立和高重心。
插竿與起跳
插竿與起跳時機:插竿與起跳的動作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但從運動員的感覺來說,正確的動作應該是起跳後插竿而非插竿後起跳,並且竿頭必須在起跳動作結束前插入穴中。
起跳點:最適宜的起跳點應該是在握竿手上位手垂直投影線後方 10~35 cm 處。以運動員主觀的感覺來說,應認為握竿上位手的垂直下方。
插竿與起跳動作:左手左臂向前推送撐竿,右臂和右肩後撤,右臂迅速反腕向上舉竿,左手向前推竿,兩手配合將撐竿向上、向前舉起。當起跳腳踏上起跳點時,右臂已充分向上舉直,左臂彎曲地頂住撐竿,兩手把撐竿牢牢地固定在穴位中,同時肩、胸、髖主動向前上逼近撐竿,起跳腳積極蹬伸,擺動腿屈膝上擺,整個身體懸垂於撐竿下完成動作。
撐杆跳高規則
與絕大多數運動專案一樣,撐杆跳高也源於生活。古希臘人用的標槍不僅是一件武器, 也是用來撐越泥潭、沼澤等障礙的工具。公元554年,在愛爾蘭就有撐躍過河的遊戲。而最早的撐杆跳高比賽,是在歐洲中世紀的節日慶典活動和騎士比武賽場上進行的。19世紀撐杆跳高已被列為一項專門的體育運動。
1904年的奧運會上,日本選手佐間佐富士試跳時,將手中的撐杆插入黃沙內,用爬上竿頭的方式輕鬆飛過橫杆,這一舉動讓全場觀眾和裁判瞠目相覷,不知所措。後來,撐杆跳高的規則規定:運動員在比賽時必須將撐杆插在插鬥內起跳,在起跳離地後,握在下方的手不得移至上方的手以上,而上方的手也不得再向上移動,更不允許交替使用雙手抓握撐杆。
撐杆跳高有下列之一情況即判犯規,①試跳後,由於運動員的試跳動作致使橫杆未能停留在橫杆託上;②在越過橫杆之前,運動員的身體或所用撐杆的任何部位觸及插鬥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區;③起跳離地後,將原來握在下方的手移握至上方的手以上或原來握在上方的手向上移握;④試跳時,運動員用手穩定橫杆或將橫杆放回;⑤無故延誤時限;⑥當裁判員通知運動員試跳開始後,運動員才決定免跳,當時限已過時,應判為該次試跳失敗;⑦當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登記的架距調整好架距後,計時員已開始計時,運動員再提出調整架距,則再次調整架距的時間應計入運動員的試跳時間內,如因此而超出試跳時限,則應判定試跳失敗;⑧無故錯過該次試跳順序;⑨試跳中,當撐杆不是朝遠離橫杆或撐杆跳高架方向傾倒時,如有人接觸撐杆,而有關裁判長認為,如果撐杆不被接觸,將會碰落橫杆,則應判為此次試跳失敗。比賽中,通常有一名主裁判手中持有紅、白旗幟各一面,用來示意運動員試跳是否成功。舉紅旗表示試跳失敗,成績無效;舉白旗表示成功,成績有效。
撐杆跳高的落地區至少為5米×5米,重大比賽為6米×6米。落地區和插鬥兩邊鋪1米-1.5米厚的海綿包。助跑道寬1.22米,長最少40米。撐杆跳高插鬥用木料、金屬或其它堅實材料製成。插鬥埋入地下,上口應與地面齊平。撐杆跳高架兩立柱或延伸臂之間距離應不少於4.30米,不超過4.37米。橫杆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長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從早年的樹幹、竹竿,到後來的鋁合金、玻璃纖維、複合塑料,撐杆的材質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改變,比賽中撐杆的長度和直徑不限,但表面必須光滑。運動員一般都自帶撐杆參加比賽。
奧運會撐杆跳高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