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奮鬥的人生一定會走向成功!所以請堅持奮鬥下去,成功一定不會錯過你!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篇1:奧巴馬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不到10歲的巴拉克·奧巴馬回到家,額頭上頂著一個雞蛋般大小的腫包。他剛與一名偷了他朋友足球的小男孩狠狠幹了一架,結果被對方用石頭砸了頭。感覺委屈又丟臉的奧巴馬在院子裡找到了繼父羅洛·蘇託洛,並向他哭訴說:“這不公平。”繼父只是輕輕地安撫他,幾乎不發一言。

  “你想成為哪種男人?”

  一天之後,蘇託洛拿著兩副拳擊手套出現,並把其中一副給了奧巴馬。“你要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護你自己,”蘇託洛在開始教奧巴馬練拳前這樣說,“手要一直抬高,身體不斷移動,但要放低,別讓自己成為靶子。”奧巴馬按照繼父的指導靈活地跳躍騰挪,學習揮拳。不過一時的大意讓他忘記了防護,而代價讓他印象深刻。“我感覺下巴狠狠捱了一拳,然後我抬頭看到蘇託洛一臉大汗淋漓,”奧巴馬回憶說。

  半小時後,筋疲力盡的父子倆走到一個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蘇託洛向奧巴馬娓娓道出了這堂拳擊課的真正用意——讓奧巴馬學會如何在困難而危險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點,他們之間就像國家之間一樣。強壯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領土。他們讓那些弱者為其勞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強者同樣會佔為己有。”奧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中講述了繼父給他上的這一課。“你想成為哪種男人?”蘇託洛這樣問奧巴馬。

  奧巴馬當時沒有回答,但在接下來的40年裡,他用自己的行動為繼父的這個問題作答。“我對這件事的印象非常鮮明,我的繼父是個好人,他所教給我的東西令我受益匪淺,”奧巴馬8月14日在接受美國《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說,“其中一個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執行法則的冷靜分析。”

  填補父親的“缺席”

  當奧巴馬8月27日正式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關於他能否在與麥凱恩的對決中表現出足夠強硬的疑慮仍在。儘管他剛剛選擇了以好鬥聞名的拜登作為競選搭檔,並給民主黨注入一股新鮮的鬥志,但奧巴馬還是擺脫不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固有看法——太理智、太精英、太溫和……以致難以戰勝麥凱恩。

  然而拋開政治不說,從奧巴馬的個人成長經歷上,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強者。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是一名肯亞人,在美國留學時遇到了奧巴馬的母親、美國白人安·鄧納姆。兩人結婚時,鄧納姆才18歲。當奧巴馬還在蹣跚學步時,老奧巴馬拒絕了足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紐約大學獎學金,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老奧巴馬帶著哈佛同學露絲回到了肯亞,拋棄了奧巴馬母子。

  鄧納姆後來嫁給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經理羅洛·蘇託洛,並帶著6歲的奧巴馬跟蘇託洛去了印尼。奧巴馬在那裡度過了4年童年時光。當蘇託洛告誡奧巴馬“要保護自己”時,他獲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小小的奧巴馬學會武裝自己,堅定地向他選擇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邁進。

  事實上,奧巴馬一上小學就展現出了與生俱來的“領袖風範”,儘管他在印尼只是個“外國人”。從一年級時,奧巴馬就開始負責在進教室前維持秩序,“排隊”、“看齊”、“立正”,同學們也很自然地聽從他的指揮。他的一名女老師這樣評價這個孩子:“他總想成為第一,站在最前面。從心理上來說,他有領導欲。”有時,奧巴馬的朋友們發生爭執時也會找他作仲裁。“他會抓住一個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個的手,硬拉著他們握手,重歸於好,”奧巴馬在雅加達的一名兒時玩伴回憶說。

  奧巴馬承認自己確實喜歡發號施令。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對媽媽和妹妹瑪雅總是要求很苛刻。“我責備瑪雅一整晚地看電視,而不去讀我給她借的書。我還對我媽媽大講道理,說她所工作的那樣的國際組織和國外捐贈者讓第三世界國家產生了依賴思想。”從某種意義上,奧巴馬在不自覺地填補著父親離開後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對母親、妹妹還是對自己。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篇2:劉翔

  毫無疑問,曾經的“跨欄王”劉翔一路跑來可謂順風順水,意氣風發。

  13歲時他獲得上海市少年田徑錦標賽乙組冠軍,19歲打破男子110米欄亞洲紀錄,並打破和重新整理了保持長達24年之久的110米欄世界青年紀錄。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紀錄,奪得了金牌,成為中國田徑專案上的第一個男子奧運冠軍;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績獲得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金牌,並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10米欄決賽上,他又以12秒95獲得冠軍,從而成為首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於一身的男子110米欄大滿貫得主。

  然而,當古巴田徑運動員戴倫·羅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劉翔創造的12秒88原世界紀錄,人們滿懷期望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羅伯斯一決雌雄衛冕冠軍時,劉翔卻因傷退出了比賽,冠軍由羅伯斯奪得。

  雄鷹折翅,劉翔一下子從“神壇”跌落下來。懦夫!騙子!裝病!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雖然大部分人滿是寬容、同情和理解,但謾罵、質疑和輕視仍長期瀰漫。

  其實,劉翔的腳傷已積重難返,北京奧運會前的一些比賽他是咬牙硬挺著的。在北京奧運會候場時他狠狠地用右腳踹牆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裡,師傅、指導和隊醫,三個人摁住他的腳,在他右腳跟腱處不停敲打,讓疼痛處麻掉。當時他鬼哭狼嚎地叫,整個身體都在發抖,渾身直冒冷汗。

  這些情況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誰讓你是英雄。

  接下來是治療腳傷,遠赴美國。

  他躺在手術檯上,主刀醫生克蘭頓驚呼:“你是怎麼堅持的?翔,你知道嗎,跟腱處的傷勢,就等於你的鞋底裡藏著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著他們訓練、比賽,你,太不可思議了,你太幸運了,否則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實,劉翔本來早就要“倒下”,“劉翔加油”“劉翔哥哥加油”,及至“劉翔叔叔加油”,讓他很感動,他不想讓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強堅持。

  經過治療和康復,2009年9月20日,黃金聯賽上海站,劉翔以13秒15拿到亞軍,但他心中的那口氣還是順不過來。他認為自己再也無法進一步突破了:“我腳不行了,我不想比賽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們也不要求你太多,你還年輕,要學會珍惜。你現在退役我們也沒意見,但是這個結,只有你自己去解開。你要記住,人的一生要跨過無數的欄,你現在所經歷的只是其中的一個……”

  那一夜,父子倆淚眼相對。父親的這些話,劉翔牢牢地銘記在心間。

  2010年5月23日晚,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劉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還排在史冬鵬之後。

  對此,劉翔並不沮喪。他深知,他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他現在不是在和別人比,是在和自己跑。於是,他與師傅孫海平開始了一段從零開始的真正復興。他們又兩次赴美進行康復治療。20多天的美國訓練,劉翔瘦了8斤。之後是科學的、系統的、大劑量的訓練,劉翔也跑到過13秒以內。師傅說,“重奪世界冠軍,這不是白日做夢”。

  2010年11月24日,經過27個月的沉寂和洗禮,在第16屆亞運會上,劉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欄亞運會紀錄實現三連冠,外界齊聲高呼“王者歸來”。劉翔說,這枚金牌,這個成績,意義非凡,不亞於雅典奧運會的那枚金牌。劉翔豪氣十足地向羅伯斯下戰書,要把世界紀錄搶回來。

  人生是在跨欄,只有鼓足勇氣、豪情滿懷地跨越挫折、失敗和心靈障礙的欄架,才能躍上輝煌之巔。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篇3:童第周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山東大學動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職。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近半個世紀,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麼。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簷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去問父親:“父親,那屋簷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麼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麼好奇,高興地說:“這不是人鑿的,這是簷頭水滴下來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還能把堅硬的石頭敲出坑?父親耐心地解釋說:“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長日久,點點滴滴不斷地敲,不但能敲出坑,還能敲出一個洞呢!古人不是常說‘滴水穿石’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一席話,在小童第周的心裡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他坐在屋簷下的石階上,望著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由於農活比較多,童第周對學習有些失去興趣,不想讀書了。父親耐心地開導童第周說:“你還記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嗎?小小的簷水只要常年堅持不懈,能把堅硬的石頭敲穿。難道一個人的恆心不如簷水嗎?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為了更好地鼓勵童第周,父親書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大字贈給他,並充滿期望地說:“你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永誌不忘。”

  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矇矇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 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去比利時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童第周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獲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沒有電燈,他們就在陰暗的院子裡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顯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極細的玻璃絲;實驗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從野外採來的。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裡,童第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若干篇有關金魚卵子發育能力和蛙胚纖毛運動機理分析的論文。

  解放以後,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佔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

  到了晚年,他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係,他們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一種既有金魚性狀又有鯽魚性狀的子代,這種金魚的尾鰭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種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籃球王漫畫介紹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優選
相關知識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夢想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讀書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優選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經典
名人奮鬥成功的故事精選
名人堅持不懈取得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讀書走向成功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