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中醫的治療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類風溼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溼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類。歡迎大家的閱讀!

  類風溼的症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症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並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溼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類風溼的中醫治療方法:

  1、寒溼

  【症狀】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疼痛劇烈,甚則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則痛甚,得熱熨則可安,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溼,和營通絡。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防風湯加減。防己、防風各、黃芪、白朮、秦艽、羌活、獨活、桂枝、當歸、茯苓、甘草、生薑、大棗。或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烏頭湯、蠲痺湯、身痛逐瘀湯等加減治療。 加減:陽虛寒盛加附子、川烏、細辛等,溫通十二經脈;關節腫脹者,可加萆薢、木通、薑黃利水通絡;肌膚不仁加海桐皮、豨薟草祛風通絡;溼盛者宜予蒼朮、川樸、苡仁等;風盛酌加防風、白芷、羌活。

  2、溼熱痺

  【症狀】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則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手不能握攝,足難以展步,骨骱灼熱、腫脹、疼痛、重著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或不實,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溼,宣痺通絡。

  【方藥】宣痺湯合三妙散加減。防已、蠶砂、薏苡仁、連翹、蒼朮、赤小豆、滑石、焦山梔、黃柏、淮牛膝、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或選用白虎桂枝湯、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丹溪痛風方治療。加減:面板紅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膚子、赤芍等涼血散風;熱痺化火傷陰,可加犀角、生地、玄蔘、雙花、知母、石膏等以養陰清熱、瀉火解毒;兼有疲乏無力睏倦等氣虛表現,宜加太子參、生黃芪、炒白朮、生地以益氣養陰而清熱除溼。

內風溼是怎麼形成的
強酸和弱酸的區別
相關知識
類風溼中醫的治療方法
類風溼最好的治療方法
類風溼艾灸的治療方法介紹
三叉神經痛中醫的治療方法
腎囊腫中醫的治療方法
青春痘中醫的治療方法
產後風溼最好的治療方法
便血中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便血中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產後脫髮中醫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