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輪複習計劃的制定
不少文科孩子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都比較頭疼,地理是否考得成功,複習計劃起著關鍵作用,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三地理一輪複習計劃,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計劃
一、自然地理部分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宇宙中的地球、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環境等單元要素構成。複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複習流程,先從細化知識點出發,小切口進入複習,將知識點逐一擊破,弄清地理現象背後的形成原理,切忌不可死記硬背,複習時循序漸進,穩紮穩打,逐漸適應高三一輪複習的節奏。
當“點”的累積達到一定水平後,開始注重知識點歸類,將各部分的知識點按照形成順序和因果關係歸類成“線”,比如學習了鋒與天氣、氣旋與反氣旋之後,可以將冷暖鋒與氣旋反氣旋融合,把冷暖鋒與溫帶氣旋串在一起,組成鋒面氣旋,串“點”成“線”;然後再和等壓線圖的判讀結合,搭“線”為“面”,按此方法構建完整的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識框架體系。
二、人文地理部分
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環境問題等單元要素構成。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識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很多,因此理解並不是學習的障礙,複習過程中按照人、城、農、工、交、環的順序穩步落實,把重點放在抓住記憶核心知識和縷清分析主幹原理上,制定相關複習規劃,合理安排複習時間,在複習中緊密結合案例,構建自然與人文之間的聯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從當下實際去思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
同時注重知識內部的關聯性,歸納類比相似地區,比如我國與歐美髮達國家在人口、城市、工業、農業等發展過程中的相似之處,或者我國內部不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相似之處,不同的區域在處理髮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時往往互相借鑑、吸取經驗。
三、區域地理部分
區域地理部分涵蓋區域可持續發展、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等單元要素。
區域地理部分是先前自然地理部分和人文地理部分的綜合,它將前兩部分系統性的原理知識真正的落實到我們周圍的地理環境中,聯絡生活實際,驗證地理知識原理對生活實際的影響。
區域地理命題時往往更加註重區域的比較分析,先通過經緯網、區域輪廓、城市、山脈、河流、海洋等地理要素確定區域位置,其次通過新增案例、圖形、統計圖、表格等對該地區的地理事物進行描述或分析,再其次從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角度對區域發展問題和資源開發利用提出建議和意見。
因此“定位”是區域地理複習中應該第一步解決的問題,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要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準確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對重要的地理要素進行記憶,以便在答題時能夠進行精準定位,在此基礎上,分析教材案例,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從人地關係協調發展出發,架構地理學科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將課堂所學知識聯絡到區域內,學習致用。
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主要為初中地理部分學習內容,很多人看到“初中”兩個字,便覺得該部分的複習不是那麼重要,其實恰恰相反,高中對世界地理與中國地理的考查,在難度上遠遠大於初中,該部分所涵蓋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在考試中往往滲透入區域地理中進行考查,而且考查內容非常廣泛。
區域地圖作為地理考試中的資訊載體,對學生掌握運用該部分知識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說必修三是對必修一、二的整合昇華,那麼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便是對必修一、二、三的總體概括昇華,是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中的最後一步。因此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複習過程中,要重點記憶地圖知識,積極整合地理必修階段的內容,在複習過程中查漏補缺,總結規律。
四、選修地理部分
選修地理部分涵蓋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三大模組,其中北京高考考查旅遊地理和自然災害與防治。在選修地理複習過程中,注重教材中案例分析的思路和解讀技巧,側重總結方法和規律,配適當的習題加以練習。明確各選修模組的考查內容和方向,答題時精準對應所問內容,如題目考查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時,應緊緊抓住旅遊資源的價值***質量、叢集性、地域組合狀況***、客源地及客源市場遠近、交通通達性、公共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狀況、旅遊環境承載力等幾個角度分析,而不能回答發展旅遊業利於創收外匯,回籠貨幣等;或者在考查災害部分時題幹所問為地質災害,答題時卻回答洪水等災害***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等,而洪水屬於水文災害***。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建議
-更應側重主幹知識
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於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2007年各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這些主幹知識的複習,考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抓住圖表事半功倍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絡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於便於考查考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往往把地圖和圖表作為表達和聯絡地理、歷史和政治這三科知識的資訊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間綜合題的切***。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地理第一輪複習中,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複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
高三地理一輪複習方法
一:一般性要求與測試性要求的結合
在複習過程中,就應該設計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測試性題目讓學生去思考,並分析命題意圖,確定解題思路,以獲得解決測試性試題的體驗。由於今天的高考更重視思維過程,所以在複習中讓學生多想想為什麼?怎麼得出的結論?進行思路的交流討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測試性要求的特點。
二:終極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兼顧
《考試說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畢竟是終極性的,即應該達到的要求。但是在複習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何分階段來達到,制定階段性目標或稱之為過程性目標,我們對於知識的複習按章節安排都是胸有成竹的,而對能力的形成和思維訓練,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去培養,恐怕就考慮得不多了。
三:系統性知識與專題性知識的綜合
在平時教學中,運用系統性的知識居多,但在複習過程中,更需要經過整理加工後的知識,即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知識,其本身就是經過綜合後的專題,它可以體現不同知識的重組、相同知識的歸納、相似知識的遷移、相關知識的聯絡。這些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也是能力的提高過程。
1.高三地理一輪備考複習策略
2.高三地理複習教學計劃
3.高三地理高考備考計劃
4.高三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時間表
5.高三地理教師有效教學計劃指導3篇
高三差生數學複習計劃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