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挑戰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學校的挑戰這本書與衝擊、暢快與憧憬這三個詞有密切聯絡。那讀者如何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現代社會以強調經濟為核心要務的一系列發展風起雲湧,作為社會基礎重要組成要素的教育自然也面臨著更深刻的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學校的挑戰》讀後感。而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課堂也在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葉瀾教授就曾經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培訓期間有幸拜讀了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本書展示了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而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自己,更為關注和有感於"建立學習共同體實現挑戰性學習"的意義,決心努力增強自身素養,通過實踐反思迅速跟上課改步伐。在此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和感受。

  一、基於"合作學習"所引發的啟示

  "合作學習"這個詞,可以說大家耳熟能詳,平時使用頻率很高。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一書後,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裡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很大不同。"課堂裡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力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於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裡一舉改變學力落後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輕聲細語地迴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援,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感動於課堂上孩子們之間悄悄發生地巨大變化,感動於佐藤學先生細緻入微的觀察;更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為孩子們創設這樣一個結成"若無其事的優勢",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課堂風景不正是這段話最好的註解嗎?

  學習是基於合作的"衝刺與挑戰",而這種合作是藉助"若無其事的優勢"關係而形成的互學關係。所謂學生間"若無其事的關係",不是我們傳統觀念中老師安排好生輔導差生"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而是教師必須對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學請教的引導,由差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自然而然地解答,再提問、再解答,甚至問題相互交叉的"交響樂式"的關係。

  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限於課堂、學校,限於教育本身,更有這樣一層意義:不同的人們彼此信賴與合作,構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圍,。

  二、立足尊重,實現真正的精彩

  什麼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給予我很大的啟示:"精彩"並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係"為基礎的管絃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麼令人嚮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

  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生命的獨特色彩,學力上必然存在差異。教師應立足於將服務意識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把全體學生作為服務物件,把在情感上使學生熱愛學習、在素質上使學生全面提高作為服務內容。

  1.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在這樣的思維方式引導下,就會對學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關愛,少一分指責多一分讚美,少一點苛求多一些寬容,師生關係更為和諧,教育教學效果自然更加理想。

  2.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地勢有巍峨,也有低窪;樹木有參天,也有灌木;水流有大江,也有小溪。做不了月亮,星星同樣能以一點熒光為夜空帶來一份詩意。人與人存在著現實差異,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質量的差異,學習成績的差異,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3.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個性的人。俗話說百人百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僅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差異的人,也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個性的人。每個學生都會憑藉自己特有的感覺吸收精神營養,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感知與思考。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就不會對敢說"不"的學生做另類處理,就不會對不合要求的作業大動肝火,就不會對所謂看不慣的學生嗤之以鼻,就會賦予他們更多空間去各抒己見,各顯其能。

  4.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能力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是非善惡觀,雖然不一定正確;學生有自己的處事方法,雖然還有些幼稚;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還不夠完善。時刻以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的思想作為座右銘,以充分的信任取代事無鉅細的包辦代替,努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其創造力的蓬勃生長。

  因此如果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層的話,那麼教學組織要針對下層,而教學內容應比上層高,也就是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這樣精彩的課堂,它的核心詞不就是"尊重"二字嗎?在構建尊重文化的古美校園裡,在倡導尊重理念的古美課堂裡,實踐"尊重",創造"精彩"應當成為每一個古美教師的追求。這不僅是實現教師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實實在在地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

  三、教師責任的實現,挑戰精神是重要基礎

  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的真正責任。教師的責任不在於"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必須有課前充分的教學研究、教學設計;必須有課中的不斷積累;必須有課後的充分反思。這不僅要依靠老師自己的主動發展,當然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援。其次,教師要尊重教材,鑽研教材,不僅要弄清楚教材裡講什麼,也就是"知其然";更要弄清楚為什麼這樣講,也就是"知其所以然"。最後,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知道哪些是他們已有的知識,哪些是他們想了解的,哪些是他們"跳一跳"就可以夠到的等等。換句話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保障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我想學校提出"以學生的活動為基點"所指的也就是這個吧。

  得益於本書的啟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教師責任的實現要求圍繞教師自身的挑戰精神形成一個專業成長的"同心圓":內層為個體教師的課堂研究,中層為同事間的課例研究,外層是學校中以及學校間的校本教研製度。

  十幾年來,佐藤學教授投身於課堂改革之中,使他的教育哲學在實踐的沃土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學習的挑戰》記載了一個個奇蹟的發生。在佐藤學先生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那樣精彩的課堂、如畫的風景,激勵自己實踐奮進、追尋求索!

  篇2

  假期裡閱讀了學校推薦的由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撰寫的《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一書。這本書描述了21世紀“課堂革命”的全球圖景,並以大量日本中小學的“案例報告”闡明瞭建立“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哲學,從理論與實踐上闡明瞭“課堂革命”是一場保障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寧靜的革命”、“永遠的革命”。在本書中有兩個詞彙對我促動很大,讓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詞彙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可以說大家耳熟能詳,平時使用頻率很高。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一書後,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裡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很大不同。書中說:“課堂裡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習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於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裡一舉改變學習落後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輕聲細語地迴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援,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這裡佐藤學先生描述的“合作學習”不是強強聯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態。這讓我感受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所在,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是我們教師應該著手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稱之為“互惠學習”。書中以理論加實踐很好的闡述了當今課堂教學由“同步教學”向“合作學習”推進,進行著一場“寧靜的革命”。

  本學期,我們沙三小將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在實驗研究中能夠看到孩子們在經歷合作過程後,滿足合作需要、體驗交流快樂、感受合作愉悅、感悟合作價值、分享合作成果,從而提高我校數學課堂的實效性,打造出品牌課堂。

  詞彙二: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絡。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同時在一個教室中參與教學活動,彼此之間可以很容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學習共同體,比如一個學習小組、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都可能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看到這,我想到,我們正是以“共同體”的團隊理念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精心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氛圍。

  師生在課堂中承認差異,包容多元,平等對話、彼此尊重,有效合作,相互影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建立起參與課堂學習的信心,對課堂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對參與課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形成了勤學、慧學、樂學的課堂共同體。

  班級成員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團結合作,公平競爭,共同分享,獲得道德成長,形成了共處、和處、樂處的班級共同體。

  教師在共同的專業生活中不斷提升專業意識,相互包容,取長補短,精誠合作,勇於創新,形成了勤業、專業、樂業的教師共同體。

  可見,建立學習共同體,決不單單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深層次的是教育觀念的改變,這個觀念就是要真正的對學生負責,在課堂教學中更好的、真正的引領學生學會學習,真正保障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並能看到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痕跡。

  篇3

  假期閱讀完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一書,瞭解到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從理論與實踐上闡明瞭“課堂革命”是一場保障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寧靜的革命”、“永遠的革命”,對我很是震撼。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學校教育的改革是從日常的課堂教學實踐開始的,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書中的諸多觀點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過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幸子與高志相互學習的情景,讓自己對“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為孩子們創設這樣一個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與我們傳統觀念中的“一幫一”不同。過往自己在教學上會比較關注優生,而忽略差生。即使課堂上有分組教學,往往也是流於形式,正確的說法是不懂得如何讓他們共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段,給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求救夥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合作學習”為今後我們的聾兒融入正常社會,學會與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條件。

  書中還指出:教師的責任不是“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是的,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以往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以學生有差異是正常的必然的為由,從而給我們的“不負責任”找藉口。現在想想真不是那樣。學習共同體正是包容了每一個人的差異性和參與性的共同體。回想自己的課堂,一次小組課上,一位剛入學的孩子,由於他還不會說、還不懂聽,當時為了保證其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略了他,剝奪了他的學習權、挑戰學習的機會。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權,這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親近孩子和接納孩子。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資料來豐富課堂,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文章中還講到:什麼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精彩”並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係”為基礎的管絃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麼令人嚮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我們過往的課堂都是以老師板書授課、學生傾聽回答為主。即便是準備充足的公開課,也更像是一場“表演”,看似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是訓練出來的。佐藤學先生的“精彩的課堂”,我也好想嘗試一下。

  最後,作為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建立學習共同體。而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我們細心品味……


企業管理制度讀後感
家長必讀讀後感
相關知識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學校在窗外讀後感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
關於即將學考的隨筆_讀後感
向命運挑戰讀後感範文
向命運挑戰讀後感範文
科學家貝爾的故事讀後感
關於哲學的書籍讀後感
科學的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