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成語典故和出處
成語是在交際過程中因表達的需要而產生的,當找不到合適的、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成語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一敗塗地的故事
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嚕去請劉邦。可是當劉邦回來時,沛縣令見他領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於是下令緊關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尉給城裡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開啟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並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
“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塗地”,請你們另外選擇別人吧!”但最後,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篇二:不學無術的故事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
【出處】《漢書·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之術;暗於大理。”
篇三:一木難支的故事
南北朝***劉***宋順帝的時候,蕭道成把持政權,殺害忠良,橫行恣[zì]肆,大有篡[cuàn]奪王室的企圖,當時大臣袁粲[càn]和劉東兩人,祕密商量要殺死蕭道成,但事機不密,被蕭道成同黨褚淵知道了,把祕密告訴蕭道成,蕭道成十分惱怒,立刻派部將戴僧靜率領了很多人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說:“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援一座大廈的崩塌,但為了名譽義節,不得不死守下去。”
後來,戴僧靜率領部下越牆衝進城裡去,在敵人的刀槍下,袁最勇敢地用身體去掩護他的父親,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說:“我是個忠臣,你是個孝子,我們死而無愧。”
結果他們父子倆都為正義而犧牲了。
後人便把袁粲當時所說“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援一座大廈的崩塌”這句話,引伸成為“一木難支”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到了艱難危急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出處】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短的成語典故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