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簡介
地質災害給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以及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歡迎閱讀。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什麼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對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質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麼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向下傾倒、翻滾,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一般發生在地形坡度大於50度,高度大於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麼是滑坡
滑坡也稱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滑坡多發生在坡度小於50度的斜坡上。
4.什麼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稱蛟龍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地質現象,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質組成劃分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類,按流體性質可分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還有按水源型別劃分的;降雨、冰川、潰壩型;按地形形態劃分的溝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溢水等都可成為泥石流的水源。
5.什麼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
6.什麼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地質砂土層由於長期大量開採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導致軟土層壓縮變薄、地勢標高降低、地面緩慢下沉的現象。地面沉降一般出現在濱海平原地區。
7.崩塌、滑坡產生的主要原因
斜坡的地層巖性,是發生滑坡的物質基礎。地層的巖性不同,它們的強度各不相同,發生滑坡的難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塊狀岩石,緻密堅硬,抗剪強度大,完全由它們組成的斜坡,很少發生滑坡,而有軟弱的泥岩、頁岩、煤層和各種地表覆蓋層存在的斜坡,很容易發生滑坡。採礦不按規範,預留礦柱少,亂採濫挖,造成採空區坍塌,導致山體開裂,繼而發生崩塌、滑坡。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開挖坡腳,形成人工陡邊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發生。在斜坡上大量興建樓房、工廠,堆渣堆土等,給斜坡增加荷載,斜坡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發生崩塌、滑坡。不適當地開墾農田,亂砍濫伐,破壞植被,有利於雨水等地表水滲入地下、軟化岩土,也能誘發崩塌、滑坡。
8.泥石流的特徵及活動特點
典型泥石流分為形成、流通、堆積等三區,溝谷也相應具備三種不同形態。溝床縱坡降越大,越有利於泥石流的發生,但比降在10-30%的發生頻率最高。因此,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區,其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僅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其活動特點是:高速、突發、週期復活、鏈生和群發性,其破壞方式有淤埋、沖毀、堵河阻水和彎道爬高、超高危害如1979年四川雅安、1984年雲南東川泥石流死亡人數各為100多人。
9.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毀壞土地、房屋、道路、橋樑、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如1979年金溫鐵路100公里處邊坡巖體崩塌,造成旅客列車四節車廂出軌。永嘉縣羅東鄉若嶴底村因受9909號颱風暴雨影響,引發山體滑坡,毀房42間,造成17人死亡。
10.地面塌陷的型別及特點
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為採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後者分佈廣、數量多、頻率高,誘發因素多,且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突發性特點。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又可分為自然巖塌陷和人為岩溶塌陷,其中,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暴雨、洪水、重力、地震,人為岩溶塌陷中,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庫畜引水為主,共占人為塌陷的92%。
11.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種加固工程如支檔、錨固、減載、固化等,並附以各種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簡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體上的裂縫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設定完善的排水系統,避免地表水入滲,對已有塌陷坑進行填堵處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12.地質災害發生的前兆
崩塌發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塊、墜落、小崩小塌不斷髮生,山坡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等。滑坡發生的前兆是後緣出現裂縫,前緣出現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轟鳴聲等,房屋傾斜、開裂和出現醉漢林、馬刀樹等現象,是識別滑坡的重要特徵。泥石流發生的前兆是:溝內有轟鳴聲,主河流水上漲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斷。岩溶塌陷產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劇抬高、降低,地面出現鼓起裂縫。
13.地質災害的應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災害的應急防治措施是:1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2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作用:3事先有預兆者,應儘早制訂好撤離計劃。躲避泥石流不應順溝向下遊跑,應向溝岸兩側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處。
14.各級政府對地質災害主要有哪些規定 一嚴格控制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規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從事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各種活動。二建設用地申請前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專案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由省級以上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不符合條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15.各級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地質災害防治的職能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災害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包括組織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汛期防災預案,預報中、長期地質災害,對二、三級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備案,界定地質災害治理責任,對承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丙級資質進行統一管理;縣市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包括組織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汛期防災預案,地質災害臨災預報,以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上設立標誌,界定地質災害治理責任。
16.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方針
防治地質災害,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
17.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要實行規劃指導與監督管理相結合,綜合治理與預防預報並舉,法制建設與行政管理相配套。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加強宣傳教育,發動群眾,加大投入,保證防治目標的實現.
一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各級政府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一件大事,確立地質災害防治在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地位.
二加強法制建設、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嚴格執法,加強監督,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工程、經濟活動,大幅度減少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
三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和科普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四堅持走“群專結合”的道路,採取綜合防治的措施,對少數可能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應由有關部門進行專門監測、防治:對量大、面廣且分散的地質災害,應採取“群測群防”的方法進行監測、防治。
五抓好重點防災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必須按規定程式立項,按國家頒佈的標準組織設計和施工,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程質量.
六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各級政府都應設立專門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基金,要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區域性基礎性調查評價專案納入國家地勘計劃;產業部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由各產業部門負責;自然形成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專案採取地方政府投入和受威脅者分擔的原是,其中危害嚴重的,國家給予一定補助;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由誘發者負擔。
地質災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