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原文及翻譯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馬說》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文章,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馬說》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註釋:

  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祗***zhǐ***:同“只”,只是。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

  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裡指餵馬的人。

  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引申為一起。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不以千里稱

  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稱,稱頌,稱道。

  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係。

  一食:吃一次。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石,十鬥為石。

  食:同“飼”,餵養。

  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這,指示代詞。

  能:才能。

  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且:將。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盡其材:全發揮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鳴之:***馬***嘶鳴。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臨,從高處往下看。

  其:語氣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辱: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故:所以

  於:在。

  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

  以:把。

  一食:吃一頓。食,吃。

  或:有時

  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通“現”,表現;顯現。

  且:猶,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樣。

  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策之:鞭打馬。

  之:指千里馬,代詞。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

  道:正確的方法。

  食之:食,通“飼”,餵養它。

  之:無意義。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臨:面對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其***2***:恐怕,表推測

  邪:同“ 耶 ”,表示疑問。

  雖:故雖***即使***有名馬 雖***雖然***有千里之能

  知:懂得。

  《馬說》翻譯: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馬,也只是辱沒在做僕役的馬車伕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裡,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養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飼養***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體態無法顯示出來,況且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還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飼養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馬說》寫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間。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餘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儘管如此,他仍然宣告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鬱鬱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貞元十九年***803年***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因天旱人飢,上書寬民徭免田賦,被貶為陰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幾遭殺身之禍,後又貶為潮州***今屬廣東省***刺史,後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韓愈是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著名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和西漢古文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和發展,是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韓愈被前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

  跟《馬說》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文章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借“龍噓氣成雲”,然後“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聖君任用,聖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龍說》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示兒的詩意
寡人之於國也原文及翻譯
相關知識
馬說原文及翻譯
韓愈師說原文及翻譯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原文及翻譯賞析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原文及翻譯賞析
馬嵬坡原文及翻譯賞析
口技原文及翻譯
人教版九年級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人教版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
人教版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