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道的思想與特點
唐代茶道歷經東晉到南北朝的飲茶文化積澱,大唐政治、經濟、文化的相對高度發展與社會安定,為唐代各種茶道型別號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唐代茶道的思想
《茶經》“五之煮”載:“其味甘, 也,不甘而苦, 也;啜苦咽甘,茶也”,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有此光輝而燦爛的一頁,令人油然而生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倡導“以人為本”,提倡人文精神的現代社會,至今仍然缺少依據茶湯品質類別而分別命名的產品。依據茶湯質量分門別類地引導人們重視茶葉的炙焙、煎煮、沏泡、衝點、品飲技藝,為茶藝類茶道思想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陸羽《茶經》中的哲學意蘊與人文精神
陸羽《茶經》“三之造”中“伊公羹、陸氏茶”及金木水火土王行相生相剋的思想內涵,揭示了中國文人雅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思想以及樸素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陸羽以“陸氏茶”喻作“伊公羹”,雖說藝茶似烹飪,還包含了以藝茶精研事物至理,融會貫通,金、木、水、火、土茶調配得法,可煎調出好茶湯,與治理國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一樣的道理。商時的伊公以烹飪美味羹湯而聞名於世,他以“烹飪美味羹湯需調配各種配料,掌握恰當火候”為例子闡述了治理國家也需運用各種人才,人盡其才,如正確處理金、木、水、火、土的關係般妥善處理、協調各種人、各種階層的關係才能治理好國家的道理。
對八卦與金、木、水、火、土的認識是古代中國哲學的精粹,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化萬物,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揭示了世界萬物及至宇宙變化的至理。各事物既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只有認識、遵從自然規律,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藝茶小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研修茶道而達修身養性的境界由此可見。
《茶經》中有對煎茶用“ ”的記述:“長其臍以守中也”,借藝茶之道,喻示人和一之道:人以守中和為中庸則是道德之最為正當者。
煎茶活動中的規範思想在《茶經》中也得到了全面的強化與進一步的細化。如煎茶器具是二十四器,在何種情況下可省略某某茶器具,但在城邑之中、王侯公猶卿之宅,若“二十四器”缺一便不能稱為品茶了。又如茶器形狀和材質的規範、飲茶活動過程的規範等。
鑑水體現人文精神
陸羽認為煎茶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張又新評水有二十等,劉伯芻評南零水第一、惠山泉第二、虎丘寺朱水第三等,此外尚有煮水程度“一沸、二沸、三沸”,以上流等,歷代文人雅士多有窮究水、茶葉、茶器具以前一切影響茶湯品質因素的傳統。如《茶經》有曰:“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認識到人們所研究的大都不得是表面的事物,對極細微事物的區別,對極玄妙事物的把握能力,所映的是人類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認知能力、掌握程度。
飲茶之道中的這些哲理思想與人文精神豐富了茶道思想內容。
唐代茶道的特點
在中國儒釋道思想等傳統文化影響下, 從唐朝開始,我國的茶道文化初步形成,大致人為三類:修行類,風雅類和茶藝類。
修行類茶道的特點是,飲茶環境清靜,講究獨自飲茶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韻。以飲茶作為益思,參禪,修行的途徑。隨著飲茶數量的增加,飲茶的感受從生理到心理再到心靈,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修行類茶道以釋皎然,趙州禪師為代表,以引退,出世思想為主。
風雅類茶道的特點:把飲茶的物質享受與飲茶活動中的文化藝術享受相結合,使飲茶活動成為具廣泛觀賞美,富含文化藝術氣息的飲茶活動。風雅類茶道以入世的王公貴族如常伯雄,李季卿為代表,注重飲茶的物質文化享受。
茶藝類茶道的特點是探究一切影響茶湯品質的因素,使茶湯品質發揮極致,以此體現人文精神。茶藝類茶道流派以陸羽為代表,以茶藝映照人文素養,體現人對世界事物至理玄妙的理解與洞察把握能力。
唐代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紹